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被文名所掩蓋的行政才幹的詩人曾鞏

被文名所掩蓋的行政才幹的詩人曾鞏

曾鞏,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人,後居臨川,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出身儒學世家,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佔皆為北宋名臣。嘉祐二年,進士及第。曾鞏是宋代新古文運動的中堅,散文成

被文名所掩蓋的行政才幹的詩人曾鞏

曾鞏,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人,後居臨川,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出身儒學世家,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佔皆為北宋名臣。嘉祐二年,進士及第。曾鞏是宋代新古文運動的中堅,散文成就很高。在文學創作方面,他遠學韓愈,又師承歐陽修,主張“文以明道”。

宋代以降,許多人將其作品奉為典範,他因此成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稱“南豐先生”。

然而,縱觀曾鞏一生經歷,他不但是一位文學家,更是一位實幹家,只不過在那個文化重於經濟、詩文貴於粟粒的特殊時代,其行政才幹被耀眼的文名所掩蓋住罷了。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基層任職,前後長達10餘年,所到之處,打擊豪強、抵制兼併、興修水利、減賦救災,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實事好事,成效卓著,頗有政聲,是那個時代少有的能臣幹吏。

曾鞏出身儒學世家,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佔皆為北宋名臣。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群,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年十二即能為文。

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參軍,以明習律令,量刑適當而聞名。熙寧二年(1069),任《宋英宗實錄》檢討,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寧五年後,歷任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滄州等知州。元豐四年(1081),以史學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元豐五年(1082年),卒於江寧府(今江蘇南京),追諡為“文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g7kk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