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文史百科 >

北宋被貶宰相丁謂的故事 丁謂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北宋被貶宰相丁謂的故事 丁謂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丁謂(966-1037),字謂之,後更字公言,兩浙路蘇州府長洲縣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至九年(1012--1016)任參知政事(次相),天禧三年至乾興元年(1019-1022)再任參知政事、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相),前後共在相位七年。

北宋被貶宰相丁謂的故事 丁謂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生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丁謂以參知政事身份任平江軍節度使,衣錦歸裡,“建節本鎮,一時為榮”。離京時,宋真宗特賜御詩七言四韻和五言十韻,“尤為盛事”。他同時兼任使持節蘇州諸軍事、蘇州刺史、蘇州管內觀察處置堤堰橋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軍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書復參知政事。不久,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玉清昭應宮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師。乾興元年(1022),封為晉國公。顯赫一時,貴震天下。

丁謂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一舉三得

原文:祥符中,禁火。時丁晉公主營復宮室,患取土遠,公乃令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塹。乃決汴水入塹中,引諸道竹木排筏及船運雜材,儘自塹中入至宮門。事畢,卻以斥棄瓦礫灰塵壤實於塹中,復為街衢。一舉而三役濟,計省費以億萬計。[4]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宮中著火。當時丁謂主持重建宮室(需要燒磚),被取土地很遠所困擾。丁謂於是命令從大街取土,沒幾天就成了大渠。於是挖通汴河水進入渠中,各地水運的資材,都通過汴河和大渠運至宮門口。重建工作完成後,用工程廢棄的瓦礫回填入渠中,水渠又變成了街道。做了一件事情而完成了三個任務,省下的費用要用億萬來計算

北宋丁謂的“一舉三得”重建皇宮方案。我國古人管理策略。丁謂的“一舉三得”方案表明了這一點。宋真宗時期,大臣丁謂用“一舉三得”方案重建皇宮,是一次典型的系統管理實踐。當時,由於皇城失火,皇宮被焚,宋真宗命丁謂重修皇宮。這是一個複雜的工程,不僅要設計施工,運輸材料,還要清理廢墟,任務十分艱鉅。丁謂首先在皇宮前開溝渠,然後利用開溝取出的土燒磚,再把京城附近的汴水引人溝中,使船隻運送建築材料直達工地。工程完工後,又將廢棄物填人溝中,復原大街,這就很好地解決了取土燒磚、材料運輸、清理廢墟三個難題,使工程如期完成。工程建設的過程,同現代系統管理思想何其吻合。丁謂主持的皇宮修建工程體現了中國古人高超智慧的管理實踐。

溜鬚

那年,汴京城發生火災,綿延了半個皇宮。火熄,宋皇帝把災後重建的任務放在了丁謂的肩上。

丁謂命人在京城大街取土,將三街九衢挖成壕溝。取土完畢,將壕溝灌上黃河水,外地運來的樹木,全部通過壕溝水放入城中。房屋蓋好,過去那些灰土碎瓦廢磚,又倒入壕溝中,平整成街道:一舉三得。

思維的縝密,規劃的精妙,用在建設設計上,固然無人可及,如果用在排擠他人、打擊政敵上,同樣也無人可及。

寇準和丁謂,開始時,是朋友,更是知己。一日,寇準與另一宰相李沆議事,丁謂來拜,談了一會兒,離開,李沆叮囑,像丁謂這人,萬萬不可使得勢。

寇準一笑,不以為然。後來隨著寇準做宰相後,丁謂登上了副宰相的位置。丁謂曾兵不血刃,安撫了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的叛亂;還曾奏議為民減賦。大文學家歐陽修曾對丁謂的文學成就給予很高評價。

一日,是中書省舉行宴會吧,寇準不注意,一點湯汁流到鬍鬚上了。丁謂忙上前給他撫去。

今天看來,這種做法也沒有什麼出格的,畢竟是同事兼朋友嘛。可寇準卻冷了臉,說了一句話,讓丁謂下不來臺——一個副宰相,給上司溜鬚,成何體統?

這以後,丁謂就恨上了寇準,而且私下裡處處尋寇準的短。丁謂這樣精明的人,要尋別人的錯,還不是舉手之勞。不久,丁謂投靠真宗皇后劉後,將寇準出知相州,一直貶到雷州半島。丁謂掌權,不久也犯法被貶,到了更遠的海南。最可惜的是,最終他上了《佞臣傳》。其實,除了排擠寇準外,他實在沒有幹什麼壞事,算得上一個幹吏。

再後來的故事是,丁謂被貶路過雷州,要求拜訪寇準,被寇準拒絕,至此,一對朋友永別,徹底斷了聯絡。想過這件事,寇準錯了。丁謂也錯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wenshi/246d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