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古代中國炒房者一個人想擁有兩套房難上加難?

古代中國炒房者一個人想擁有兩套房難上加難?

古代中國重農抑商,房地產雖然算不上“國家支柱產業”,但房地產開發也一直沒停止。這樣一來,房子的買賣市場也就自然形成。

古代中國炒房者一個人想擁有兩套房難上加難?

《漢書》記載,劉邦得了天下後,在官僚階層搞了一次大規模分房運動的同時,也配套了一個硬規定:“欲益買宅,不比其宅,勿許。”意思是說,除非我們的房子挨著,我要賣房子,你才可以買。乍看上去,這是一種限制房產交易的政策,其實也是朝廷用這種方法讓鄰居相互監督:一旦鄰居發現什麼蛛絲馬跡把你告了,情況屬實的話,你的財產官府沒收一半,另一半則獎勵給舉報你的鄰居。

唐宋時期,房地產市場交易雖比漢代寬鬆一些,但“限賣”的政策還是讓炒房者頭痛不已。據《舊唐書》載,一個人如果想出售房子,必須按“先親友、再鄰居、後他人”的順序進行,否則違法。也就是說,要想賣房子,首先必須問親友要不要,親友不買,再問鄰居願不願買,只有當親友、鄰居都不要或出的價格不公平,才能對外出售。

《宋史》裡說,宋朝人如果想賣房,必須有“問賬”。意思是說,上面寫清楚自己賣房的原因,而且必須在所有族人和鄰居全部簽字同意後,才能與買家進行交易。

明清時代,更沒人願意“囤房”了。《明史》、《清史稿》說得清清楚楚,明清時代房地產市場實行“找房款”制度,並且明文規定,允許賣方“憑中公估找貼一次”。

舉個例子解釋這種制度以便更好理解:假如你30萬把房賣給我,過了幾個月,你發現房價漲到50萬,於是你可以依法找我“補”你一次房價。這樣,誰還會買許多房擱在手裡!

一部《二十四史》雖然是官史,但還是可以蒐羅一點古代房地產市場資訊的。歷朝歷代,朝廷都限制個人擁有的園宅地面積,如果超標,處理輕的挨板子,處罰重的沒收財產。《資治通鑑》載,唐玄宗時期,朝廷對“住宅用地”卡得特別緊,普通人家,每三口人給一畝宅基地;賤民家庭,每五口人給一畝宅基地,違規肉刑侍候。所以,古代房地產市場以“二手房交易”為主,基本沒有炒房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6lr23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