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休閒 >世界之最 >

最先進的核動力航空母艦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造價62億美元

最先進的核動力航空母艦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造價62億美元

最先進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是什麼樣子?航空母艦(簡稱:航艦/航母,被稱為“海上霸主”)是以艦載機為主要武器並作為其海上活動基地的大型水面戰鬥艦艇、海軍水面戰鬥艦艇的最大艦種。主要用於攻擊水面艦艇、潛艇和運輸艦船,襲擊海岸設施和陸上戰略目標,奪取作戰海區的制空權和制海權,支援登陸和抗登陸作戰。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最先進的核動力航空母艦等相關內容。

最先進的核動力航空母艦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造價62億美元

最先進的核動力航空母艦

世界上最先進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是美國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大、艦載機最多、現代化程度最高、作戰能力最強的航空母艦。該級艦的艦體和甲板採用髙彈性鋼,可抵禦半穿甲彈的攻擊,兩舷設有隔艙系統,彈藥庫和機艙裝有63.5毫米厚的“凱夫拉”裝甲。“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能夠進行遠洋作戰奪取制空和制海權,攻擊敵人海上或陸上目標,支援登陸作戰及反潛等。目前,美國海軍已有10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在役。

“喬治•布什”號是“尼米茲”級核潛艇的最後一艘,2009年1月10日正式服役。該艦全長332米,船體吃水線以上大約有20層樓高,能運載將近6000名水兵和海軍陸戰隊員。最大航速30節,滿載排水量超過10萬噸,最多可搭載百架戰機,造價62億美元。

最先進的核動力航空母艦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造價62億美元 第2張

航空母艦發展沿革

縱觀航空母艦發展的整個歷程,大致可分成三個階段。初期改裝的航空母艦被稱為第一代航空母艦。1922年到1945年間建造的航空母艦已初具規模但還有很多不足,被人們稱為第二代航空母艦。二戰後建造的現代航母為第三代航空母艦。

第一代航空母艦

1910年11月14日,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EugeneEly)駕駛“柯蒂斯”雙翼機從巡洋艦“伯明翰”號前部加裝的長25.3米、寬7.3米的木質平臺上實現了起飛。1911年1月18日,伊利駕駛飛機又在停泊狀態的裝甲巡洋艦“賓夕法尼亞”號後部加裝的平臺上利用飛機尾鉤鉤住制動索著艦成功。這兩次勇敢的實踐證實了在艦上起降飛機的可能性,標誌著航空母艦雛型的誕生。1912年5月2日,英國海軍上尉格里高利在戰列艦上起降飛機成功。這些成功的實踐,促使了英國海軍航空兵的誕生,一個新兵種開始在海軍序列中出現。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潛艇的作戰能力日益顯露。為了發揮飛機特有的偵察反潛能力,英國海軍首先開始了航空母艦的改裝研製工作。他們首先將一艘運煤船改建成航空母艦,並命名為“皇家方舟”號。雖然從表面看,“皇家方舟”號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航空母艦,但嚴格地說,它其實是“水上飛機母艦”。由於當時陸上飛機在艦上起降,危險性較大,因此,“皇家方舟”號搭載的是能在水面起降的水上飛機,由母艦上的起重吊杆將飛機吊到水面然後起飛,飛機在水面降落後將其回收到甲板上。正是因為水上飛機不直接在艦上起降,所以最初的航空母艦上的甲板很小。艦載水上飛機的起降方式不但麻煩、費時,而且難免會碰壞飛機。所以在使用上述方法的同時,人們開始探索讓飛機直接從軍艦上起飛和降落。那時飛機基本上全是雙翼機,重量輕,飛機的起降滑跑距離短,這就為飛機在軍艦甲板上直接起降提供了可能。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英國海軍將一艘大型巡洋艦“暴怒”號的前、後甲板上的主炮塔拆除,鋪上木製的飛行跑道,以甲板中部的上層建築為界,艦首的跑道供飛機起飛,艦尾的跑道供飛機降落。“暴怒”號因此成為最早出現的由軍艦改裝而成的、具有飛機起降功能的航空母艦。

1918年9月,英國海軍將正在建造的一艘客輪改裝成具有全通式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在改裝中,“百眼巨人”號原有的煙囪全部被拆除,改裝成從主甲板下面通向碗尾的水平排煙道。由於整個飛行甲板非常平坦、空曠,幾乎看不到任何上層建築,因此這種全新模式的航空母艦,又被稱為平原型航母。

美國於1922年成功地把一艘運煤船改裝成了美國海軍的第一艘骯空母艦—“蘭利”號。與“百眼巨人”號一樣,它也是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艦體的最上方是寬闊平坦的全通式飛行甲板。整個軍艦的上部用支架撐起一個飛行平面,就像一輛“帶篷馬車”一樣。煙囪被放倒,桅杆被拆除,指揮塔被佈置在全通甲板電下面。

從“百眼巨人”到“蘭利”號,英美兩國海軍經過長期探索和反覆試驗,終於相繼改裝出了第一代航空母艦,這在世界航空母艦發展史上是一個值得紀念的里程碑。

第二代航空母艦

經過多年探索,特別是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海戰的檢驗,一些大國海軍在航空母艦的設計、建造和使用要求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未來航空母艦的模式,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同時也是為了彌補第一代航空母艦許多先天不足,於是開始著手設計、建造新一代航空母艦。第二代航空母艦由於從一開始就是為了適應搭載作戰飛機的需要而專門設計的,因此被稱為是具有“純正血統”的航空母艦。

1922年12月,日本帝國海軍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鳳翔”號誕生了,它不是改裝的,而是開始就按航空母艦設計建造的,因此它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鳳翔”號一改第一代航母的平原型結構,採用了島式上層建築。一個小型的塔式艦橋被設定在飛行甲板的右舷,共上面帶有三角艦桅。在島式建築的後面,有三個可同時向外側放的煙囪。1923年,經過試航後,日本人認為該艦的飛行甲板比較狹窄,島式上層建築在艦載機起降時非常礙事,遂決定拆掉島式上層建築。這樣,第一艘“純正血統”的航母“鳳翔”號又退回到第一代航母的平原型模式。

隨後,英國也推出了全新的“競技神”號航空母艦。這艘航空母艦採用封閉式艦首,在巨大的全通式飛行甲板上,一個環繞著煙囪的大型艦島被配置在艦體的右舷。由於“鳳翔”號的半途而廢,“競技神”號骯空母艦實際也就成了第一艘真正採用島式結構的航空母艦。此後,世界各國新建造的航空母艦,幾乎都採用了類似的島式結構,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1940年1月,英國海軍進攻塔蘭託的戰鬥,初步顯示了航空母艦的威力。同年12月,日本海軍航空母艦編隊偷襲珍珠港取得成功,以及後來日本海軍在偷襲珍珠港的第三天,為衝破英國人的封鎖而擊沉了英國的一艘號稱永不沉沒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以後,徹底打破了戰列艦統治大海的神話,使航空母艦一躍成為海戰的重要角色。可以說珍珠港事件是航空母艦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第三代航空母艦

1946年7月,第一架“鬼怪”噴氣戰鬥機在美國海軍“羅斯福”號航空母艦上彈射試飛成功。這種在重量和航速方面都比螺旋槳飛機大好幾倍的噴氣飛機使航空母艦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促成了斜角飛行甲板、新型彈射器等幾種航空母艦關鍵裝置的誕生。

1961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美國海軍9萬噸級的“企業”號正式服役,把航空母艦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高度。核動力裝置,使“企業”號航母具有35節的最大航速,寬敞的甲板空間,40萬海里/20節的極大續航力,並增大了艦上武備彈藥和給養儲備。

英國在60年代初研製成功“鷗”陸上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後,又於1975年研製成功由“鶴”派生的“海鶴”垂直/短距起降艦載機,並將它裝備於戰後新建的第一艘輕型骯空母艦—“無敵”號。這標誌著艦載飛機開始從彈射起飛向超短距起飛過渡。

總的來說,航空母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獲得了迅速發展。航空母艦數量的急劇增加,導致了航空母艦新艦型的不斷湧現,從而使航空母艦的效能也進一步優化。

最先進的核動力航空母艦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造價62億美元 第3張

主要分類

航空母艦按艦載機分類,可分為專用航空母艦和多用途航空母艦。專用航空母艦可分為攻擊型航空母艦、反潛航空母艦(或直升機母艦)、訓練航空母艦以及護航航空母艦。護航航空母艦於二戰後已全部退役。攻擊型航空母艦主要載有戰鬥機和攻擊機。航空母艦按排水量大小可分為大型母艦(排水量6萬噸以上),中型航母(排水量3-6萬噸)和小型航母(排水量3萬噸以下);按動力裝置可分為核動力航空母艦和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xiuxian/shijie/n77m9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