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敢於下令槍斃何應欽侄子的國軍抗日名將 張發奎

敢於下令槍斃何應欽侄子的國軍抗日名將 張發奎

國民黨軍陸軍二級上將張發奎曾下令槍斃了何應欽侄子,因何應欽當時是僅次於蔣介石的國民黨第二號軍事人物,所以此舉在當時影響甚大。

敢於下令槍斃何應欽侄子的國軍抗日名將 張發奎

張發奎生於1896年,廣東始興人,1912年考入廣東陸軍國小,參加了同盟會,後又進入武昌陸軍第二軍官預備學校深造,畢業後參加粵軍,由排長逐級升至旅長,曾一度為孫中山隨身侍衛。1925年冬,張發奎升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12師師長,次年參加北伐戰爭,在攻佔汀泗橋、武昌城等作戰中,因有戰功升任被譽為“鐵軍”的第四軍軍長。

面對外敵入侵,張發奎旗幟鮮明地堅持民族大義,毫不含糊。“九·一八”事變後,張發奎電請南京政府允其率部開往東北抗日,蔣介石不予理睬。1932年3月,他再次要求率部援黑龍江,蔣又不允,反將其調往江西“剿共”。張發奎痛感國事危急而報國無門,於10月隻身出國遊歷歐美。

張發奎在國外宣傳抗日救國受各地華僑歡迎。在倫敦時,他曾發表談話說:“如有機會,餘願率一旅之孤軍奮起抗敵,期有抱國仇於萬一也。”在華僑中贏得了廣泛的好評。

1935年春,張發奎回國。他在南京見蔣介石時,明確提出:“今後中國之出路,唯有抗戰之一途”。1936年,蔣介石任命張發奎為皖、贛、浙、閩四省邊區總指揮及蘇浙邊區綏靖主任,專事督辦抗日防禦工事,積極備戰。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張發奎義憤填膺,慷慨陳詞:“如果這次再不能對日作戰,我決定入山為僧,今後永不問世事”。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慘烈的“八一三”淞滬會戰開始了。張發奎奉任第八集團軍兼右翼軍總司令,在浦東擊敗日軍數十次進攻,並親自指揮炮兵轟擊日軍司令部和日軍旗艦“出雲號”,給敵以重大威脅,被譽為神炮。10月30日左翼軍開始敗退,蔣介石連忙改任張發奎指揮左翼及中央軍。面對難以收拾的殘局,張發奎仍表示:“盡最後一分力,流最後一滴血”。11月5日,日軍於杭州灣登陸,張發奎所部腹背受敵,奉命放棄上海,淞滬會戰宣告失敗。

1938年,張發奎任第二兵團總司令兼第八集團軍總司令,參加武漢保衛戰。1939年年春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負責兩廣軍事。這年冬,張發奎指揮第一次粵北會戰獲勝。第一次粵北會戰是當時廣東戰區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戰鬥最激烈的戰鬥,歷時近一個月,最後日軍敗退。1940年5月,日軍又發動了第二次粵北戰役,經過20多天的激戰,也是以日軍的敗退而告終。兩次粵北戰役粉碎了日軍北上曲江、韶關,打通粵漢線的侵略計劃,保衛了粵漢鐵路和粵北地區,挫敗了日偽逼降的陰謀,支援了桂南的抗日作戰,共殲滅日軍兩萬多人。

張發奎早年是汪精衛的追隨者,曾效忠汪精衛而反對蔣介石政府。但1939年汪精衛降日後,張即動員在粵北的黨政軍要人簽署通電,還向廣東民眾發表廣播演說,譴責汪氏叛國投敵。雖然張發奎本人對蔣介石有所不滿,但他堅持“民族大義重於私人恩怨”,他坦蕩地宣稱:“我敢毫無疑問地說,餘漢謀、白崇禧、薛嶽與我不顧及蔣先生的各種缺失,仍寄信心與希望於蔣先生,是因為他堅持抗日。國難應該重於一切私怨的”。

1940年1月,四戰區遷往廣西,張發奎指揮第四戰區官兵英勇抗日,相繼收復南寧、龍州、欽州。隨後張發奎與他的第四戰區司令長官部進駐柳州,第四戰區司令長官部駐地就在柳江之濱的蟠龍山麓。

司令長官部駐地附近有座軍械庫,中校庫長姓何,是何應欽的侄子。此庫保管幾萬發炮彈和三千斤炸藥,儲藏在蟠龍山東面的一個大山洞裡。1941年6月下旬,陰雨連綿,山水奔瀉。由於司庫員的疏忽,水溢進洞,炸藥受水浸泡,起了化學反應,洞口噴出白煙,晝夜不息。

作為軍械庫的負責人。這位何庫長沒有作出快速的應對,眼見噴了幾天煙,才打算將炮彈搬出。由於為時已晚,洞內溫度高,人不能進,他竟索性不理不顧了。

張發奎知道炸藥受水浸泡洞噴白煙後,感到非同小可,天天派人詢問,而何庫長總是那一句“沒危險!”

6月30日8時,對此實在放心不下的張發奎親去洞口察看,一看大驚,將何庫長叫到面前,問:“有沒有危險?”豈料何庫長到了如此危急時刻,仍連聲說:“沒危險,沒危險!”張發奎追問:“你負責?”何庫長滿不在乎地回答:“我負責!”張發奎以為他堅持這樣說定有依據,就不再問了,正好有一個會等待他去開,於是便匆匆離去。

孰料張發奎一行剛剛離開,突然山崩地震一聲巨響,山石橫飛。張發奎僥倖未被飛石擊中,他知道是炸藥庫爆炸了,氣得臉都青了,馬上下令:“快去把軍械庫長抓來,別給他跑了!”

清查此難,洞口緊對著柳州市特別黨部死傷慘重,上校專員以下死十二人,輕重傷不計其數。望著那些殘缺的屍身,張發奎含淚說:“我不殺庫長,對不起你們啊。”

護犢子心切的何應欽擔心侄子性命不保,於是他玩弄手腕,一面表示從優撫卹死難官兵,一面下令將該庫長解送重慶。張發奎心想,庫長一旦被解送重慶,命就保住了,那怎麼行呢!如何對得起那些死去的官兵?在善後會議上,有人說到何庫長是何部長(何應欽時任軍政部長)的侄子,不好硬頂。張發奎惱了,把桌子一拍:“怎麼,我十二條命,抵不上一個庫長?”

在張發奎的執意堅持下,終於在柳州把何庫長處決了。權勢熏天的何應欽也終未能保全侄子的小命,聞者無不稱快。

1944年10月,日軍進攻廣西,桂林、柳州、南寧失陷。張發奎率部敗退至百色。這年冬,張發奎改任第二方面軍司令長官。1945年5月,二方面軍奪回南寧,7月攻克龍州、憑祥,進軍梧州。抗日戰爭勝利後,張發奎任廣州地區受降官,主張嚴懲日酋田中久一。田中久一曾任日本華南派遣軍第二十三軍司令,兼任香港佔領地總督。戰後在廣州以戰爭罪行被盟國起訴,被執行槍斃。

1946年,張發奎任國民黨廣州行營主任,1947年改任廣州行轅主任。1949年1月任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兼海南建省籌備委員會主任,3月任陸軍總司令。7月辭職到香港定居,直至1980年3日10日病逝,終年85歲。他死後,葉劍英委員長致電其家屬:“驚悉向華將軍逝世,不勝哀悼。鄉情舊誼,時所縈懷。特電致信,尚希節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pzl6n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