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北洋新軍統制吳祿貞欲進攻北京 發兵前遇刺身亡

北洋新軍統制吳祿貞欲進攻北京 發兵前遇刺身亡

在一百多年前那場波瀾壯闊的推翻清廷統治的革命鬥爭中,吳祿貞是個舉足輕重卻又鮮為人知的人物。

北洋新軍統制吳祿貞欲進攻北京 發兵前遇刺身亡

吳祿貞是我國留日第一期士官生,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在學習期間,他結識了張紹曾、藍天蔚,三人學習成績突出,志趣不凡,後來被人們稱為“士官三傑”。

更令人敬佩的是,他深受進步思潮的影響,回國後在張之洞的湖北新軍任職時,他不顧生命安危,暗中發展了不少革命黨人。

武昌起義爆發前,吳祿貞已經升任北洋新軍第六鎮統制。他一邊應付清廷鎮壓山西革命黨人的命令,一邊暗中聯絡閻錫山等人,成立燕晉聯軍,策劃直接進攻北京。

不料,出師未捷身先死,就在準備發兵北京的前夜,吳祿貞被衛隊長刺殺身亡,更是身首異處。

他的衛隊長受了誰的指使開槍刺殺他?他的頭顱又在何方?這成為一系列的謎案,至今都沒有解開。

策劃

燕晉聯軍擬直接攻打京城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全國各地紛紛響應,不少省份先後宣佈獨立,清廷統治搖搖欲墜,頻頻告急。10月29日,直隸灤州爆發了張紹曾所部的“兵諫”,而山西的閻錫山領導民軍起義後,也宣佈獨立。接連出現的近畿兵諫和晉省“獨立”,給清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清政府迫不得已,一方面只好接受“灤州兵諫”提出的十二條立憲主張,另一方面又急忙派遣北洋新軍第六鎮的統制吳祿貞率部前往山西鎮壓革命起義。

10月31日,吳祿貞到達石家莊。當時石家莊是一個剛剛形成的小鎮。由於京漢線和正太線鐵路在此交會成為交通樞紐,石家莊既是京師的南大門,又是燕晉咽喉之地,軍事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清政府為了趕緊遏制山西局勢,很快就任命了吳祿貞為山西巡撫,下令他立即帶兵攻打山西革命軍。

據謝良翰(吳祿貞在石家莊時的火車站司令官)的回憶錄記載,吳祿貞與祕書周維楨、參謀張世膺,先是借車站站長居住的三間平房作為前線指揮辦公室安頓下來,後來又計劃將自己山西巡撫的行轅安置在車站附近的英美菸草公司大樓二層,樓下一層則作為六鎮統制的司令部。

吳祿貞這時還派人與山西革命軍取得了祕密聯絡。

11月4日13時,吳祿貞抵達山西娘子關,受到閻錫山親自迎接。吳祿貞說,山西的獨立使京畿震動,如果我們聯合起來會師北京,是一定可以成功的。現在袁世凱在武漢搗鬼,他有陰謀,我們如果早到北京,就可以把他的計劃完全打破。很快閻錫山就認可此方案,雙方達成了組織燕晉聯軍起義的祕密計劃。接著吳祿貞又說道,“閻都督是你們山西的主人,我是替他帶兵的。”這些話讓閻錫山非常感動,他表態說:“我們擁護吳公祿貞做燕晉聯軍大都督。”

就這樣吳祿貞被推舉為燕晉聯軍大都督,閻錫山為燕晉聯軍副都督,燕晉聯軍準備在石家莊彙集後,北上進攻京城,一舉推翻清政府。

經歷

曾在湖北新軍發展革命黨人

很多人會問,為何吳祿貞能和閻錫山策劃直接進攻京城?這與他個人的經歷是分不開的,因為吳祿貞是一個革命黨人。

吳祿貞,字綬卿,自號夢澤雄,湖北省雲夢縣人。1880年3月生於書香門第,年幼一直隨父讀書,少懷壯志,勤奮聰敏,尚俠喜武。1896年毅然投軍,入湖北新軍工程營當兵,1897年考入湖北武備學堂,後由湖廣總督張之洞選送去日本留學。

1900年7月正式升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在騎兵科學習,成為中國留日第一期士官生。在日本讀書時,正值甲午戰後日本利用中國的鉅額賠款,一躍而躋身為強國的行列,這讓他深感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並立下救國救民的志願。

在日本學習時,吳祿貞結識了孫中山,並與革命黨人頻繁接觸,祕密加入了興中會。在日期間,吳祿貞曾受孫中山的委派祕密回國,與唐才常謀劃了武裝反清的自立軍五路共同起義計劃。結果吳祿貞與秦力山指揮前軍在安徽大通按時發動了起義,而其他四路因故未動,寡不敵眾,起義失敗。此後,他又返回日本東京陸軍士官學校繼續復學。

1901年冬吳祿貞學成畢業,成為年輕有為的軍事人才,吳祿貞與同校留學生張紹曾、藍天蔚被並稱為“士官三傑”(1923年,“三傑”之一張紹曾任國務總理,後為總統曹錕所忌,去職退居天津,1928年遇刺身亡。藍天蔚在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關外革命軍大都督,從事革命活動。1921年5月,藍天蔚在湖北省組織鄂西聯軍響應北伐。1922年在四川被抓,在護送前往重慶時,藍天蔚開槍自殺身亡)。

從日本畢業歸國後,吳祿貞繼續在張之洞的軍隊裡任職,兼任武備學堂教習、會辦。他以武昌水陸街13號寓所為祕密聚會地點,從事祕密的革命活動。按照孫中山先生的指示,吳祿貞非常注意從學生、士兵中吸收有志於革命者,他還祕密地翻印了陳天華的《猛回頭》、《警世鐘》等革命書刊,在學堂和軍隊中散發。由於吳祿貞等人的積極努力,“秀才當兵”在湖北蔚然成風,極大地改變了湖北新軍的成分,有力地提高了軍隊文化素質,為日後湖北新軍成為武昌首義的主力奠定了基礎。正如參加辛亥武昌起義的張難先所說,“湖北革命之基,實於此植之也。”

1903年,清政府為統一軍制,在北京設立了練兵處。因練兵處統籌負責編練全國軍隊,急需使用大批軍事人才,黃興勸吳祿貞“投身中央,伺隙而動”。加上載濤任軍諮大臣後,為了牽制袁世凱而開始重用留日士官生等有利條件,吳祿貞經在日本士官學校的好友良弼得舉薦,並且花鉅款賄賂了時任總理大臣的慶親王奕劻後,於1904年5月被任命為練兵處軍學司訓練科馬隊監督,進京就職。

戍邊

守住國土的“間島英雄”

除了在石家莊有“吳公墓”,在吉林延吉的“戍邊樓”還有吳祿貞的塑像,這是當地為紀念他任邊務督辦時的功勳而立。

1907年,日本憑藉對朝鮮半島的佔領,妄圖趁機吞併中國延邊圖們江以北、海蘭江以南的大片領土,日本稱之為“間島”地區。所謂“間島”,是指圖們江北岸吉林省延邊地區光霽峪前的一處灘地,自古就是中國領土。

自1860年以後,朝鮮北部災荒不斷,大批瀕於絕路的饑民來到這一帶墾殖,他們由起初的“朝耕暮歸”,逐步發展成為長年定居。甲午戰爭後,由於朝鮮淪為日本之保護國,特別是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打著所謂解決中、朝界務問題的幌子,向我國東北地區進行了一場蓄謀已久的侵略活動。

吳祿貞被徐世昌派往吉林延邊一帶調查邊務,後被任命為陸軍正參領幫辦吉林邊務。他在與日本駐韓頭目齋藤季治交涉之前,做好了充分調查準備,“持論嚴正,侃侃而撓”, 由於事先進行了必要的人馬部署,使日方談判首領不敢輕舉妄動,不得不下令撤出中國邊境。

此後吳祿貞帶領督練處周維楨、李恩榮兩位科員及六名測繪員,“跋涉山川,窮極邊塞”,歷時73天,縱橫2600多裡,考察了邊區的山水村寨。他們“復旁考列國之輿圖,移譯西人之記載,證以日韓之邦志,斷以國史及諸名家之著錄,薈萃成編”,最後繪成《延吉邊務專圖》,撰寫了10萬字的《延吉邊務報告》。這一成果,後來成為中方談判中非常有力的重要依據。

時任軍機處主政的張之洞,對吳祿貞所舉“尤激賞之”。1909年5月,吳祿貞升任延吉邊務督辦,並任陸軍協都統。後來,清政府根據吳祿貞調查的邊務報告和他起草的長達萬餘字的《逐節申辯節略》,堅持了中韓以圖們江為界河的歷史事實,逐條批駁了日本的無理要求,迫使日方簽訂《圖們江中韓邊界條約》,確認了延吉為中國領土。吳祿貞因此功績,被譽為“間島英雄”。

吳在延吉建有戍邊樓,並寫有登吟戍邊樓詩句:籌邊我亦起高樓,極目星關次第收。萬里請纓歌出塞,十年磨劍笑封侯。鴻溝浪靖金甌固,雁磧風高鐵騎愁。西望白山雲氣渺,圖們江水自悠悠。

1910年初,吳祿貞被調回北京,授以鑲紅旗蒙古副都統,並被派往德法兩國考察軍務。同年冬回國後,吳祿貞用同盟會提供的鉅款賄賂奕劻,成功謀得駐紮保定的新軍第六鎮統制之職。吳祿貞從出任第六鎮統制,到1911年11月7日殉難,總共不到一年時間。

遇難

行動前夜被部下刺殺

1911年11月5日,吳祿貞由娘子關返回石家莊,在火車站扣留了清政府接濟袁世凱在湖北鎮壓革命軍隊的一列軍火。這一舉動不僅使清政府慌了手腳,也使當時正坐鎮孝感準備督師進攻武昌革命軍的袁世凱也大有芒刺在背之感。

一直以來,吳祿貞公開打出的旗幟是奉命鎮壓和招撫山西革命軍,而與閻錫山達成聯合起義全都是祕密進行的。11月6日,晉軍先頭部隊在吳祿貞招撫歸順的掩護下,抵達石家莊後,吳祿貞便在六鎮中級以上軍官會議上公開宣佈了翌日起義的計劃,即“採取革命手段,明晨即直赴北京,並分發白布臂箍,使各纏手臂,以為符識,有不服者,即以軍法從事。”

當時,由吳祿貞直接節制的兵力有限。按照北洋新軍編制,鎮依次下轄協、標、營、隊、排、棚,每鎮轄步兵兩協,步兵協每協下轄步兵兩標,每標又轄三營,每營轄三隊,每隊轄三排,每排轄三棚。按照兵力來算,北洋新軍一鎮的兵員約在12000人。據時任清軍諮府特派員的孔庚回憶錄記載,他與吳祿貞在石家莊會晤時,得知六鎮中有一協兵力已經派赴漢口,另外,清軍第一鎮一標雖說也歸吳祿貞節制,但是旗人組成的第一鎮又是暗中牽制吳祿貞的一股勢力。

吳祿貞作為燕晉聯軍大都督,是攻打北京計劃的總策劃和總指揮。1911年11月6日深夜,吳祿貞在設於火車站站長辦公室的司令部裡,與參謀長張世膺、副官長周維楨緊張地籌劃著第二天的起兵事宜,處理著繁忙的公務。

7日凌晨,吳祿貞的衛隊長馬步周(字惠田)率領一部分士兵闖入辦公室,即開槍掃射。吳祿貞因毫無準備,頓時倒在血泊之中,張世膺和周維楨也同時遇害。與吳祿貞居住僅一牆之隔的車站司令官謝良翰聞槍後,即起身前往救援,被凶手伏擊受傷。此時凶手們在車站上還瘋狂地對空大肆鳴槍,製造了嚴重混亂的氣氛。

由於六鎮中革命黨人群龍無首,“士兵逃亡大半,秩序紊亂”。剛剛到達石家莊的山西民軍,當夜又急忙退至獲鹿以西。直到次日天亮,山西民軍才返回車站,將原來截留的軍火和吳祿貞的屍體一併裝運列車,急急忙忙撤回太原。當地居民聽到“吳大人被殺”的訊息後,幾天之間都處於極度的驚慌之中。

11月9日,清政府派員到石家莊接掌六鎮軍權。吳祿貞在石家莊火車站被刺,使得一場頃刻即來的急風暴雨瞬間煙消雲散。

謎團

雙重疑案至今未解

究竟誰是刺殺吳祿貞的幕後指使人?真相確實撲朔迷離,不僅當時的新聞報道和人們傳言五花八門,而且許多當事人的追記與回憶也眾說紛紜,判若雲泥。再加上凶手還殘忍地割下吳祿貞的首級,至今下落不明,故而成為名副其實的雙重無頭案。

到目前為止,此案共存有多種說法,史學界多數人依據此案導致的結果對誰最有利來推斷凶手,傾向於清政府和袁世凱為最終主使。雖然目前還沒有證據證明是誰直接指使了此次暗殺,但是,袁世凱培植的私人武裝在此次事變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當然,也不排除是由六鎮反動軍官們在沒有得到外部指使的情況下,共同發動的旨在反對吳祿貞舉兵計劃的一場突發兵變。

儘管這一壯舉時間短暫,且計劃失敗,但吳祿貞生前在石家莊組織發動燕晉聯軍攻打北京的計劃,直接推動直隸和山西革命形勢發展。吳祿貞這種挺身而出的英雄本色和敢於直搗黃龍的膽略與氣魄,值得後人銘記。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為紀念先烈,孫中山臨時大總統下令以陸軍大將例賜卹,表彰吳祿貞的功勳。1912年3月14日(農曆正月26日,吳祿貞的誕辰日),黃興等人在上海張園為吳祿貞舉行追悼會。同日,山西太原軍民也為吳祿貞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追悼會主祭臺上橫幅為“燕晉聯軍大將軍吳公綬卿追悼會”,兩側為黃興所題的輓聯:“公緩須臾,萬里早空胡馬跡;我悲後死,九原莫負故人心”。

在吳祿貞殉難兩週年的忌日,即1913年11月7日,山西省政府為吳祿貞、張世膺、周維楨修建的陵墓在石家莊火車站落成,三位烈士的遺體正式安葬於此。吳祿貞墓外形為紀念塔式,高約二丈,墓前有閻錫山撰寫的石刻碑文。吳祿貞墓作為烈士的殉難遺址,在民國時期成為當地屈指可數的文化景觀之一。

1933年出版的《石門指南》說:石門建市的“年代不久,古蹟毫無,欲覓一名勝古蹟,實屬鳳毛麟角。僅車站之吳公墓,可稱本市獨一之名勝”。吳祿貞墓為石家莊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1982年3月25日,吳公墓被遷至石家莊長安公園內西北側的小土山上,新建墓地約150平方米。如今整個墓區松柏青翠,莊重肅穆,已經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vo8z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