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母嬰 >育兒 >

哪些是新生兒特有現象?

哪些是新生兒特有現象?

在新生兒脫髮過程中,媽媽就認為寶寶頭髮營養不良,所以這個時候都選擇給寶寶剃胎毛。新生寶寶頭部的面板非常嬌嫩,而且抵抗力較差,剃頭時很容易傷害到寶寶的頭皮和毛孔,病菌很容易乘虛而入,輕則造成頭皮感染,重則可能引起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疾病,從而危及新生寶寶的生命。

哪些是新生兒特有現象?

哪些是新生兒特有現象?

照顧新生兒的注意事項:

一、“馬牙”和“螳螂嘴”

新生兒的牙床上通常會長出米粒或綠豆大孝白色的凸起物,看起來像剛剛萌出的小牙,就是俗稱的“馬牙”。如果新生兒口腔內兩頰部幫助吮吸的脂肪層(醫學上稱為頰脂體)過於發達,就會出現兩頰向口腔部突出的現象,俗稱“螳螂嘴”。“馬牙”和“螳螂嘴”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特別處理。

注意事項:

新生兒的的“螳螂嘴”和“馬牙“千萬不能用針挑或用粗布擦拭用針挑,用布蘸鹽水或淘米水擦破馬牙,這些做法都是不科學的,因為新生兒口腔粘膜很嬌嫩,唾液腺的功能尚未發育成熟,粘膜下血管豐富,而全身抵抗力極低,如果用針挑破或用布擦掉“馬牙”或“螳螂嘴”以後,會引起粘膜損傷很可能使細菌從破損處侵入,引起炎症。

口腔炎症不僅使寶寶受罪,而且區域性繁殖的細菌會進入血液迴圈中,輕者區域性出血或發生口腔炎,嚴重的可能引起新生兒敗血症,危及新生兒的生命,其後果是極其嚴重的。

二、假性白帶、月經

由於孕婦妊娠後期雌性激素進入胎兒體內,使陰道上皮細胞及子宮內膜受這種激素的影響而增生,出生後來自母體的雌性激素突然中斷,使增生的陰道上皮細胞和子宮內膜發生脫落,因此,初生女寶寶的陰道中可有象白帶一樣的白色粘液。少數女寶寶在第一週末還有血性分泌物,類似月經出血,叫做假性月經。一般不必處理。

注意事項:

媽媽千萬不要自己盲目地給寶寶用藥。有的媽媽會把成人的陰道洗潔劑用來給寶寶清洗,這是十分錯誤的做法。

三、生理性脫髮

新生兒的胎髮都是由母體帶出,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的2-3周內發生明顯的脫髮。這是由於寶寶出生後,這種脫髮的特點是剛出生時頭髮是黑的,但慢慢地變黃了,到出生後四五個月時瀰漫性脫落。大部分頭髮毛囊在數天內由成長期迅速轉為休止期所致,一般經過9-12周後,寶寶的毛囊會重新形成毛球,重新長出新發。這種寶寶脫髮無需治療,大多能自然好轉。

注意事項:

在新生兒脫髮過程中,媽媽就認為寶寶頭髮營養不良,所以這個時候都選擇給寶寶剃胎毛。新生寶寶頭部的面板非常嬌嫩,而且抵抗力較差,剃頭時很容易傷害到寶寶的頭皮和毛孔,病菌很容易乘虛而入,輕則造成頭皮感染,重則可能引起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疾病,從而危及新生寶寶的生命。

四、生理性脫皮

新生兒出生兩週左右,出現脫皮現象。彷彿一夜之間稚嫩的面板開始爆皮,緊接著就開始脫皮。這幾乎是每個新生兒都會出現的現象,這是由剛出生的寶寶因面板最表面的角質層太薄,表皮和真皮之間連線得也不緊密,所以常常表現出腳踝,腳底及手腕部面板幹而粗糙。脫皮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寶寶的發育會逐漸好轉,無需特別保護。

注意事項:

不可以用成人的保溼護膚品,例如爽膚水、什麼大牌子的護理產品等等,以免其中的化學成分對寶寶面板造成刺激。

五、生理性體重下降

新生兒出生後的幾天至一週內,體重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會下降,但降幅不超過出生體重的8%,並在十天左右恢復甚至超過出生時體重,這種現象被稱為“新生兒暫時性體重下降”,也叫做“生理性體重下降”。一般來說,生理性體重下降不必擔心,只要按照科學的餵養方式及時哺乳並細心護理,寶寶的體重便能很快恢復。

注意事項:

寶寶體重稍微下降,或者是不肯吃奶,爸爸媽媽就會一致認為寶寶是生病了。出生頭一週寶寶不願意吃奶也很正常,只要沒發生腹瀉、發熱等異常情況就不用擔心。

其實,早期體重下降很正常,標準就是兩週的時候回到出生體重就可以了。如果寶寶體重一直都在標準之下,家長就要考慮是否餵養不當或是疾病因素了。

六、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的正常生理現象,是由於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多所致。新生兒出生後,開始自主呼吸,肺迴圈建立,有充分的氧氣供應後,體內過多的紅細胞開始被破壞,血紅蛋白被分解後產生大量未結合膽紅素,因新生兒的肝酶尚未成熟,未結合膽紅素不能經肝臟代謝而排出體外,在體內越積越多,從而使面板、黏膜等組織黃染。隨著紅細胞破壞的減少和肝酶的成熟,未結合膽紅素逐漸被代謝並通過腸道和泌尿道排出體外,黃疸也逐漸減輕並消失。

注意事項:

新生兒患母乳性黃疸時不需要完全斷母乳,只要停喂幾天,等黃疸消退了就可以再次餵母乳了,千萬不要因為寶寶有黃疸而放棄母乳餵養。

七、四肢屈曲

新生兒的四肢屈曲:細心的家長都會發現自己的寶寶從一出生到滿月,總是四肢屈曲,有的家長害怕,寶寶日後會是羅圈腿,乾脆將寶寶的四肢捆綁起來。

其實,正常新生兒的姿勢都是呈英文字母“W”和“M”狀,即雙上肢屈曲呈“W”狀,雙下肢屈曲呈“M”狀,這是健康新生兒肌張力正常的表現。隨著月齡的增長,四肢逐漸伸展。而羅圈腿即“O”型腿,是由於佝僂病所致的骨骼變形引起的,與新生兒四肢屈曲毫無關係。

注意事項:

老一輩人為了緩解寶寶四肢屈曲的狀況,會把寶寶用“蠟燭包”包起來。其實,如果強行將寶寶的腿扳直包裹,反而容易使寶寶髖關節脫位及活動,不利於寶寶的身體發育。

標籤: 新生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muying/yuer/mnnz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