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她是才女17歲進宮未得皇帝寵幸24歲自盡

她是才女17歲進宮未得皇帝寵幸24歲自盡

侯巧文,先祖原是北魏的文學近臣,父親也頗受北周武帝的信任。隋朝統一天下後,他們一家隱居鄉里,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

她是才女17歲進宮未得皇帝寵幸24歲自盡

侯巧文十七歲那年,隋煬帝楊廣的西苑建造完成。楊廣下令廣招天下美女,侯巧文被選入宮,被分在槐蔭深處的挹(yì)翠亭,擔任數名宮女灑掃、烹茶的指揮工作,身份是“才人”。

入住西苑的女子們要通過選拔,才能被送到十六院去侍奉楊廣。與侯巧文一起被選入宮的女子,都爭先恐後地去獻媚爭寵,賄賂當時負責選拔的許延輔,以求能到皇帝身邊。

侯巧文自覺精通史書,才貌雙全,她並沒有像其她女子那樣去獻媚,更沒有去賄賂許延輔,她也因此一直沒能通過選拔。一直被冷落在挹翠亭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楊廣末期荒淫無度,左擁右抱十六院夫人。這些從全國各地招入宮中的女子,為了得到皇帝的寵幸,更是使出了渾身解數。自恃清高的侯巧文從來不主動為自己爭取,進宮五年,連楊廣的影子都不曾見到。

她遙望十六院的繁華似錦,自己卻孤零零打發著百無聊奈的時光,嘗透了人間冷暖。她常常感嘆時間如流水,年華易逝,自己的才情與美麗容顏都在這寂靜無聲的時光中逝去。在絕望與不甘中,她揮淚寫下了一生中最後一首詩,時年24歲。

詩為:懸帛朱樑上,肝腸如沸湯;毅然就死地,從此歸冥鄉。祕洞房仙卉,雕窗鎖玉人;毛君真可戮,不及寫昭君。

侯巧文與王昭君的命運有相似之處,她佩服王昭君不肯屈服於選妃官宦,始終遭受冷落。王昭君不討好畫師毛延壽,一直未被皇帝寵幸,但命運給了她一次機會,她毅然拋棄了安適的宮中生活,選擇了出塞和親的路。而侯巧文連這種機會都沒有,她最終用三尺白綾把自己送上了黃泉路。

在一個涼風蕭瑟的秋日,楊廣與一群穿紅著綠的嬪妃在十六院玩著“剪綵為花”的遊戲,卻看到一個太監在他面前匆忙走過。楊廣看他行色匆匆,就問他為何。一問才知有個秀女自盡了。楊廣得知秀女自盡,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憐憫之情,隨即吩咐內侍移駕挹翠亭。

楊廣只見殿堂之中,有三尺百綾,如花般美麗的女子,早已氣絕身亡。楊廣在她隨身攜帶的錦囊裡看到她的詩,感嘆道“竟有如此美貌又有才情的女子,跟我咫尺之間,卻為何如此無緣!”

楊廣對侯巧文的死感觸頗深,他覺得這麼有才情的女子,這麼早離世,都是選拔人員的錯,便下令處死了許廷輔,追贈侯巧文為四品夫人,與十六院嬪妃並列,並下詔以夫人之禮予以厚葬。還為侯巧文撰寫祭文,祭文中有這樣的句子展露他的惜香憐玉之情:長門五載,冷月寒煙;妃不遇朕,誰將妃憐?妃不遇朕,晨夜孤眠;朕不遇妃,遺恨九泉;朕傷死後,妃若生前。

任憑楊廣如何哀思,侯巧文再也不會回來了,那些無盡的哀思也只能在蕭瑟的秋風中來回飄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69r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