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晚清重臣張之洞 為何在死後99年遺骸得以入殮

晚清重臣張之洞 為何在死後99年遺骸得以入殮

張之洞(1837年~1909年),清朝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字孝達,號香濤、香巖,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自號抱冰。祖籍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1863年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中法戰爭時,擢兩廣總督,用馮子材,擊敗法國軍隊。後調湖廣總督,設廣東水陸師學堂,創槍炮廠,開礦務局、制鐵局、織布局,修鐵路。有《張文襄公全集》。張之洞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著名觀點。

晚清重臣張之洞 為何在死後99年遺骸得以入殮

張之洞於1909年逝世,次年歸葬家鄉。

然而在張之洞入土56年後的一天,以南皮中學,也就是張之洞當年親自捐資所建學校的學生為主的紅衛兵造反派,扛旗打鑼來到墓地,先將張之洞墓碑拉倒,然後開始掘墓。這一天,是歷史的悲劇。

據當年的一位目擊者說:“聽說要掘墳,大家都跑去看熱鬧,像趕集似的。”兩個小時後,墳土被挖光,露出石灰和青磚砌成的四個磚套,磚套內為四口黑紅色棺,由於厚重,一鐵鎬下去,只能錛出一道白印,最後造反派用鐵錘砸鋼釺才打開。只見張之洞面如活人,幾縷銀髯飄灑胸前,頭戴官帽,嘴含一個大珠子,身上蓋了六七層被。隨葬品有一把小梳子,一塊懷錶,一架眼鏡,兩個鼻菸壺,硯臺、珍珠、金銀、字畫等珍貴文物四十餘件。造反派小將們高歌凱旋,圍觀掘墓的人也漸漸離去,張之洞和三位夫人就這樣被暴在南皮縣郊荒蕪的墳場。

“有些小孩子去那兒玩耍,湊過去撥弄撥弄,一會踢兩腳,一會又把屍體扶起來靠在院牆上。”墳墓被掘一個星期之後,後來曾擔任南皮縣作協主席的王玉良出於好奇前去觀看,只見張之洞的屍體半躺半立在墓穴北邊的壁上,“有如生人,甚至面板還有彈性”,“墳坑四周尚有一片片的黃色破布,一位夫人的屍體儲存較好,但另兩具屍體已經骨骼化了。”王玉良這樣形容道。曾經有四個縣裡的幹部趕來阻止,並拿出了省裡的保護決定,但這哪裡能阻止得了一群無知人的野蠻行徑。

拋屍慘劇發生兩個月後,張之洞及其夫人的屍體不見了。張氏後人張執信偷偷的把他們掩埋了。此後的四十多年間,沒有人知道張之洞的屍骨在哪裡,而張執信老人也從來不對人提起。

在張之洞被拋屍27年後的1993年,南皮縣政府在張之洞墓地上重新堆了墳,但那只是座空墳,張家的直系後人為之失望。

重修張之洞墓14年後的2007年,張執信老人終於打破沉默,說出了當年掩埋張之洞屍骨的地方,並將其重新挖出。

2008年,在張之洞去世99年之際,他的遺骨得以重新入殮到第一次下葬的地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vovrk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