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1949年後十多年的兩岸關係 張治中成為交流使者

1949年後十多年的兩岸關係 張治中成為交流使者

1949年後十多年的兩岸關係,北京大學教授劉金質說:“其實還是一種內戰的延續,不過表現形式是冷戰,是全世界冷戰局勢的一部分”,“但並不排除緩和與接觸”。在這種環境下,國共雙方或派出密使,或託人傳話。中共方面最先受命作謀和試探的,是由毛澤東親自點將、與國共兩黨都有很深淵源的著名將領張治中。

1949年後十多年的兩岸關係 張治中成為交流使者

1950年3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兼國防研究小組組長、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張治中,經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批准,開始為爭取和平解決臺灣問題進行工作。1950年3月11日,毛澤東起草了《關於爭取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給張治中的電報》。電文稱張“現在從事之工作極為重要,尚希刻意經營,借收成效”。同年3月20日,毛澤東再次致電張治中,“同意”張“來京面敘”這方面的工作。

從這一年開始,張治中努力推進兩岸和平統一。在近20年的時間裡,他多次給臺灣當局寫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甚至在他1969年4月所立的遺囑中,還將祖國統一當作他的遺願。”張治中的兒子張一純對本刊記者說。

張治中在國民黨軍隊中曾位至行營主任、集團軍總司令、侍從室主任、政治部長,陸軍二級上將軍銜,還擔任過湖南、新疆兩省主席,與蔣介石過從甚密。同時,他又與周恩來、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有長期交往,曾為國共兩黨兩度合作出過力。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曾代表國民黨與中共進行過多次和談,有“三到延安”之舉,有“和平將軍”之美稱。1945年抗戰勝利後,一些主戰派將領敦促蔣介石通過內戰,剿滅中共,唯獨張治中提出不能戰,因為“無論從政治、經濟、民心三方面來說都不能有內戰”。鄧穎超在《張治中回憶錄》中評價說,張將軍“始終不渝地堅持孫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是一位沒有同共產黨打過仗的國民黨軍人”,“是國民黨方面始終堅持國共合作的代表人物”。

因此,在1950年,中共中央選擇張治中作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這一重要工作的人選,無疑非常恰當。張的工作開始後,毛澤東與他在半個月內互通了4封電報。在張由南方赴京彙報時,毛澤東曾親電時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的葉劍英,為其佈置沿途護衛,可見張治中肩負的使命之重要,以及中共中央對此舉之重視。

1954年,張治中發表名為《告逃在臺灣的人們》的廣播,在歷述國民黨反動統治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和新中國欣欣向榮的景象後,號召逃往臺灣的故舊:“只要你們能棄暗投明,就必然得到立功贖罪、既往不咎的寬大待遇。”“全國人民已經伸出手來,希望你們勇敢地走上這條生路,主動地儘自己一切可能靠攏祖國和祖國人民,使臺灣早日得到解放。”這篇廣播稿播出後,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雜誌曾評論“是那麼合情合理,那麼有說服力,那麼令人安心”。

1956年夏天,周恩來總理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宣佈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方針,並希望臺灣當局適時派出代表到北京或其他合適的地點進行商談。張治中在回答《團結報》記者提問時,明確表示:“周總理的講話充分表達了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最誠懇的態度,我相信臺灣的絕大多數人是會接受和同意的。”“周總理一再表示,中國共產黨人和國民黨人曾兩次並肩作戰,反對帝國主義,這等於暗示我們不妨再來第三次合作。”

時隔不久,在1957年3月的一次民革會議上,他又專門就和平解放臺灣的可能性闡發了自己見解,認為這種可能性主要表現在:“第一,新中國的強大所產生的吸引力很大,在臺灣的軍政人員,自命是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信徒,眼見祖國幾年來的飛快發展,日益強大,他們在今昔對比之下,自然發生傾向祖國的心情。第二,目前世界總的情勢是緩和與進步,臺灣在國際上的地位不容樂觀。第三是臺灣內部的情況,臺灣軍隊一天天變老,經濟一天天敗壞,美援也不能久持,因此人心渙散,前途無望;第四,美蔣矛盾日益尖銳,美國已發動倒蔣運動,利用以胡適為首的自由主義分子,主張毀黨救國。他們在香港出版反蔣的小冊子,提出反共必先倒蔣論,這對蔣介石的刺激很大。”

1958年10月,張治中寫了一篇《臺灣應主動拋棄美帝》的短文,號召在臺灣的故舊毅然拋棄美帝,回到祖國懷抱。在這篇短文中,他充滿感情地寫道:“你們離開祖國九年了,人生幾何,經得起幾回滄桑鉅變?鳥倦尚且知還,人情誰不思鄉?每當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翹首北望,寧不神傷?你們回來吧,家人親友在盼望你們,祖國人民在召喚你們!”

1960年5月24日,周恩來請張治中致信蔣介石,“臺灣的社會改革可以從緩,必俟條件成熟並徵得蔣之同意後進行”。次年6月,毛澤東再次表示:“我們容許臺灣保持原來的社會制度,等臺灣人民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

1962年,周恩來邀請張治中、傅作義、屈武等在釣魚臺吃飯,席間談到臺灣問題。周恩來希望他們寫信給臺灣當局,告訴他們不要輕舉妄動,後來,張治中給蔣經國寫了一封信,轉達了周恩來的意思。1963年初,周恩來加緊了爭取臺灣的工作,他請張治中寫信給剛赴美訪問的陳誠,闡明臺灣的處境和前途,說明反臺者並非中共實為美國,而支援臺灣者並非美國實為中共,中共這樣做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之不可侵犯性。

為了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張治中親自主持民革中央促進祖國統一的工作,為使臺灣迴歸祖國,他盡心盡力。特別是向戰犯戰俘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1956年5月,他分批會見宋希濂、杜聿明、範漢傑等26名戰俘戰犯,向他們宣傳黨的政策。1959年國慶節,上述戰俘多數被釋放,後來做了很多對臺宣傳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3ow9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