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方孝孺一臣不侍二主慘遭滅門 是迂腐還是道義?

方孝孺一臣不侍二主慘遭滅門 是迂腐還是道義?

中國歷史上的酷刑向來有連坐一說,這種從商鞅變法開始承襲的酷刑一直是中國人最為懼怕的刑法之一。歷朝歷代除非是罪大惡極的十惡不赦之徒,很少有人會遭到這樣的處罰。但是歷代都只會涉及到九族,唯有明一朝有著可怕的誅十族的恐怖。

方孝孺一臣不侍二主慘遭滅門 是迂腐還是道義?

九族一般是指本人的兄弟姐妹父親母親,以及兒子女兒,還有已經出嫁的姑姑,叔叔外甥等等。而母親一族就會株連到外祖父母兩人的全家,甚至於如果成親的話還要波及岳父岳母的全家。這九族是一個人一生中幾乎所有的親緣關係,一旦被下令誅九族,哪怕這個人如何的罪大惡極,總會牽扯出無數原本無辜的性命。但是,殘酷的明朝皇帝朱棣竟然比他的父親嗜殺更甚,他為了收服大儒方孝孺,拿方孝孺的門生為第十族來要挾,在招攬失敗之後,氣急敗壞的朱棣下令將方孝孺的門生並九族全部誅殺留下了血腥的慘劇。

這場駭人聽聞的慘劇到底始末如何?到底是怎樣的仇恨使得方孝孺始終不肯彎腰低頭呢?又是怎樣的恨意讓朱棣下了如此慘絕人寰的命令呢?

原來,身為燕王的朱棣起兵造反後成功的攻入了南京城,他的侄子建文皇帝倉皇出逃,從此消失在了歷史的潮流之中,再也沒有出現過。造反成功的朱棣為了得到一個名正言順的帝位,希望舉國尊崇的大儒方孝孺能夠親自為他撰寫詔書。但朱棣的這個要求遭到了方孝孺果斷的拒絕,並且毫無商量餘地,方孝孺寧肯身死也不肯做出一臣侍二主的事情來,這是身為儒家信徒的絕對底線。

盛怒之下的朱棣將方孝孺投入天牢,希望這個文弱書生能夠在牢獄之中回心轉意,朱棣還派方孝孺的故人和門生前去勸說,但是耿直倔強的方孝孺義正言辭的將這些說客罵了個狗血噴頭,痛斥他們忘恩負義。身為飽受建文帝重視的臣子,這些人原本應該在燕王入宮之前自絕明志,可這些人都成了貪生怕死的小人,他們為了自己的性命拋棄了道義。只有方孝孺這個執拗的迂腐的大儒始終感念建文帝的知遇之恩,他作為一代大儒不可能做出有損儒家先賢名聲的事來,他自己就是一個注重清名高過高官厚祿的人。

萬般無奈之下,朱棣想出了一個自以為絕妙的注意,他明知這個儒家子弟心中最是聽信聖人之言,而孔子本人最為推崇周公旦。所以,他謊稱自己起兵而來只是為了效仿周公旦輔佐周成王。但是,生撅的方孝孺沒有聽出朱棣弦外之音,他也不知道這是朱棣給他的最後一次機會,暴躁的朱棣根本沒有再等下去的耐心了。方孝孺在朱棣的詔書上寫下了大逆不道的“燕賊”,他豁出了性命不顧了。最後,方孝孺質問皇帝:“既然你朱棣要做周公旦,那麼周成王現在何處?”朱棣啞口無言,沒有辦法回答。羞憤交加的朱棣最後一次用親人的性命要挾方孝孺,他殘忍的說道,歷朝歷代都只有誅九族這個說法,但是現在我將你的門生算作第十族,如果你不願意草昭,我就將他們全部殺死!

方孝孺如遭雷擊,作為一介儒生,他不瞭解也不清楚這個軍人出身的皇帝的手腕之狠辣。他也萬萬沒有想到,朱棣會用這個來要挾他,心如死灰的方孝孺此刻面臨著萬般難以決斷的難題,是親族門生無辜的性命重要還是自己所堅持的道義更為重要?

這的確是個萬難的選擇,方孝孺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道義。臨死之前,他作了一首詩來明志:

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

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嗚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四十不惑,孔聖人如此教導。已經四十六歲的方孝孺,即將踏入知天命的年齡了,作為儒家聖人的忠實門徒,他是將儒家經典奉為圭臬的。所以在做完這首絕命詩,方孝孺已經心如磐石,他眼看著自己的一位位親人在劊子手的屠刀之下倒在血泊之中而無動於衷,甚至無辜門生的慘叫也沒有辦法打動他此時要成全道義的決心。

作為一個衛道者,他已經決意獻出自己這一身。無論是誰都沒有辦法撼動他了,在他與皇帝的這場決戰中,他卻得了最後的勝利,代價卻是自己的十族!道義之餘其人,可見一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7drel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