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母嬰 >幼兒教育 >

家長如何給孩子安全感?

家長如何給孩子安全感?

我們要讓孩子做主,自己放下大人的架子,任孩子支配,表現出對孩子的欣賞,不去指導孩子的行為,甚至扮演弱勢的角色。

家長如何給孩子安全感?

大約桐桐14個多月的時候,我曾經寫過一篇題為《培養孩子的安全感》的日誌,記錄了桐桐已經建立的安全感,自那以後,桐桐的安全感一直在繼續發展,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能夠坦然地接受我上班的事實,甚至主動跟我說再見,有時候能夠接受熟人的邀請,跟著去人家家裡玩等。

但也有時候,桐桐的某些表現會讓我產生困惑:難道我什麼地方做的不當,又讓桐桐失去了安全感?特別是下列兩種情況讓我一度懷疑桐桐是否已經真的建立了安全感:

1、下班後有時候會很粘我,只要我一個人,連白天一直抱她的爺爺不要了。不是說一個建立了對母親的安全感的孩子,不再會粘母親嗎?

2、偶爾有時候會不讓我去上班,哭鬧著不要去爺爺奶奶家;

桐桐這些偶爾出現的“退步”行為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直到我看了這本“相見恨晚”的書――《傾聽孩子》。

前段時間,買了這本《傾聽孩子》,閱讀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作者在“傾聽會加深孩子對你的信任”這個小節裡,專門討論了孩子的安全感問題,迫不及待地看完後,茅塞頓開,原來,寶貝桐桐的安全感正在發展到一個更高的階段!

在這本書裡,作者指出:通過用專門時間傾聽孩子之後(這個“專門時間”指的是父母放下其他事情,專門和孩子一起放鬆地互動的時間,但不是漫不經心的放鬆,而是隨時主義孩子的表現,包括孩子的講話、表情、語調、姿勢、動作等,權當自己完全不瞭解孩子。

在這個時間裡,我們要讓孩子做主,自己放下大人的架子,任孩子支配,表現出對孩子的欣賞,不去指導孩子的行為,甚至扮演弱勢的角色。雖然我沒有專門這樣做過,但我確信跟桐桐在一起時,大部分時間我都做到了作者提到的要點),孩子對你的信任感越來越深。

“他會向你袒露內心世界,讓你知道他對事物的看法和他的感覺。”,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幾種情況,說明孩子與我們在一起的安全感在增強。當我把這些情況跟桐桐的行為對照時,意外的發現,桐桐正是處在這樣的階段裡。

1、孩子試探你,即讓你陪他做一些無聊的或煩人的遊戲,以確認無論他做什麼你都會喜歡他。

這應該也是桐桐經常做的行為,很多時候她會不厭其煩地讓我陪她做我不喜歡她做的事,比如,一次又一次地讓我陪她去廚房洗手,直接用小手接水龍頭流下的活水,這樣會弄溼她的袖子,給我帶來麻煩,考慮到她這樣做肯定有她的理由,我通常會陪她做,這讓她很開心。

2、在你的關注下,孩子會探索新的活動天地,比如在床上蹦高;沿著大街走,看自己能走多遠等等。

桐桐就會這樣!比如,她會在臥室的床上跑來跑去,樂此不彼,絲毫不在意我擔心她摔下來。

3、表現的越來越依賴於你。一天之內,他可能頻繁爭取你的關注。她會毫無顧及地顯示對你的依賴,或者暴露他的恐懼。這些看起來“退步”的行為,實際上是一個進步,“表明孩子已經建立起對你的信任,敢於對你透露他一直在獨立承受的困難處境,能向你求助解決這些重要的問題了。”

4、一有煩心事,就會向你抱怨、發怒或哭泣。因為她已經確信你能接受她。

呵呵,桐桐在我面前,就是這麼喜形於色、怒形於色哦!開始還以為她淘氣呢,原來錯怪她了!

帕蒂的對孩子安全感的描述不僅讓我確認了桐桐的安全感,還讓我對安全感有了更新的認識,下面我就試著表述一下這種認識,不妥之處請專業人士批評指正。

什麼是安全感?我的理解就是對他人和這個世界的信任感,在建構這種感覺的過程中,母親的角色十分重要(其實應該是孩子的第一撫養者,為了表述方便,在我這裡姑且假設這個角色就是母親),因為母親是孩子誕生後最先接觸的人,如果這個人能夠及時迴應孩子的生理需要和情感需要,則孩子就會由此建立一種感覺:他人是可以信賴的。

這種對他人的信賴感又是孩子建構對世界的安全感的基礎,因為有了對他人呵護的確認,孩子就會覺得這個世界對他來說是安全的,當他面臨困難時,他相信母親等人會在第一時間站出來保護他。

所以,一個有安全感的孩子,是會放手探索世界的,(在正常狀態下)是不懼怕母親的暫時離開的,不會粘母親的,因為他相信母親會再次回到她身邊,特別是當他面對困難場景時(當然,由此也可以推理,如果孩子面臨不確定的可怕場景時,母親沒有及時出來保護他,則他的安全感也可能受到損害)。

我想,李躍兒筆下那個《我見到的最有安全感的孩子》就是基於這種認識吧。

那麼,為什麼帕蒂又在這裡聲稱孩子對母親偶爾的依戀或無所顧忌的憤怒是安全感增強的一種表現呢?我想,這是最容易讓人困惑的:一個說粘人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另一個又說粘人是安全感的表現,這豈不是矛盾了?

對此,我的理解是,這是兩個人從不同的視角看問題的結果,可以這樣理解,有安全感的孩子不會輕易粘母親的,所以,孩子在正常狀態下開始不粘母親了,可以理解為他的安全感已經建立了。

但建立之後不等於孩子永遠不會再粘母親,當孩子遇到不確定的情景或其他對他產生負面影響的情景時,孩子仍然會無所顧忌的表現對母親的依戀或發洩自己的憤怒。

這不是安全感的退步,而是孩子已經確認了母親對他無條件的接受和信賴之後(增強了對母親的安全感)才發生的行為,所以帕蒂才在這裡謹慎地使用了“安全感在增強”的字眼(預設了孩子已經形成的安全感)。試想,如果孩子在母親面前連憤怒和依戀都不敢表達,我們能結論說孩子已經建立了對母親無條件的信任(安全感)嗎?

標籤: 安全感 家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muying/jiaoyu/kll2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