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文史百科 >

劉禪兒子為何都死在永嘉之亂中了?劉禪幾個兒子

劉禪兒子為何都死在永嘉之亂中了?劉禪幾個兒子

劉備孫子——劉禪的七個兒子在蜀滅亡後全死於非命

劉禪兒子為何都死在永嘉之亂中了?劉禪幾個兒子

劉璿,劉禪長子,十五歲被立為太子,蜀亡後,鍾會在成都作亂,被亂兵殺害。

劉瑤,劉禪二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劉琮,劉禪三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劉瓚,劉禪四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劉諶,劉禪五子,北地王,曾反對譙周降魏的提議,但劉禪不接受,在投降之日自殺。

劉恂,劉禪六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劉璩,劉禪七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只有第5個孫子,是蜀國亡時自殺。

瞭望古今,貌似當朝執政者都不會對前朝統治者的後代趕緊殺絕,斬草除根呀!

劉備另有3孫和2曾孫:

劉胤,劉理長子,封為哀王。十九歲卒。

劉輯,劉理次子,東遷洛陽,拜奉車都尉,封鄉侯。

劉林,劉封之子,為牙門將,鹹熙元年(264年)被遷徙至河東。

還有一孫即劉永之子,劉玄之父,名不詳,隨夊永一起降魏入晉,其子玄後奔成投李雄。劉永其子其孫都長壽

曾孫

劉承,劉胤之子,封為殤王,二十歲卒。

劉玄,劉永之孫,蜀漢亡後投降,避過永嘉之亂,居於四川成都。

劉備最有出息的後代——孫子北地王劉諶

劉諶:單薄之軀鑄就的豐碑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成都浣花溪旁的武侯祠,本來是敬奉劉備的昭烈廟,結果諸葛亮後來喧賓奪主,漢昭烈廟也就舊貌換新顏,稀裡糊塗地成武侯祠了。這是一件頗值得玩味的事情,另外還有一件意味深長的事情是,在漢昭烈廟中,沒有劉禪的塑像,卻有劉禪第五子劉諶的塑像。

在三國演義中,北地王劉諶出場的時間大概只相當於現在的一個性病廣告那麼長,但他寧願殺掉妻子和兒女,然後自殺也不肯投降的高風亮節,雖然有些血腥卻給人以強烈的震撼,也給後人留下了抹之不去的印象。在歷來推崇忠義的國人心中,劉諶無疑算得上頂天立地的真漢子。因此,劉諶"呼天痛號進祖廟",並血濺祖廟之後,他的屍骨得以安葬在昭烈廟中——當然,就地掩埋也符合方便易行的原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想來,當魏軍長驅直入兵臨城下之際,面對西蜀舉國一片投降聲,劉諶的心裡一定很難受。祖父劉玄德和丞相諸葛亮衝鋒陷陣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才虎口奪食般打下一分江山,如今他不爭氣的後人卻將祖先的基業拱手送人,一身血性的錚錚漢子怎麼能無動於衷?痛心疾首的劉諶力勸父親劉禪堅守城池,以等待姜維援兵,或許還有一線柳暗花明的希望。這位當年在長阪橋附近被父親劉備作秀般擲於馬前而導致弱智的阿斗,也許是為了報復父親當年不負責任的一摔,不負責任地堅持要把江山也摔了。可惜那時沒有腦什麼金的營養品,如果有,給劉禪補一下智力和精神鈣質,或許便不會有這讓人寒心的一幕了。 一腔悲憤的劉諶縱有經天緯地之才,僅憑他一己之力也迴天乏力,在滿朝文武俱主投降的背景下,劉諶的聲音是另類而微弱的,他的背影是孤獨而悲傷的,他的腳步是踉蹌而凝重的。此時此地,此情此景,劉諶唯一能做的就是死,用死來羞辱我們的敵人,用死來喚醒那些懦弱的靈魂。於是,寧死不辱的劉諶演繹了一出手刃妻子、自刎昭烈廟的悲劇。

"昭烈經營良不易,一朝功業頓成灰"。就在劉諶的哭聲猶在耳畔、鮮血餘溫尚存的第二天,劉禪自縛其身,抬著棺材向魏國屈膝稱臣了。劉諶的熱淚白流了,劉諶的鮮血枉濺了,他的死沒有改變劉禪投降的決心,更沒能改變蜀漢滅亡的結局。然而,劉諶孑然一身的守節,卻給了他那昏聵的父親一記響亮的耳光,也給後世那些迷信"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生兒打地洞"者一記響亮的耳光。 我們看到過公孫瓚走投無路時自殺身亡的窮寇,我們看到過諸葛瞻、姜維在國破家亡時以死報國的義士,但是我們何曾看到過劉諶這樣憂傷而痛苦、悲壯而果決的王孫?古往今來,貴為王侯卻能做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能有幾人?!劉諶以其單薄的血肉之軀,卻為後人鑄就了一座忠義的豐碑。 "君臣甘屈膝,一子獨悲傷。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損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蒼。凜凜人如在,誰雲漢已亡。"便是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忠義之士而作的詩。不僅如此,劉諶的事蹟還被編成戲劇在民間廣為流傳。 一千多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回想劉諶大哭祖廟,自刎身死一幕時,也不禁心為之動。一千多年後的今天,當我們駐足於武侯祠內,仰望北地王那孤獨而滄桑的塑像時,也不禁肅然起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wenshi/klk4k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