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探祕 孝莊交代何事康熙37年都解決不了?

探祕 孝莊交代何事康熙37年都解決不了?

康熙皇帝被譽為千古一帝,他生平最敬重他的皇祖母,但孝莊曾囑咐他一件事,康熙37年都沒辦妥而雍正一年就辦妥了,此為何事呢?

探祕 孝莊交代何事康熙37年都解決不了?

康熙皇帝高尚的人品、優良的作風、高雅的氣質,無不閃爍著其祖母孝莊皇后辛勤教誨的光芒。因此,康熙帝一生對祖母充滿了感激之情。

康熙帝即位後,多次陪孝莊外出,或拜謁祖陵,或湯泉沐浴。尤其是去湯泉沐浴治病,先後達六次之多,每次外出數十天,康熙無論政務多忙,都要親自奉陪。每一次出發之前,康熙都會提前到慈寧宮,服侍太皇太后上輦,步行送出神武門後,才上馬隨行。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至孝的康熙帝並沒能挽救祖母,孝莊皇后永遠閉上了眼睛,結束了她豐富多彩的人生,享年75歲。康熙帝悲痛欲絕,出於對祖母的敬愛和思念,他大辦喪事,在一些方面甚至不惜違背祖制。

但是,讓康熙皇帝左右犯難的是,孝莊生前立下了遺囑,對自己身後的事情做好了安排,遺囑的內容是這樣的:

我身後之事特以囑汝。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別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必於遵化安葬,我心無憾矣。

很明顯孝莊的意思是不願去到關外陪同皇太極,而是想在清東陵安葬。這道遺詔可以說是嚴重違背了大清祖制的。

這給康熙帝出了一個不小的難題:將祖母葬在遵化,明顯違背祖制;將祖母葬入昭陵,又有違祖母遺囑,落下一個不孝之名。

經過左思右想,康熙決定在遵化孝陵附近建造了一座暫安殿,先將孝莊的梓宮停放在那裡,然後慢慢想良策,這樣既不違背祖制,又順從了祖母的心願。

建暫安殿只是一個權宜之計,經欽天監敬擇吉日,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開工,經過三個月的緊張施工便全工告竣了。四月十九日,孝莊的梓宮停放在暫安殿,被封掩起來。

但即使是這樣,也只是暫為安置,難題依舊沒有解決,康熙帝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都沒有找到萬全的辦法。到了雍正即位後,孝莊的陵寢問題才得了徹底解決。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初九日,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陳允恭上書雍正帝,建議為孝莊皇后早日擇地建陵,入土為安,“則孝莊皇后以及聖祖仁皇帝之神無不大慰矣”。雍正採納了他的建議,決定著手解決孝莊皇后的陵寢問題。

雍正二年(1724年)二月初五,雍正為孝莊皇后建陵一事,發出一道長諭,他首先給予孝莊皇后極高的評價,繼而又追述了孝莊皇后不與太宗皇太極合葬的遺囑,接著他提出了這次解決孝莊皇后的陵寢問題的指導思想。經過諸王大臣、九卿會議後,決定將孝莊皇后歸葬遵化東陵。

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式確定孝莊皇后陵寢名為“昭西陵”。將暫安殿改建為陵,需要增建方城、明樓、寶城、寶頂、神廚庫、井亭等。

改建工程於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九年級正式破土動工,同年十一月底竣工。十二月初十日,停靈三十七之久的孝莊皇后梓宮正式葬入昭西陵地宮。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四月十九日,康熙帝為孝莊皇后上尊諡“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十二字。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八年級為孝莊皇后的諡號加上“至德”二字。乾隆元年(1736年)三月十一日為孝莊皇后的諡號加上“純徽”二字。

至此,孝莊皇后的諡號已滿十六個字,其全稱是:“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簡稱“孝莊文皇后”或“孝莊皇后”。

有必要提一下,在電視劇和一些書中,多有稱“孝莊皇太后”的,這種稱謂其實是不妥的。“孝莊”是諡號,諡號要與“皇后”連用,而不是和“皇太后”連用。只不過我們都習慣了孝莊皇太后這個叫法。

比如慈禧,“慈禧”是她生前的徽號,她的諡號是“孝欽”,我們都稱她為“慈禧皇太后”,而不能稱“孝欽皇太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on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