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香帥張之洞從如何從翰林文臣蛻變成封疆重臣

香帥張之洞從如何從翰林文臣蛻變成封疆重臣

晚清年間,俄國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1871年佔領了新疆,然後又讓伊犁陷入了危機,中國與之多方面交涉之後,新疆歸還了,那麼伊犁呢?伊犁危機又是怎麼回事?而伊犁危機又和當時無人知曉的小官吏張之洞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香帥張之洞從如何從翰林文臣蛻變成封疆重臣

其實歷史上出現了好幾位伊犁事件的功臣,其中最重要的一位莫過於張之洞,而張之洞本人也是因為這場危機而被人們熟知,繼而大放異彩。在伊犁事件之前,張之洞不過是沒人知道的小官,而張之洞素來就胸懷大志,滿腹經綸,當伊犁危機爆發後更是激起他愛國的情懷,他便用手中的筆桿上書啟奏。

然而史學家們對於伊犁危機中的張之洞並沒有多方濃墨重彩加以渲染,也許是因為他其他方面的功勳大於這個吧,不過我們卻不可否認張之洞在伊犁危機中的作用。

從一屆小官,到後來眾人皆知的高度,是與他手中的那隻筆桿有著莫大的關係的。伊犁危機爆發後,他犀利的指出了一旦妥協俄國的後果以及所會發生的危機,尤其是當時俄國的一再施壓,以及各國的逼近,張之洞依然選擇在桌前伏案疾書,在那之前,假使一次沒有得到重用,他還是會反思後再次覲見。有人對此不滿,說他是文人之言,只會紙上談兵,根本沒有實際的作用。面對他們的惡言相向,為了解除危機他沒有任何話語,也沒有為自己做其他方面的辯解,而是用筆證明了自己。

伊犁危機中的張之洞用自己手中最普通不過的筆改變了戰爭,也為他以後的仕途帶去了不小的作用。

張之洞幕僚

趙鳳昌曾是張之洞的首席幕僚,趙鳳昌於1856年出生,常州武進人,於1938年去世,享年82歲。趙鳳昌是清朝末年一位活躍的政治分子,是立憲派的典型代表人物。其早年時期,因擔任張之洞幕僚而聲名遠播,後在辛亥革命時期,在《蘇報》等案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趙鳳昌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曾與政商教育等各界的高層人員接觸,合輯《趙鳳昌札記》,而這本作品成為了後人研究民國史的重要資料。

趙鳳昌任幕僚期間,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戲語:湖廣總督張之洞,一品夫人趙鳳昌。這雖然是一句戲語,但是足以看出趙鳳昌對張之洞的重要性,對湖北新政的重要性。但是畢竟政壇黑暗,政敵多次攻訐,張之洞無奈最終只能罷黜趙鳳昌,自此以後趙鳳昌也就脫離了官府,退出了政壇。退出後的趙鳳昌帶著張氏的關係雖是布衣但是卻一直活躍在滬上,其所居住的地方成為了一個關鍵的地方,不僅收集情報及內外資訊,更是一箇中轉站,派往海外留學者的辦事處。趙鳳昌本人則憑藉其能力建立了廣泛的中外人脈,其影響也越來越壯大,最後其在戊戌變法,東南互保等案中,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

除了趙鳳昌,清末怪傑章鴻銘也是張之洞的幕僚之一。吳殿英也是張之洞的教育幕僚,張之洞最終能有這麼大的成就,與其身邊的能人將士是分不開的,張之洞識人知人用人,最終才能成就一方霸業。

張之洞怎麼死的

張之洞是病死的,病逝於1909年,享年72歲。張之洞是晚清名臣,特別注重教育和治安,張之洞創辦了首個幼兒園,還創辦了其他的一些教育機構,不僅如此,還修建了鐵路,鋼鐵廠,棉紡廠,煤礦等多個工業機構。張之洞對於中國的工業發展有著很大的貢獻。

到了清朝後期,資產階級的革命勢力越來越強大,1905年,五大臣考察各國憲政,一年後就宣佈預備立憲。張之洞是極力反對,因為清廷希望通過管制改革來加強自己的皇權統治,從而削弱敵方勢力。1908年,末代皇帝溥儀繼位,醇親王被封為攝政王,此後滿族的權貴開始集權,紛紛排斥漢官,其中袁世凱就是被排擠的一大目標,甚至於密謀謀殺袁世凱,但是被張之洞所反對。

1909年,清廷以袁世凱生病為由讓其回到河南養病,同年6月,張之洞生病。在死前,攝政王等人均來看望張之洞,張之洞在死前仍然放不下天下,心繫百姓,多次叮囑攝政王等人。當聽到一句”不怕,有兵在”後徹底失望,此後再也沒有提有關國計民生的話題及計謀,就這樣,張之洞去世了,享年72歲。

“國運盡矣”張之洞再也無能為力,這是他死前的最後一個想法,雖然病重,但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是整個國家的命運讓其太過於失望了,他感嘆國要亡,運已盡了,與其說是病死還不如說其是抑鬱而死。

張之洞評價

張之洞被稱為晚清名臣,洋務運動代表人物,是現今師範學堂的鼻祖,還成功創辦了中國首個幼兒園,不僅如此還推行發展了中國重工業,是重工業的奠基人。張之洞不僅在教育和重工業方面大有作為,其個人也是相當的才華橫溢。張之洞自幼聰慧,13歲就考中了秀才入選了鄉試,3年後參加鄉試中解元,26歲參加會試中探花,從此開啟了仕途之路。張之洞任山西巡撫,後人總督,晚年被封為大學士兼軍機大臣,死於1909年,享年72歲。

張之洞一生共做了4件大事:一辦新式教育,二操辦實業,三訓練新軍,四抵外辱。這四件事讓中國有了巨大的騰飛與轉變。

張之洞是一個有著一顆忠貞愛國心的人,這從其做的很多事情可以看出。中法戰爭前期,張之洞任兩廣總督,這段期間,籌餉備械,運籌帷幄擊敗侵略者;甲午戰爭時期,大力主張抗日,維護國家自立自強。

張之洞有著超強的洞察力與很強的前瞻性,他雖然接受的是封建教育思想,但是他的思想與意識與因循守舊的滿清官員是大不一樣的,他覺得國家要發展就需要發展教育事業,重工業也是國家富強的一大策略,所以他開張洋務運動,建鐵路,造鋼鐵廠,辦學堂,辦幼兒園等,這都是國家發展之必然,顯然張之洞在往正確的道路上行走。

張之洞的教育理念及重工業發展,推動了整個中國的發展,生產力有了大發展,人才得到了很大的培養,從而促進了中國的大力前進與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1yr8r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