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港媒 中國因三大原因不想“被成為”世界第一

港媒 中國因三大原因不想“被成為”世界第一

中新網6月18日電近日,有學者剖析了“中國為什麼不要成為世界第一”的三大原因,即中國不希望真實國力被誇大、不想被騙入外國的“言辭陷阱”和不希望國內民族主義過度膨脹。香港《南華早報》中文網近日發文稱,此種分析還是十分中肯的;但中國不是不敢、不想或不能成為“世界第一”,只是不想“被成為”而已。

港媒 中國因三大原因不想“被成為”世界第一

文章稱,中國不敢成為“世界第一”嗎?中國的外交部就表示,中國在歷史上也曾經做過世界老大,並且還不止一百年。中國的四大古發明,即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和造紙術,乃古代世界第一;按人口數量計,中國自古以來大部分時間都是世界第一。目前,中國的國際貿易、外匯儲備等也均高居世界第一。

文章指出,所謂的“世界第一”,其實有著特定的內涵,它尤指綜合國力,不僅包括經濟實力,還有軍事力量、政治和文化軟實力等等。即便中國經濟總量能在數年內超越美國,中國若要成為綜合國力的世界第一,那仍將是十分遙遠的事情。因此,中國清醒地意識到,單以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論英雄,只會“被成為”名不副實的虛弱的“世界第一”,其弊遠大於利。

文章發問道,中國不想成為“世界第一”嗎?上世紀末,鄧小平的確警示中國外交要“韜光養晦”,因為那時中國的第一要務是恢復元氣,保持低調有助於避免“樹大招風”和“槍打出頭鳥”的危險

不過,中華復興是否意味著要夢迴漢唐呢?難道中國的經濟要回到漢唐時的刀耕火種?顯然都不是,說到底,其實是想回歸中國歷史上曾有的國際地位。中國曾在世界上領先了上千年,此種民族榮耀感並未喪失,即使中國想再成為“世界第一”,有錯嗎?

文章還稱,中國不能成為“世界第一”嗎?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都有追求成為“世界第一”的權利。瑞士的競爭力世界第一、澳大利亞的宜居度世界第一、卡達的人均富裕度世界第一……相信大家對於此類“世界第一”,不僅毫無恐懼,大多還會羨慕不已吧。

可見,“世界第一”並不可怕,成為什麼樣的“世界第一”才是關鍵。因此,應該明白,即便未來成為“世界第一”也不是罪。

文章指出,當前國際輿論普遍傾向於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解讀為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新的國際霸權。不過,國際社會很清楚,看中國關鍵也是要“聽其言而觀其行”。因此中國真正需要做的,可能不是到處宣揚和辯解自己毫無成為“世界第一”的意圖,而是應有行動積極展示自己是一個值得信賴的負責任的大國。

文章說,總而言之,中國並非恐懼成為“世界第一”,只是不希望“被成為”,進而被惡意“捧殺”。反而是國際社會,不應該對中國的發展抱有過多的戒心。其實,歷史上曾長期是“世界第一”的中國並沒有對外侵略和殖民擴張的傳統。

怕掉美國設定陷阱

第一是怕外界用GDP指數誇大中國力量。

這不是外界第一次這麼做。中國領導人深知,不論GDP多高,中國的13億人口也會稀釋它。比如據世界銀行數字,2012年,中國人均GDP排在世界第91位,連遭戰爭重創的伊拉克都不如。中國的人均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排在第89位,仍落後於多明尼加共和國。

第二是怕“中國第一”錯覺背後的政策影響。

中國領導人擔心,中國將掉入外部世界,特別是美國設定的“修辭陷阱”裡。過早的被外界人為抬高國際地位會加重中國的國際負擔拖累中國崛起的程序。

2005年,時任美國副國務卿羅伯特·佐利克提出,中國可充當左右國際議程的“負責任利益攸關方”。在中國領導人看來,這種提議就是一個“修辭陷阱”,目的是控制和約束中國的外交行為。在政治心理學中,這種策略被稱為“他者角色確定”。通常被一個社會的老成員對“新來者”進行社會化。

就中美關係而言,美國強加給中國一個角色——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帶有期望和中國行為應與之相符的暗示。如果中國未能滿足預期,就將受到嚴厲批評,成為其他國家眼裡的“壞蛋”。

第三是怕伴隨中國世界經濟第一而來的潛在的民族主義高漲。

中國領導人並不諱言“偉大國家”是他們的戰略目標,但民族主義對任何國家都是一把雙刃劍。比如,在當下中國與越南和菲律賓在南海的爭端中,中國網民認為政府在維護國家利益方面表現軟弱。不難想象,如果中國慶祝世界經濟第一的新地位,政府會面臨更多的問題和壓力。顯然,在中國公眾心裡,外交軟弱與“富國強民”不匹配。

現在思考如何領導世界為時尚早,但中國領導人是時候開始瞭解當領袖意味著什麼。首先,一個世界領袖應該搞好本國的事。鑑於中國的龐大人口,養活國民和維持社會穩定是中國能給世界做出的最大貢獻之一。其次,一個世界領袖應該通過規則和準則與鄰國和睦相處。簽署南海行為準則或許是中國確立規則消除南海爭端的第一步。

中國需要克服上述三種害怕。一個自信、積極和謙遜的中國將受到國際社會的歡迎,不管它是不是第一。

新加坡總理:中國得南海輸地位

根據臺灣中央社報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認為,中國大陸如何處理領土紛爭議題,將影響各國對大陸的看法,大陸要透過剋制,才能消除他國的疑慮。

李顯龍日前訪問日本東京,在產經新聞舉行的“亞洲未來”國際大會上發表演說。

新加坡媒體報導,對於中國和日本在東海,以及中國和部分東南亞國家在南海的領土爭議,李顯龍指出,中國如何處理相關爭議,將影響外界對中國崛起的看法,“你可能在釣魚島或是南海得到什麼,但是你會輸掉名譽和世界上的地位,這些都要仔細考量”。

李顯龍認為,中國透過行動和自我剋制來展示本身並無惡意,可以消除其他國家的疑慮。他同時也呼籲中日持續溝通,紓緩緊張情勢。

談及各國對中國崛起的憂慮,李顯龍認為,在現階段複雜的中美關係及東南亞各國間有領土紛爭的局面下,可能會有誤判的危險,他呼籲各國不要把國際關係看成是“我們對抗他們”的狀況。

對於有人支援亞洲各國包圍中國大陸的理論,李顯龍表示,他對此會非常謹慎,他說,所有畏懼於大陸的國家聯合起來做朋友,不是一個有建設性的做法。李顯龍主張,應該以多邊方式讓各國彼此建立友誼。

與會者問及日本國內民族主義高漲以及計畫修憲的議題,李顯龍說,各國有權決定自己想要怎麼做,但是各國也有責任做出最明智的抉擇。

李顯龍說,歐洲已經和解,但是亞洲還沒有,他也呼籲各國往前看,“如果你不斷舊事重提,不管是慰安婦的議題,侵略的議題,道歉與否的議題,當然這是你的特權,但是也必須思考這對你和其他亞洲國家的關係有沒有幫助”。

美霸權時代已結束 不會再有超級大國

據俄新社6月18日訊息,美國俄亥俄州大學教授RandallSchweller在《外交》雜誌發表評論性文章認為,在新的世界秩序下,“世界霸權”將不復存在。

RandallSchweller教授發表評論性文章稱,此前國際政治專家曾多次預測,美國作為“全球統治者”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但目前並不是爭論究竟哪個國家能“擔此重任”的時候,而是應該明白全球霸權主義的觀念在根本上已經終結了。

他在文章中寫道:“預計世界上不會再有超級大國或超大組織了。取而代之的是‘平凡的世界’,是由眾多不同的力量共同支配:有跨國集團的國家、政治運動、全球犯罪和恐怖組織以及護法機構。他們不同地作用於彼此,每股力量將極力達到自己的目的。國際政治將不再依附於某個總的相對穩定的系統和所謂的原則,而將會變成一個沒有、更加無秩序的體系。”作者認為,未來“無序”將成為國際政治最鮮明的特點。將會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各種問題和危機。儘管地區衝突可能會越來越多,但超級大國間大戰的可能性將明顯降低。而此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國的實力正在變弱。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美國被迫將自己的外交政策壓縮成幾個主要的目標。

與此同時,數字技術的發展、資訊獲取的自由化和全球網路的各種可能性不斷促進了多股政治力量的增強。同時,當今世界的資訊過度負荷並沒有理順世界秩序,也沒有促進客觀現實全景的形成,相反,它加劇了混亂。

RandallSchweller教授認為,“人類新時代”的可怕前景不是失望的理由。無序並不會打壓世界上現存的好的事物。全球災難危險性的降低為各國和民族發展創造了前景。

標籤: 港媒 因三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6x83y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