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文史百科 >

北宋政治家寇凖的故事 寇凖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北宋政治家寇凖的故事 寇凖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縣,改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歷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後兩度入相,一任樞密使,出為使相。乾興元年(1022年)數被貶謫,終雷州司戶參軍,天聖元年(1023年) 九月,病逝於雷州。

北宋政治家寇凖的故事 寇凖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諡“忠愍”,復爵“萊國公”,追贈中書令,仁宗親篆其首曰“旌忠”。故後人多稱“寇忠愍”或“寇萊公”。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有《寇忠愍詩集》三卷傳世。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

寇凖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一語成讖

寇凖年輕時曾寫詩“到海只十里,過山應萬重。”一語成讖,最後卒於東南門至海岸只有十里遠的雷州,遠離家鄉萬里。[19]

無樓臺相公

處士魏野與寇凖交好,他作詩稱讚寇凖:“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臺。”“無樓臺相公”的美號就這樣叫開了。據說寇凖初執掌相府的時候,生活還是很奢侈的,那麼後來為什麼會變成“無樓臺相公”呢?故事是這樣的——寇凖平時喜歡聽歌,酒餘茶後經常叫一些歌女唱歌排憂解悶。有一次,一個妙齡歌女來相府清唱,寇凖見她面目姣好,聽她歌聲圓潤,一時興起,就賞她一匹綾緞。想不到歌女還嫌賞賜少,一臉的不高興。

當時寇凖身邊有一個出身寒門的侍妾,名叫蒨桃,她見到這個情形很氣憤,事後就寫了一首小詩《呈寇公》:“一曲清歌一束綾,美人猶自意嫌輕。不知織女熒窗下,幾度拋梭織得成!”

寇凖讀了蒨桃的詩,很是感動。默默想道:蒨桃詩說的對,這一匹一匹的綾緞,都來之不易,隨心所欲揮霍是不應該的,就堅決改了,從此以後一直保持勤儉樸素的美德。

寇竹渡

據說雷州人民護送寇凖靈樞北上,至雷州一渡口時,突然狂風大作,驟雨滂沱,大家無法北上,只好停下來,為了防止棺木被雨水沖走,大家就在靈柩前插上枯竹。第二天,等到雨過天晴的時候,護棺之竹竟然長出新芽。後人為了悼念這位賢相,遂把此渡命名為“寇竹渡”,至今地名尚存。

關帝靈籤第八十一簽就是“寇公任雷陽”,這是寇凖在雷州任職的典故。此籤的意思是被人欺凌,暫時耐守,自可昭雪。宋仁宗為寇凖平反後,雷州人民“悼其屈,而哀其忠”,把寇凖的住所改為寇公祠。如今的寇公祠內,仍陳列著皇帝因寇凖而下的一道道詔制。

標籤: 軼事 政治家 北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wenshi/1k9o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