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名人養生 >

國醫大師裘沛然養生莫貪生

國醫大師裘沛然養生莫貪生

裘沛然,1913年出生,上海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34年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上海市名中醫。

國醫大師裘沛然養生莫貪生

裘沛然先生今年96歲高齡,依然耳聰目明、文思敏捷、步履輕健,無龍鍾之態。許多朋友對裘沛然的健康甚為好奇,揣度其必有養生祕訣。先生總是笑而答道:“其實,我雖從事醫學70多年,對攝生之道不甚講求,更談不上什麼獨到心得……”那麼,裘沛然先生的養生奧祕究竟在哪裡呢?

養生莫貪生

裘沛然在長期臨床中,觀察到有不少危重病人或身患絕症者,凡能坦然自若、樂觀開朗地面對病情,積極配合醫生診療的,大多心寬體泰,抗病力增強,元氣逐漸恢復,病情逆轉漸入佳境,甚至完全康復。而越是憂愁恐懼怕死的患者,則精神崩潰、氣血耗散,病情常加速惡化,偏多預後不良。中醫學認為,病人的精神狀態是本,醫生的治療措施是標,醫生的治療措施是通過病人的“神機”(抗病能力)才能發揮治療效應,如果病人精神已經崩潰,再好的治療措施也無濟於事。

對待生死的態度,也即是對待人生的態度。裘沛然常說,人不必刻意地去追求健康長壽,重要的是珍惜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從容、淡定、坦然地面對生活、品味人生、樂天知命,以審美的眼光,打量這色彩繽紛的世界,詩意地活在真實的生命感受之中,那麼健康長壽就悄然而臨。

養生貴在識度與守度

度,是衡量一切事物輕重、長短、多少的統稱,度,包括理度、法度、制度、氣度等,做人的一切,都得有個度,養生也不例外。裘沛然說,孫思邈提倡飲食應達到“飢中飽、飽中飢”為最合適,就是飲食之度;漢代華佗主張“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就是勞逸之度;《內經》載:起居有常,不竭不妄,就是房事之度;《論語》曰:“惟酒無量不及亂”,就是飲酒之度;另如:“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就是悲歡之度;“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就是理財之度;“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就是精神文明之度;“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就是做人之度。

養生先養心

裘沛然認為,養生最重要的是養心。他提出養心要遵循“1+4”原則,並創造出一張養生的精妙方劑——“一花四葉湯”,對健康長壽獨具效果,一花,即指身體健康長壽之花;四葉,即一為豁達,二為瀟灑,三為寬容,四為厚道。

豁達 就是胸襟開闊。裘沛然說:“人生短暫,能為社會做些有益的事,使之心安理得,亦已足矣。”心態何其平和!心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的健康狀態,心平則氣和,氣和則形神康泰,病安從來?

瀟灑 裘沛然年輕時就“不愛風月愛風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及至老年,“浪跡書海一老翁”。讀書是其一大樂事,他精熟文史,談吐雋永,對《孟子》情有獨鍾,不少精彩的篇章至今尚能一字不差地吟誦,對古詩詞的造詣也相當深厚。

寬容 裘沛然認為,寬容待人是人生的一種美德,也是處理和改善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寬容就是以仁愛之心待人,不僅能使人心寬體泰、氣血調和,而且對於群體的結合、社會的和諧也是很有意義的。氣量狹小,難以容人,對人疑忌,會使神氣錯亂,受傷害的是自己的心與身。

厚道 裘沛然強調:“厚道對維護和培養人身元氣有重要作用。與厚道相反的是薄德,薄德之人往往流於刻薄和涼薄,世風澆薄,人心不古,從而使人精氣散漫和抵抗力減弱,就容易導致多種疾病的侵襲。”?

養生貴在全神 裘先生說“養生貴在全神”,就是努力使自己保持至善至美、恬淡寧靜的心態。摒除邪惡和貪慾之心,不慕求浮榮,不損人利己,破除私心雜念,要有忠恕仁厚、純一無偽的精神,這樣,人體才能氣血和暢、五臟安寧、精神內守、真氣從之,達到應享年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mingren/plnr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