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呂不韋呂氏春秋的主治分析 呂不韋與趙姬關係

呂不韋呂氏春秋的主治分析 呂不韋與趙姬關係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史書中記載的最具有影響的幾大思想,莫過於儒家、道家、法家等大家思想了,蘊含深意亦非常人能懂也。那麼咱們分別來看看這三大家思想的主旨分別為何?

呂不韋呂氏春秋的主治分析 呂不韋與趙姬關係

首先來看看,儒家思想,它提倡的是什麼?反映了又是什麼?它提倡的是君臣義,是夫婦順。反映了底層君主對底層人民思想的控制。

那麼道家呢?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引領的又是另一種學派,這種學派講究平常心,不刻意莫強求,凡是順勢而為即可,不要想憑一己之力去逆反。

法家,講求凡是依法而治,法不亂則社稷不亂,可想,將法律法制的地位列於君主權力之上。

但,這些思想均自成一體,或相互對立,鮮少能包容,能互為支援,直到《呂氏春秋》的出現,徹底打破了這種一家獨大的格局。

那你也許又會問為何《呂氏春秋》不同於其他呢?是因為它並不是依據君主的意思,被一個人觀念所左右,不代表任何集權的意志,現代來看通俗得說,就是作者非一人,你也許會問,既不是一人所著,為和冠以呂氏之姓氏呢?

《呂氏春秋》更貼切的可稱為雜家說法,其內包含眾家所云,不同階層、不同地位,乃至不同視角,看待同一件事,撰寫不同觀念,不同經驗,乃至給予不同建議。

可以說,呂不韋的偉大,並不在於編制某種著作,而是給予了莘莘學子一個平臺,一個可以發表論點,給予批判或進言的平臺。

呂不韋和趙姬的故事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每個人的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人的一生由無數個故事組成,故事裡有悲歡離合,有成功,有失敗,有得意,有失意,有後悔,有遺憾。

如果真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只是你故事裡哪種因素佔比較多而已,有的人是先苦後甜的,用勤奮刻苦換來了後期的成功,這種人我們在現代被我們敬為成功人士,被子孫後代們花盡時間去研究,找出成功祕訣並被爭相模仿。還有的人是先甜後苦,小時候的優越失去後,一蹶不振,放縱自我,導致後半輩子一直活在臆想後悔中,捶胸頓足追悔晚矣。我們今天花費點時間去研究下呂不韋,他的故事很多,今天我們重點談下他的感情生活

古代人,男尊女卑,女子的生活完全仰仗男子的喜好,如得其寵愛地位就算不是如日中天,也算是小有成就的,一旦失寵,那就是一名棄婦,生活中能仰賴的僅剩下自己和子女了。

趙姬,就是這樣的一名女子,她遇見了他,註定了她一輩子的幸運,也帶來了她一輩子的不幸,她將自己託付於他,他卻將她轉手,她雖心中略有不平,可依舊依著男子的意志,帶著遺憾完成了他的夢想。

作為一枚棋子,趙姬可以說成功的完成了她的歷史任務,給予呂氏不韋帶來了無上的榮耀和光榮。

男子,那時不可不說不薄情,女子,那時不可不說太卑微。

呂不韋與趙姬有何關係

趙姬,史書雲,本為一青樓女子,一次表演中被呂不韋看中,將其帶回府中,呂不韋對其寵愛有加,但卻一直沒有給她名分。後呂不韋與子楚相遇,將其作為投資的物件。

當時的子楚十分清苦,呂不韋豪氣地將其接入呂府做客,設宴款待,歌舞昇平,趙姬本就生的妖嬈、身材更為婀娜,當她登場時,子楚眼睛變一瞬不變地盯著趙姬了,其實子楚心裡是及其想有一個家的,畢竟他作為一名質子,秦國不重視,衛國又不待見,日子過得極為難受。

呂不韋,目光如炬,將子楚的細節盡收眼底,卻也沒有直接說出,只是在夜間,與趙姬說,不知愛妾願否成全老夫一個心願?趙姬不知有詐,欣然同意,當得知呂不韋竟要將他送至子楚後,又驚又怒,在呂不韋的威逼利誘下卻也是最終從命了。

第二日,呂不韋變叫來管家,將趙姬領出,偷偷帶至子楚住所,也只是稱趙姬對其有仰慕之情,願成全他們。子楚至此後,對呂不韋更為信賴和倚重。

不久後,趙姬便傳來喜懷麟兒的喜訊,但她本人卻清楚知道,這孩子是呂不韋而非子楚的,子楚卻覺得這是上天給了他一個時來運轉的機會,欣喜若狂。

而後,憑藉著呂不韋的運作以及子楚特殊的身份,呂不韋終究幫助子楚稱為秦襄王,他本人也被子楚隆重冊封,官拜當朝宰相,榮耀至極。

趙姬呢,作為呂不韋背後的女人,也一直默默支援著他事業的壯大。

呂不韋和嬴政的關係如何

一個人和一個人關係,一般來說可以依據劃分不同分為幾種型別。第一種關係便是依據血緣進行劃分,這種關係將一個人和一個人的關係定義於親屬,或直系親屬,或旁系親屬,或已亡祖宗,或後輩人才,但他們身上都留著同一種血。

第二種關係便是依據交情進行劃分,或親如朋友,能兩肋插刀,君子一諾中千金,能臨終託福,寧人負己莫負人。或形同陌路,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世界不會因為少了任何一個而發生改變。還有一種便是你存我亡,有你沒我的關係了,這種關係的產生原因多種多樣,但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互為替代品,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條條大路通羅馬,你選這條我必不走這條。

最後一種關係便是依據性別不同進行劃分的,如愛人、如情人,這些都是由男人和女人組成的關係,數量倒不見得必須是一對一的,還是得看當時的整個社會氛圍如何,但這種關係是可以轉化為第二種關係和第一種關係的,怎麼說,若愛情得以修成正果,那麼就會轉化為親情,共同締造屬於同一血緣的後代;若愛情只是有緣無分,造化弄人,那可能因愛致恨,導致有你沒他的局面。

好吧,那我們現在根據前面的設定來看看呂不韋和嬴政,他們歸屬於哪一類呢?

野史曾多次推論,嬴政為呂不韋之子,但真憑實據卻沒有。但是嬴政對於呂相之死卻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所以,以我愚見,他們是互為替代品的關係,也就是通俗的一山不容二虎的關係。

與呂不韋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成語,是中國語言的一大特色,是中國文化的一種精髓,它很大的一部分都是由古代人創造並且流傳至今,並被現代人運用自如,或用來形容某人(某物),或引古證今,出現場景和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那在呂不韋身上又發掘出了哪些成語呢?又是因何而來,裡面深藏的寓意又是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成語:奇貨可居。我們一個字一個字的來拆解下,奇:代表新奇獨特,與眾不同,獨一無二;貨:用來形容貨物、貨品;可:可以的意思;居:這裡有了一個新的意思,並不是一般的居住地,而是可以被認為,被稱作的意思。

那麼將其綜合起來,奇貨可居的意思就是有一個貨品(貨物)可以被認為非常獨特,是與眾不同的。

這個成語的出處,是指呂不韋見到子楚時的第一眼感覺,覺得這是個不一樣的、獨特的人,所以將其囤積,待到價值漲起來,變成了奇貨可居,這裡是有將物品擬人化,變成了對人的形容了。

第二個出現的成語便是一字千金了,這個成語就容易理解多了,只看字面意思即可,是用來形容一個字價值千金的。

這是由於掌權後的呂不韋,政治方向的變化,門下的能人異士很多,能寫的也多,所以通過發現這些文人的能力,呂不韋決定將他們聚集在一起,對當時的時政、大環境、文化做進一步的研究,於是《呂氏春秋》由此誕生。那為何被稱為一字千金呢?只是因為當時呂不韋的重視,為了收集更為先進的思想,便於判斷當時的時局發展,他不惜花取千金來獲得一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gllvv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