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明朝最嚴重的一次朝堂鬥毆血案 數人被群毆而死

明朝最嚴重的一次朝堂鬥毆血案 數人被群毆而死

“土木堡之變”,是改寫明朝歷史的莫大國恥。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大舉入寇,明朝大太監王振“挾帝親征”,明英宗朱祁鎮親率數十萬大軍迎敵,結果遭遇慘敗。八月壬戌(十二日),瓦剌兵追至土木堡(今河北懷來縣境內),混亂中明英宗被抓了俘虜,王振被亂軍殺死,明軍幾乎全軍覆沒。隨後,瓦剌軍進逼明都北京。

明朝最嚴重的一次朝堂鬥毆血案 數人被群毆而死

噩訊傳來,京師震驚,百官慟哭。國不可無主,皇太后孫氏命郕王朱祁鈺監國,並立明英宗長子朱見深為皇太子。八月癸酉(二十三日),朱祁鈺“攝朝午門”,設立臨時朝堂,準備商議如何擊退瓦剌軍。群臣認為攘外必先安內,“土木堡之變”導致皇帝被俘、明軍潰敗的罪魁禍首是王振,如今擅權亂政的王振已死,但其親信黨羽還在,應該徹底清算,當務之急是剷除朝中的奸惡勢力。

當天,在一片哭聲中,“群臣劾王振誤國罪”。都御史陳鎰代表群臣上奏,歷數王振犯下的滔天罪行,請求朱祁鈺誅殺王振全族,並稱“振傾危宗社,請滅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詔,群臣死不敢退”。陳鎰的奏言,說出了群臣的心聲,眾人紛紛響應。朱祁鈺不知所措,下令擇時改議,群臣則不依不饒。沒辦法,朱祁鈺只得派錦衣衛指揮馬順前往,負責籍沒王振全家,並要求群臣退下。

馬順是王振的黨羽成員,之前幫王振迫害過不少大臣。群臣認為,派馬順去執行任務,顯然不妥,要求派陳鎰去。朱祁鈺不聽,一味地要求群臣退下,馬順也趁機厲色呵叱群臣,一下子激起了群憤。給事中王竑雖然是文臣,卻也是個“豪邁負氣節,正色敢言”的血性漢子,本來就對馬順不滿,如今見他狐假虎威訓斥群臣,更加憤怒,於是小宇宙爆發,“奮臂起,捽順發……且罵且齧其面,眾共擊之,立斃”。

未經許可,當著監國朱祁鈺的面,群臣將馬順毆打致死,這在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曆史中是最為嚴重的一次惡性朝堂鬥毆。馬順之死,“朝班大亂”,朱祁鈺嚇得急忙起身躲避,群臣則緊跟其後,緊追不捨。朱祁鈺內心恐慌,忙派人問群臣,你們還有什麼要說的嗎?群臣異口同聲,“內官毛貴、王長隨亦振黨,請置諸法”,要求法辦王振的其他餘黨毛貴、王長等人。朱祁鈺下令讓毛、王二人出來受審,二人剛一露面,就遭到群毆,“眾又捶殺之,血漬廷陛”。

該血案因發生於午門,故稱“午門血案”。隨後,馬、毛、王三具屍體被掛到東安門上,官吏軍民爭相擊打不止。群臣在朝堂之上毆打擊殺奸惡官員,雖然是大快人心的正義之舉,但畢竟不合規矩,踐踏禮儀,違背律法,無視監國朱祁鈺的存在。為防止朱祁鈺日後算賬,兵部侍郎于謙力勸朱祁鈺說:“馬順等人罪當死,不殺不足以洩眾人憤怒。況且群臣心為社稷,沒有其他想法,請不要追罪於各位大臣”。朱祁鈺明確表明不再追論後,群臣才放心離開。

在“午門血案”中,朱祁鈺扮演了一個膽小怯懦的角色。不過,群臣的忠心,于謙的力勸,最終打動了朱祁鈺。隨即,朱祁鈺又“命臠王山(王振侄子,錦衣衛指揮)於市,並振黨誅之,振族無少長皆斬”。剷除王振餘黨後,孫太后任命于謙為兵部尚書,全力以赴籌備抵禦瓦剌軍。由於瓦剌軍攻勢凶猛,京師大亂,為了應急,為了大局,群臣聯合奏請孫太后立朱祁鈺為皇帝。九月癸未(六日),朱祁鈺登基稱帝,遙尊明英宗為太上皇帝。此後,朱祁鈺、于謙帶領軍民奮戰,最終獲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從而挽救了大明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okk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