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無湘不成軍 抗戰中的中央軍主力大多是湖南籍

無湘不成軍 抗戰中的中央軍主力大多是湖南籍

湘軍退出歷史舞臺,一種說法是甲午戰爭中血灑牛莊成絕唱(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駐守朝鮮的淮軍千里潰退撤過鴨綠江,清政府只能啟用基於曾國藩"裁湘軍,保淮軍"政策裁撤得數量已經很少的湘軍,試圖賭一把,牛莊之戰湘軍戰至最後一人,至此老湘軍不復存在,清政府無心再戰只得與日本議和);另一種說法則是淞滬會戰中新湘軍用鮮血寫就了最後的悲壯(淞滬會戰中湘軍全軍歷經血拼,會戰後就完全中央軍化了,不再以“湘軍”之名獨立存在,從此再無“湘軍”旗號,以後由三湘子弟為主體組成的國民革命軍全部是中央軍,不再是割據一方的軍閥“湘軍”了)。

無湘不成軍 抗戰中的中央軍主力大多是湖南籍

八年抗戰,國民革命軍歷經22次大會戰,淞滬會戰於1937年率先爆發。

1937年11月8日, 堅守上海三個月的中國守軍開始全面撤退,慘烈無比的淞滬會戰也臨近結束,勇士們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長城雖然最終被攻破,但是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堅定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決心,更重要的是,迫使日軍改“由北向南”的進攻方向為“由東向西”,從此讓機械化程度較高的日軍陷入了江南地區茫茫的水網、稻田和丘陵之中,為實現國民政府“以時間換空間”的戰略指導原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淞滬會戰的核心主力,毫無疑問是“幾乎精銳盡出”的國民革命軍中央軍,能夠上的基本上都上了;而地方部隊裡,桂系、粵系、川系、西北軍、東北軍也都有部隊參加了這次大規模的戰役。但是湘軍不一樣,既不只是”幾乎精銳盡出“,也不只是“有部隊參加”,而是全軍上陣,一邊把所有的湘軍部隊拉到上海蔘戰,一邊用湖南的保安部隊、預備部隊不斷補充傷亡太大的前線部隊,並開始全省大範圍的徵兵。

全面抗戰來臨的時候,以維護小集團利益為核心的各系軍閥,甚至是中央軍的各派系,都或多或少存在儲存實力、消滅異己的現象,這也是抗日戰爭打得如此慘烈的一個原因。從來沒有哪次戰役,從來沒有哪個地方軍隊,如淞滬會戰中的湘軍部隊一樣全軍動員、前赴後繼、毫無私心。

三個月的淞滬會戰裡,參戰的國民革命軍共計約70個師的部隊,其中還包括了上海警察部隊、保安部隊、浙江保安總隊、江蘇保安總隊等非野戰部隊,而先後參戰的湖南部隊,共計有15個師的兵力,這不是枯燥的資料,而是當時湖南所以的軍隊,他們也並非是跑龍套的角色,而是能讓任何中央軍和地方部隊都刮目相看的。湘軍將士上陣殺敵,常說“來生再見”,便義無反顧地奔赴戰場,老湘軍“要死卵朝天,不死變神仙”的風貌猶存。會戰期間軍委會曾經嘉獎表現最為優異的十個師,其中就有第15、第16、第19三個湖南師,說明當時湖南部隊的表現絕對是很優秀的。

如果說淞滬會戰前湖南軍隊還維持著一些地方軍閥的特色,會戰後就完全中央軍化了,以後由湖南人為主體組成的國民革命軍全部叫中央軍。湘軍主力第8師等成為中央軍胡宗南系部隊,第15、16、19師等成為中央軍核心何應欽系部隊,第18師、第50師等成為中央軍陳誠土木系部隊,在隨後的八年時間裡,繼續著他們抗擊日本侵略者這一光榮而神聖的使命。

湘軍在近代史上寫下了最濃重的一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實為腐朽的假洋教運動,辛亥革命者為策動革命推翻清政府而加以美化),使病入膏肓的晚清政權一度出現中興局面;左宗棠力排眾議,以70多歲的高齡率清一色的湖湘子弟驅逐沙俄支援的阿古柏分裂勢力收復新疆,避免了佔中國國土面積1/6的新疆被分裂;曾國藩發起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化程序拉開了序幕;辛亥革命的歷史先輩早有定論,那是一部“廣東人革命、江浙人出錢、湖南人流血”的歷史;由於湘軍的影響,近代湖南人才大井噴,大大推動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程序。由於特殊原因,湘籍官兵的抗戰史不為人知,卻也是一部大寫的抗戰史! (有興趣的話可去了解一下國軍戰功赫赫的抗戰部隊----五大王牌主力部隊和入緬抗日的中國遠征軍,看看內面有多少驍勇的湘籍戰將和士兵!)

近年常常看到書籍、報紙、網路上宣傳川軍有300萬人參軍抗日,卻不知道人口小省湖南有210萬人參軍抗戰(抗戰時四川全省人口7000多萬,川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地方軍閥部隊統計的總數,無一個日本兵進入四川,全省僅重慶被空襲 ; 而當時湖南全省人口才3000萬,全省既是抗戰最前線又是大後方,飽經戰火洗禮七年),湖南全省傾力抗戰卻默默“無名”---連湖南人自己都不知道那段可歌可泣的戰史,是因為湘軍抗戰,打的不是“湘軍”的旗號,而是融入進了中央軍,作為中央軍的一員默默的拼殺在戰場,故知其抗戰史的自然就少了 ! (“湘軍”作為一個獨立的軍閥部隊在1937年淞滬會戰後就不復存在了)。 湖南在承受巨大的普通百姓傷亡、財產損失、軍需供給支援抗戰的同時(普通百姓犧牲92萬,重傷170萬,輕傷難計,這還不包括湘籍官兵傷亡),所徵募兵員的數額竟佔全國徵募總數的15%,平均每15人就有一人蔘軍,居全國各省人均參軍人數第一位------只要看看國軍的五大王牌抗戰主力部隊之-----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整編第74師------中的湘籍官兵數量就可大概知道湖南的兵源數量和質量了!

八年抗戰歷經22次會戰,其中的7大會戰發生在血性的湖南。常德會戰、衡陽會戰、湘西會戰、四次長沙會戰都是惡戰,殲敵數量佔國軍八年抗戰殲敵數量的一半。 ( 整個二戰期間,在同一個城市發生兩次以上的大會戰反覆爭奪,世界範圍內唯有長沙!而且四次長沙會戰後,長沙都還是中國人的長沙!抗戰以來,驕狂的日本侵略軍在中國大地上長驅直入、橫行無忌,接連攻陷北面的武漢,南面的廣州,東面的南昌,直到它碰到砥柱中流的---湖南長沙!長沙---無愧為最頑強的“釘子城”!)

抗戰八年的後七年,除在區域性地區打過仗外,在湖南這片不屈的熱土上,中日雙方反覆絞殺了近七年之久。湖南即是正面戰場的最前線,小日本把生物武器、化學武器、毒氣細菌戰都用盡了卻無可奈何;同時湖南又是正面戰場的可靠後方,為中國的抗戰貢獻著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為保西南大後方(雲、貴、川、廣西),全省軍民忠誠執行國民政府命令,不惜燒燬房屋、破壞道路橋樑,堅壁清野,血拼到底,實行“焦土抗戰”!為防物質財產被日本所得,第三次長沙會戰時竟把繁華的省會長沙燒了個精光,大火後統計全城倉中糧食僅剩七百餘擔!損失之重為八年抗戰全國之冠,是唯一被全毀的城市!(讓湖南省經濟損失巨大,看看今天的長沙及周邊地區的GDP佔湖南省的近2/3就知道。),難怪第三次長沙會戰大捷後,蔣介石執意要乘飛機在硝煙未盡的長沙上空盤旋數圈並動情地說:“湖南民氣強悍,滅中國除非滅湖南!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足以告慰湖南人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v9zk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