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古代公文或信件如何加密 拆字法和程式碼法是什麼

古代公文或信件如何加密 拆字法和程式碼法是什麼

現代間諜為了竊取和傳遞情報,身攜許多高科技裝備,比如微型照相機、密碼鎖等。古代人為了加密公文或者信件,會採取什麼方式呢?

古代公文或信件如何加密 拆字法和程式碼法是什麼

拆字法

公元683年,唐中宗即位。隨後,武則天廢唐中宗,立第四子李旦為皇帝,但朝政大事均由她自己專斷。

裴炎、徐敬業和駱賓王等人對此非常不滿。徐敬業聚兵十萬,在江蘇揚州起兵。裴炎做內應,欲以拆字手段為其傳遞祕密資訊。後因有人告密,裴炎被捕,未發出的密信落到武則天手中。這封密信上只有“青鵝”二字,群臣對此大惑不解。

武則天破解了“青鵝”的祕密:“青”字拆開來就是“十二月”,而“鵝”字拆開來就是“我自與”。密信的意思是讓徐敬業、駱賓王等率兵於十二月進發,裴炎在內部接應。“青鵝”破譯後,裴炎被殺。接著,武則天派兵擊敗了徐敬業和駱賓王。

程式碼法

北宋時期,中國出現了用於軍事保密通訊的程式碼。《武經總要》記載,北宋進士曾公亮曾蒐集了40個常用軍事短語,然後對其進行順序編碼:一、請弓;二、請箭;三、請刀;四、請甲;五、請槍旗;六、請鍋幕;七、請馬;八、請衣賜;九、請糧料……四十、戰小勝。

軍隊出征前,指揮機關將用上述短語編碼的密碼本發給將領,並約定用一首不含重複文字的40字五言律詩與密碼相對應。

假設雙方以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作為解碼金鑰:“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如果軍隊需要補充糧食,前方將領就從密碼本中查出“請糧料”的編碼(第九),《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第九字是“五”,將領便把“五”字寫到一件普通公文中,並在字上加蓋印章。指揮機關接到這件公文後,查出蓋印章的“五”字,在臨時約好的詩中列第九,再對照密碼本上的順序,就知道前方缺糧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g4ez1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