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古代買不起三環的房 可以住在城門口嗎?

古代買不起三環的房 可以住在城門口嗎?

自古“長安米貴,居大不易”,歷史上很多進京的外地人,礙於城內地貴,就暫歇在離皇城很遠的地方,有的,遠到了北京外城的城門口,今天給大家聊的這個右安胡同,可稱得上是最南端的衚衕,住在那裡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呢?

古代買不起三環的房 可以住在城門口嗎?

右安胡同,舊稱右安門後身,以緊鄰右安門而得名,住在城門口的感覺可以說是喜憂參半。先說憂,如果您生活在古代,選擇在城門口置業,得要三思了。

我們老百姓是從唐宋開始逐漸居住在城門口的,那時城市商業和市民社會成長起來了,以前坊市制度和夜禁制度逐漸被打破,於是在都城,出現沿河近橋和城門周邊的“行”和“市”。這在清明上河圖裡的首都汴京城可以看到。

到了明朝嘉靖朝後期,據歷史專家估計,當時的首都北京城內外人口達到120萬,主要由常住人口、軍事人口以及無籍的流動人口組成,城外聚集了大量的工匠、商人和官員的家屬,是城內人口的幾倍。

城外人口一多就會帶來隱患,被朱元璋趕到北方的蒙古部落(明朝稱為韃靼),經常從北京城的南邊侵擾百姓,燒殺搶掠,1550年,就發生了庚戌之亂,明世宗嘉靖帝坐不住了,決定興建北京外城,但財力有限,只在城南修了城,東西兩側沒修起來,外城開了五個城門,其中包括咱們今天講的右安門。

所以,從安全性來考慮,古時如果在右安胡同置辦產業是個錯誤的決定。因為一旦遇到外敵入侵,這裡是首當其中的。

比如清末,河北山東一帶鬧起了義和團運動,慈禧政府慫恿拳民,希望他們扶清滅洋,為他們大開城門,但結果給北京城帶來動亂,據李超瓊在《庚子傳信錄》記載,“6月13日,拳匪於右安門內火教居民。夜,火御河橋以東數百家,殺數十百人。”從南邊衝進北京城,第一站就是右安胡同。

再比如,1917 年6 月,張勳率領辮子軍扶持溥儀復辟,7月份,馮玉祥部將張維璽率兵進攻北京,也是在右安門架設雲梯攻入城內的。

不只是近代,古代右安胡同一帶就是個太平的地方。最早看中北京這塊風水寶地的是契丹(遼朝)人,他們建北京城為陪都,稱作南京,後來,女真(金朝)人聯合宋朝趕走了契丹人,把北京變為金中都,今天的右安門大街、牛街、長椿街至鬧市口一線,就是金中都時南北軸線。過了60餘年,成吉思汗又把金中都圍得水洩不通,直到中都淪陷。從地圖上看,右安胡同一帶是幾個朝廷建立都城的重疊地區。所以,這裡也是北京地區罕見的有遼金元明清各代遺蹟聯袂呈現的地方。

2012年12月,右安門一帶有一塊工地開槽時,據地面三四米地下發現有黑土層,土質黝黑細膩,據研究是河道淤泥,並且出土了大量宋金時期的古錢幣,品種還挺豐富的,有大定通寶、泰和重寶、大觀通寶。歷史學家說這就是傳說中的金代窖藏錢幣。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金代這裡的居民有藏匿銅錢的習慣?

原因還是不安全感導致的。金朝很奇怪,它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普遍使用紙幣的朝代,可是金朝後期,戰亂不息,通貨膨脹日趨嚴重,民間覺得錢票不如金屬貨幣值錢,於是擁有銅錢的貴族富商甚至貧民百姓們,都將手中銅錢暫時藏起來。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曾告訴我們:具有貯藏功能的貨幣,必須是實在的貨幣,銅錢就是這樣的,紙幣不過是價值的符號。

可以想象,當年蒙古兵洗劫金中都,將財寶運至漠北大汗帳時,京城居民該慶幸自己還有錢藏在河底。

既然右安門一帶是圍城的首要目標,為何還有人聚集在此衚衕安居呢?因為這裡是南下交通要道,有生意可以做。北京外城七個門的主要功能是為老百姓入城做小買賣、打短工、走親戚用的。對於很多南方來的商賈、遊客、趕考舉子,右安胡同是他們進入北京城的第一站,如同現在的北京西站,每天車水馬龍、絡繹不絕。直到建國初,右安門附近的橋路還承載了京畿重關的職能,一應進出北京城南的車輛大多要從這裡經過。

住在右安胡同另外一個好處是,從這裡走幾步出去就是郊外,所謂“生活就像度假“說這裡不過分。1920年代,有個中文名字叫奧斯伍爾德•喜仁龍的瑞典人來過右安胡同閒逛,後來他寫了一本書叫《北京的城牆和城門》,提到右安門說“穿過燕麥地和高粱地,會使你感覺到在時間和空間上遠離中國首都已有的現代化區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enve1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