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朱元璋的九次北伐 重回漢唐的榮光

朱元璋的九次北伐 重回漢唐的榮光

大明王朝作為中國古代的最後一個由中原民族建立的政權,代表了中國農耕民族最後的榮光,其巔峰時期,號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被近世稱之為剛明。而大明的榮光,自其開國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的九次大規模北伐始。

朱元璋的九次北伐 重回漢唐的榮光

第一次北伐(1367年)——建國之戰

這次北伐,實際上是北定中原之戰,是朱元璋集團在掃平江南群雄後,對元王朝發起的戰略決戰。1367年還是西吳王的朱元璋以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北伐中原,攻佔元大都,收回了自五代以來丟失四百餘年的燕雲十六州,隨即在1368年於南京即中國皇帝位,建立大明,其後徐達西進蘭州,常遇春北克元上都,明軍各部逐步克定中原,完成了對中華疆域的初步統一。

第二次北伐(1370年)——宜將剩勇追窮寇

大明建立初期,元順帝逗留北境地區,企圖再次入主大都,於是,朱元璋再次以徐達為徵虜大將軍,李文忠、馮勝、湯和、鄧愈為副,分兩路進攻北元,可謂精銳盡出,徐達率軍入定西,殲滅元軍王寶寶部;李文忠部出居庸關,攻克北元臨時都城應昌府,元順帝憂懼病死。此役過後,近塞地區再無元軍主力。

第三次北伐(1372)——鐵木真子孫的覺醒

為了徹底消滅北元勢力,明朝君臣於1372年再次發動北伐,正式出師大漠,此次兵分三路,徐達統中路軍、李文忠統東路軍、馮勝統西路軍,但此時遠離中原溫柔鄉、退回大漠的鐵木真子孫已恢復了祖先的血性,集結重兵抵抗明軍。此次北伐除了西路軍前鋒傅友德橫空出世,頗有斬獲外,東路軍得失相當,中路軍更是吃了敗仗。

第四次北伐(1380)——小試牛刀

吸取了上次冒進的教訓,明軍迅速轉變策略,暫取守勢,在得知西線元軍有南侵傾向時,朱元璋命沐英率陝西明軍,渡過黃河,急行軍突襲元軍,俘敵而還。

第五次北伐(1381)——再次進攻

對塞外元軍的又一次進攻作戰,以徐達為大將軍,湯和、傅友德為副,沐英為先鋒,逐北數百里,大勝而回,此後的塞北元軍開始了遊擊戰術,明軍來了就跑。

第六次北伐(1387年)——收復遼東

北元太尉納哈出,用兵十餘萬,佔據東北,朱元璋以馮勝為大將軍,傅友德、藍玉為副,出師東北,一路凱歌,收降納哈出,自大唐後中原軍隊再次開進遼東,並建立遼東都司,初步完成了從東路包抄北元的戰略。

第七次北伐(1388年)——帝國的榮耀

藉著上次大勝餘威,朱元璋以藍玉為大將軍,郭英、唐勝宗為副,出師北伐,千里奔襲,與捕魚兒海圍殲北元朝廷,給予了北元政權致命一擊,從此大漠無王庭,北元又回到四分五裂,各自為戰的狀態。

第八次北伐(1390年)——犁庭掃穴

朱元璋以晉王朱、燕王朱棣為主將,由傅友德輔佐,分兵兩路圍剿北元殘部,大勝而歸。

第九次北伐(1396年)——名將的傳承

朱元璋派燕王朱棣出師北伐,此役也大獲全勝,但其重要意義在於,在洪武朝眾名將一一逝去的時候,燕王朱棣成長成了帝國北境新的柱石。

最終,在基本肅清了北元勢力的抵抗後,鐵血帝王朱元璋終於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只留下了那句“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的豪言。幾年後,他的兒子朱棣接過了父親的重擔,五出三犁,再次將大明帝國推向了輝煌的頂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mm81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