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皇上吃的並不好 被宮廷劇忽悠了

皇上吃的並不好 被宮廷劇忽悠了

皇上吃的並不好,看了這標題您或許該驚訝了!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國之君,全天下都是他的,他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怎麼吃就怎麼吃,各種花樣不帶重樣的,怎麼會吃的不好呢?的確,歷代皇帝在吃方面的花費,簡直是個不可想象的天文數字。

皇上吃的並不好 被宮廷劇忽悠了

舉例頗為節儉的崇禎和他的皇后,每年的日常伙食費是16872兩白銀,按糧價折算超過52萬美元,其他皇帝就更不用說了。花費這麼多,皇帝怎麼會吃不好呢?

首先,“不可持續發展”的美食吃不到

古代科學技術還不發達,那時還沒有溫室大棚栽培技術,如果皇帝夏天要吃冬筍,冬天要吃新鮮蠶豆,供膳太監弄不到就可能掉腦袋了。所以,那些一年只有一兩個月才有的果菜,皇帝一般是吃不到的。

再者,民間美食皇帝也難吃到。眾所周知,美食常藏匿於民間的各種犄角旮旯裡,皇帝想吃,難道還能找不到?關鍵他一開搜尋引擎,太監們就已經把那些個民間美食遮蔽掉了,他根本搜不出來。

好不容易乾隆年間,揚州鹽商美食名滿天下,也傳到乾隆帝耳邊了,他下江南時還真就專門要嚐嚐鹽商們的手藝。可這吃了半天也沒嚐出什麼不一樣來,原來還是太監們搞的鬼——所有的菜統統都被多加了一大勺糖,那味道可就變奇怪了,如何還能稱得上美味?太監們只怕萬歲爺回宮後還想吃,做不出來,小命又是不保。

皇帝吃的並不好,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宮廷進餐禮儀的限制。我們都知道,許多菜餚在剛出鍋時才能品嚐到最鮮美的味道,涼了以後不僅不鮮美,口感也很差。但皇帝用膳講究啊,要先擺好桌子,把與他身份相符的菜餚一起端上來。廚師只好在半天、甚至在一天前就把菜餚做好,或煨在火上,或燜在大蒸籠裡,這樣的菜只能是中看不中吃。

其次,“面子工程”太誤事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寫道:耗費人力、物力、財力最大的排場莫過於吃飯。關於皇帝吃飯有一套術語,是絕對不能說錯的。飯叫“膳”,吃飯叫“進膳”、開飯叫“傳膳”。到了吃飯的時間,皇帝吩咐一聲:“傳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監便照樣向守在養心殿的太監說一聲:“傳膳!”這樣一道道傳下去,不等回聲消失,一個猶如過嫁妝的行列已經走出御膳房。這是由幾十名穿戴整齊的太監們組成的隊伍,抬著大小七張膳桌,捧著幾十個繪有金龍的朱漆盒,浩浩蕩蕩地直奔養心殿而來。進入明殿裡,由套上白袖頭的小太監接過,在東暖閣擺好……不過,御膳房做的菜只是擺著看的,因為皇帝一叫傳膳,就馬上得上那些個菜,來不及做,那些菜都是事先做好,然後一直放在灶上熱的,這就是為了排場。這種菜基本很難吃,皇帝也不愛吃。

所以,溥儀自己吃的基本都是太后和太妃們送的食物。(Ps:就算是現做的,大家也知道,就古代房屋那建築面積和佈局,等飯菜從御膳房到皇帝跟前的功夫,現炸的春捲,剛出鍋的包子,才烤好的肉串……都早涼了!)

再次,自己一個人吃飯,好吃還不能多吃

身為一個吃貨,多吃美食的慾望,也絕對是“美食”的一部分。但皇帝喜歡的菜品可不是想吃就能多吃的,清廷就有“吃菜不過三匙”的家法。還有一說,皇帝吃過的兩口的菜,幾個月內不能上桌;皇帝吃過三口的菜,這輩子都不可能上桌,就怕被人知道了萬歲爺喜歡吃什麼,往裡面下毒!

再者,為了防止被人下毒,每道菜送來之前都要讓一個小太監先嚐嘗,這叫“嘗膳”。換個角度想,端給皇帝的其實是小太監吃過的剩菜。這樣一想,其實是挺噁心的。

最後,皇帝們普遍缺乏飢餓感,而飢餓感是美食的最佳佐料。曾經有這麼一個民間傳說,某皇帝吃遍了山珍海味,卻從來沒覺得好吃。他下令他的廚師給他做一道最好吃的食物,否則就殺頭。廚師無奈,只好對他說,最好吃的食物不在宮裡,要皇帝和他一起出宮去找。於是,該皇帝餓了整整一天,廚師才給了他一個饅頭。他狼吞虎嚥吃完,嘆道:“這真是天下最好吃的美味啊!”

看完後會不會跟小編一樣,皇上吃的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好,一國之君,或許還不如平常百姓人家吃得好呢。會不會覺得皇帝也挺可憐的,連個現做的熱菜都吃不上!印象中電視劇裡演的皇宮開飯,場面頗大,皇帝的飲食好得不得了,山珍海味、粗細雜糧應有盡有,看了都眼饞。事實卻是,皇上吃的並不好!

標籤: 忽悠 皇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1kgo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