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誰是抗日十大名將?從日軍的角度評判“抗日名將”

誰是抗日十大名將?從日軍的角度評判“抗日名將”

誰是抗戰十大名將這個話題在中國引起了廣泛的熱議,到底誰可以被這麼認為,不妨通過日軍的記載來探尋端倪

誰是抗日十大名將?從日軍的角度評判“抗日名將”

敵人怎麼看是重要的參考

仗是在中、日兩國軍隊之間打的,且一打就是14年。因此,日軍對於它的中方對手的將帥怎麼看,當然是十分重要的評判依據。個人看法,想當“抗日名將”,第一步是讓敵人記住名字,第二步是讓敵人產生興趣、研究你的部隊編成戰鬥素質和戰法等等,第三步是發出由衷的感嘆、欽佩。沒有“記住、研究、欽佩”這三條,“抗日名將”恐怕很難當得成。

“日軍怎麼看”這個題目太大了。還好有個捷徑可以幫助我們一窺究竟,這就是查日軍的檔案。中方某將帥如果在檔案中被提名的次數越多,就表示他越能夠符合“記住、研究、欽佩”這三條,也就越有資格成為“抗日名將”,否則,倘若壓根兒就沒被敵人提到過,那你直接OUT。

資料來源

1998年,日本政府為了響應當時的日本首相村山富市提出的“反思歷史”的要求,在國立公文書館之下設立了亞洲歷史資料中心,負責對日本明治初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個“近現代”產生的涉及日本與亞洲近鄰國家的官方原始公文資料,進行整理,並完成數字化。這些原始公文資料儲存在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外務省外交史料館和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戰史研究中心,截至2014年4月,已有190萬份完成了數字化,共計製作影象2810萬枚。無疑,這是日本目前最權威也是最全、最方便檢索的資料庫,地址是http://。

“十大抗日名將”檢索結果如下:

名字 +支那

張自忠 65件 48件

李宗仁 241件 121件

杜聿明 3件 3件

孫立人 2件 1件

薛 嶽 29件 26件

衛立煌 54件 42件

傅作義 32件 20件

戴安瀾 3件 2件

張霊甫 0件

王耀武 9件 9件

很遺憾,最著名的張靈甫將軍的檢索結果是零。

這個事實反映了,日軍根本不知道國民黨軍隊裡還有個名叫張靈甫的“角兒”,鬼子是不是“有眼無珠”呢?

問題恰恰在這裡,張靈甫的籍籍無名,反映了他從未擔任過與日軍對陣的獨當一面的部隊首長,也從來不是鬼子關注和盯梢的物件,甚至他和他的部隊有否跟鬼子拼殺過,還須細考(資料庫裡有日軍所有聯隊級以上的戰鬥詳報,沒有與張氏有關的)。他可能真和鬼子拼殺過,我們表示欽佩;但他表現並不突出,以至鬼子從來沒有產生過這樣的慾望,趕緊把“張靈甫”三個字錄進戰報裡。

總之,前面規定的“記住、研究、欽佩”這三個條件,張靈甫一個也達不到。這證明了有人斷言的,張靈甫在整個抗戰過程中是籍籍無名的,是靠賣力打內戰成為“英雄”和“名將”的。

我不反對有人硬給張氏塞“抗日名將”的桂冠,但最好加個注:一位從頭至尾沒被日軍提到過的“抗日名將”。

國民黨政府於抗戰結束後出過一本《抗戰偉人傳》,裡面自然沒有張靈甫的名字,但有衛立煌、王耀武、杜聿明、鄭洞國、廖耀湘等人的名字。查詢結果,廖耀湘、鄭洞國各有1件。

解放軍十大元帥的檢索結果如下:

名字 +共産[4]

朱 徳 153件 97件

彭徳懐 79件 43件

林 彪 36件 19件

劉伯承 8件 4件

賀竜[5] 138件 51件

陳 毅 19件 7件

羅栄恆 1件 1件

徐向前 32件 22件

聶栄臻 6件 4件

葉剣英 8件 4件

混排十大抗日名將

下面把國、共兩方面按第二排的查詢結果進行混排,取前十名作為“十大抗日名將”。朱德(97件)是統帥,而賀龍(51件)和徐向前(22件)二位雖然文獻涉及不少,經查主要是在抗戰前曾經雄霸一方,名聲在外,而在抗戰中實際的功勞並不顯著,因此將這三位割愛。結果如下:

李宗仁 121件

張自忠 48件

彭徳懐 43件

衛立煌 42件

薛 嶽 26件

傅作義 20件

林 彪 19件

王耀武 9件

陳 毅 7件

劉伯承 4件

國民黨六名,共產黨四名。當然了,上面的結果非常的粗糙,他忽略了很多沒有列入考慮的國、共將領,如宋哲元(211件)的戰功和聲名遠在多人之上。見仁見智,充其量是一份鬼子眼裡看到的“十大抗日名將”,反映了在整個抗日戰爭的過程中,日軍對於中國部分“抗日名將”的關注度,並根據關注度的性質,有些需要撥出大量的有生力量來加以對付,例如,對彭德懷的華北和對陳毅的華中。

擴充套件閱讀

李宗仁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鄰。廣西桂林臨桂區人。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內“桂系”首領,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他是北伐戰爭中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兩廣統一,奠定北伐的基礎,促成北伐。

“九·一八”事變後,抗日戰爭爆發,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1948年國民黨行憲,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挽救國民政府未果。之後出走美國,但最終偕夫人郭德潔於1965年7月經瑞士、中東回到北京,受到毛澤東及其他中共領導人歡迎,於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張自忠

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藎臣,後改藎忱,漢族,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追授二級上將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後參與臨沂向城戰鬥、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鬥中,不幸犧牲。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2014年9月, 張自忠將軍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彭德懷

彭德懷(1898—1974)原名得華,號石穿;1898年10月24日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石潭鎮烏石寨彭家圍子;1974年11月29日14時25分在北京含冤辭世;前妻劉坤模(1910—?),後娶浦安修(1918—1991)為妻,無子女。

彭德懷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彭德懷同志曾任中共六屆候補中央委員;七、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第三副主任等職務。

1978年12月24日,鄧小平同志在彭德懷同志追悼大會上的悼詞中稱“彭德懷同志是國內和國際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一直受到廣大黨員和群眾的懷念和愛戴。”“彭德懷同志熱愛黨,熱愛人民,忠誠於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他作戰勇敢,耿直剛正,廉潔奉公,嚴於律己,關心群眾,從不考慮個人得失。他不怕困難,勇挑重擔,對革命工作勤勤懇懇,極端負責。”

出版有《彭德懷傳》、《彭德懷自述》、《彭德懷軍事文選》等。

衛立煌

衛立煌1914年入湖南都督湯薌銘部學兵營,畢業後在上海蔘加“肇和”艦起義反對袁世凱。1915年到廣州投粵軍,由排長遞升至旅長。後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北伐、鎮壓廣州商團叛亂和東征陳炯明的作戰,在孫中山先生廣州國民政府擔任警衛。1925年9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3師第9團團長。北伐戰爭時,入閩作戰,升任第一軍第14師師長。1927年10月任國民黨軍第9軍副軍長、1928年任南京衛戍副司令,後入陸軍大學校將官特別班進修。1930年任第十四軍軍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14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一戰區前敵總指揮,率三個兵團在山西忻口(忻口戰役)抗擊日軍第5師等約5萬人的進攻,在會戰中,指揮所部奮勇作戰,堅持近20日,斃傷敵2萬餘人,力挫日本侵略軍的銳氣。1938年2月任第二戰區副司令,4月,訪問延安,更增強了與八路軍合作抗日的信念。1939年1月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5月晉升陸軍二級上將,9月兼河南省政府主席。1940年兼冀察戰區總司令,與八路軍友好相處,相互支援。1941年因主張國共合作抗戰,與八路軍建立友好關係而被撤本兼各職,調任軍事委員會西安辦公廳主任。1943年11月任中國遠征軍司令。1944年,指揮所部擊敗滇西和中緬邊境的日軍,收復滇西。1945年1月所部與中國駐印軍在緬甸孟尤會師,打通滇緬公路,4月任同盟國中國戰區中國陸軍副總司令。抗戰勝利後被美國《名人詞典》以及美國發行量最大的《時代週刊》稱為“常勝將軍”。

解放戰爭後期,1948年1月在擔任國民黨東北“剿總”總司令時,因沒有積極執行蔣介石的“反攻”命令,被蔣撤職軟禁於南京。1949年獲釋,隨即出走香港。後拒絕去臺灣。在1948年新華社公佈的43名戰犯中名列第13。

1955年3月在香港發表“告臺灣袍澤朋友書”,之後衛立煌夫婦經廣州回北京。是第一個從海外歸來的國民革命軍高階將領。1960年1月17日零時四十分在北京病逝,終年64歲。

薛嶽

薛嶽原名薛仰嶽,字伯陵,綽號“老虎仔”,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人。

曾任貴州省主席、抗日第一戰區前敵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湖南省主席、總統府參軍長、廣東省主席、國大代表等職,國民革命軍將領,軍事家。抗戰時期,指揮過四次長沙大會戰,被認為是“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曾獲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自由勳章,為中國近代著名的百戰名將之一。

1998年5月3日病逝於臺灣,享年102歲。

傅作義

傅作義(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山西榮河(今山西省臨猗縣孫吉鎮安昌村)人,國民革命軍將領。是一位抗日名將、追求進步的國民黨員。

1910年入太原陸軍國小。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1915年入保定軍校第五期步兵科學習。1924年後,任晉軍第四旅第八團團長,第四師師長。1927年參加北伐戰爭。次年任第三集團軍第五軍團總指揮兼天津警備司令。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失敗後進駐綏遠。1931年任晉綏軍第35軍軍長、綏遠省政府主席等職。

1936年11月初,發起百靈廟戰役並肅清了綏遠境內的偽軍,挫敗日軍西侵綏遠的陰謀。抗日戰爭時期,歷任第七集團軍總司令。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剿總”司令。1949年1月促成北京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貴歷史建築完好地得到儲存,200萬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財產免遭兵燹。

林彪

林彪,原名林祚大,字陽春,號毓蓉;曾用名育容、育榮、尤勇、李進。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92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在井岡山時期先後任營長、團長、軍長、軍團長等職。參加了紅軍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等職,指揮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重大戰役。解放後歷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防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

王耀武

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漢族,山東泰安人。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將,中國國民黨高階將領。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委員、山東省主席、山東省黨政軍統一指揮部主任、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山東綏靖統一總指揮部主任,青天白日勳章獲得者,中正劍持有人。

1924年11月考入黃埔軍校;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率部建立第七十四軍,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第五十一師師長、副軍長;1939年,因功升任第七十四軍軍長;1945年1月,升任第四方面軍司令官;1945年5月,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同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任受降主官;1946年1月下旬任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3月兼任國民黨山東省黨政軍統一指揮部主任;10月23日,兼任山東省政府主席,併兼省保安司令、山東軍管區司令等職。

蔣介石稱讚王耀武“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時人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之謂。王耀武精明強幹、頭腦清晰,被中共高階將領稱為國民黨內少有的幾個明白人之一。

陳毅

陳毅,1901年8月26日(清光緒二十七年七月十三)生於四川樂至復興場張安井村。1916年就讀於成都甲種工業學校(現成都工業學院)。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10月因參加中國留法學生的愛國運動,被武裝押送回國。1922年回到四川家鄉,通過與蔡和森通訊,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學文學院學習,並經顏昌頤、肖振聲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陳毅任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中國共產黨委員會書記。同年參加南昌起義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二十五師七十三團政治指導員,率部參加湘南起義。

中國土改革命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共產黨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黨代表;中國工農紅軍(初稱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師長、軍委書記、政治部主任、前委書記;第六軍政治委員;中國共產黨贛西南特區委員會書記;第二十二軍軍長;江西軍區總指揮兼政治委員;西方軍總指揮;中國共產黨中央蘇區分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新4軍分會副書記、新4軍第1支隊司令員、江南指揮部指揮、蘇北指揮部指揮、華中總指揮部代理總指揮、新4軍代軍長、新4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

中國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共產黨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共產黨中央中原局第二書記、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劉伯承

1892年生,曾用名劉伯堅,四川省開縣人。1912年考入重慶軍政府將校學堂。1914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辛亥革命時期從軍,參加了反對北洋軍閥的護國、護法戰爭,任連長、旅參謀長、團長。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戰爭時期,任國民革命軍四川各路總指揮、暫編第十五軍軍長。1927年參加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後留學蘇聯,先後在高階步兵學校及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書記,紅軍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兼中央縱隊司令員,中央紅軍先遣隊司令,中革軍委總參謀長,紅軍大學副校長,中央援西軍司令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 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 中原軍區司令員,第二野戰軍司令員, 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南京市市長。

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軍委訓練總監部部長,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9年4月起任第二至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0年辭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職務。1982年後因年齡和健康原因辭去黨、國家和軍隊領導職務。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第八至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曾獲得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yw31r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