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休閒 >世界之最 >

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戰國《石氏星經》已有記載

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戰國《石氏星經》已有記載

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是什麼星表?星表是天文學上的目錄。在天文學中,許多恆星都只有在星表中有簡單的編號,而為了許多不同的目的,有許多巨大的星表在費時多年後才編輯完成,但其中僅有少數的會經常被引用到。許多近年編輯完成的星表是使用電子格式編輯完成,可以直接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天文資料中心或其他的網站上免費下載。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等相關內容。

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戰國《石氏星經》已有記載

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公元前4世紀的戰國時代,魏國石申寫了《天文》一書,因為這部書有很高的價值,後人尊稱為《石氏星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希臘最早的星表,是在公元前3世紀和公元前2世紀時測編的,比石申晚得多。

《石氏星經》共八卷,但已經在宋代以後失傳,今天我們只能從一部唐代的天文學書籍《開元佔經》裡見到《石氏星經》的一些片斷摘錄。從這些片斷中我們可以輯錄出一份石氏星表來。其中有二十八宿距星(每一宿中取作定位置的標誌星叫做這一宿的距星)和其他一些恆星共一百十五顆的赤道座標位置。

石氏星表的赤道座標有兩種表達方式,一種是二十八宿距星的,叫做距度和去極度。距度就是本宿距星和下宿距星之間的赤經差;去極度就是距星赤緯的餘角。還有一種是二十八宿之外的其他星,叫做入宿度和去極度。所謂入宿度就是這顆星離本宿距星的赤經差。不論哪一種方式,它的實質和現代天文學上廣泛使用的赤道座標系是一致的。而在歐洲,赤道座標系的廣泛使用卻是在十六世紀開始的。

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戰國《石氏星經》已有記載 第2張

“石氏星表”是後世進行許多天體測量的基礎。諸如測量日、月、行星的位置和運動,都要用到其中二十八宿距離的資料。因此,它是我國天文曆法中一項重要的基本資料。從這個意義上講,石氏星表也是戰國到秦漢時期天文曆法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

基本星表

各個天文臺編制星表時使用的儀器不同,觀測條件和處理方法也不一致,因此,同一顆星在不同星表中的位置,即使歸算到同一曆元並扣除自行影響,結果仍有差異。這是由星表間的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造成的。為了儘可能消除和減少這些誤差的影響,將各個不同系統的絕對測定的星表,進行綜合處理後得到高精度的星表,稱為基本星表。基本星表是一切星表的基礎,主要用作天文參考座標系和恆星位置的相對測定時的定標星系統。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紐康、奧韋爾斯、博斯父子進行了大量工作,建立了現代基本星表系統。主要的基本星表有以下幾種:

奧韋爾斯基本星表

為德國天文學會星表的定標星系統而編的基本星表。第一個奧韋爾斯基本星表包括北天的539顆恆星和南天的83顆恆星兩部分,先後在1879年和1883年發表。以後又對這本星表作了修訂,除將星數增加到925顆外,還將斯特魯維歲差常數改為紐康歲差常數,於1907年發表新基本星表,簡稱NFK星表。1924年為了增訂德國天文學會星表AGK1,以便編刊更好的AGK2,開始修訂NFK星表。修訂後的第三基本星表,簡稱FK3星表,於1937~1938年出版。這本星表載有1,535顆全天分佈的恆星的位置和自行,為各國天文年曆中計算恆星位置和大地測量工作所採用。為了更好地滿足大地測量和天文工作需要,以後又增加了FK3星表中的星數,於1954年發表了FK3星表的補篇。其中載有赤緯-10°以北的1,142顆星的精確位置,和赤緯-10°以南的845顆星的近似位置。為了修訂AGK2星表和編刊AGK3星表的需要,以及由於新觀測資料的積累,對FK3星表作了修訂,於1963年出版了第四基本星表,簡稱FK4星表。這是目前國際上普遍使用的基本星表。此外,還發表了FK4星表的補篇,補充了1,987顆星。由於恆星的自行,FK4星表的精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降低;同時該星表的星數較少,而且都是較亮的恆星,已經不能滿足目前天文和大地測量工作的需要。因此正在利用新的觀測資料,修訂FK4星表,計劃在1984年將出版新的基本星表,即FK5星表。

紐康星表

紐康於1872年發表的第一本基本星表,稱為N1星表,有32顆基本恆星的赤經。以後為了美國天文年曆及其他曆書的需要,於1899年發表了有1,257顆恆星位置的基本星表,稱為N2星表。

博斯星表

為了研究太陽的空間運動、銀河系自轉和確定歲差常數,需要編制一本儘可能多的,包括暗星在內的基本星表。L.博斯首先在1910年編出一本有6,188顆恆星的位置和自行的初步基本星表,簡稱PGC星表。以後,B.博斯又將其擴充,於1937年編成總星表,簡稱GC星表,共有33,342顆恆星的位置和自行,是現代星數最多的一本基本星表。GC星表的缺點是:恆星分佈不均勻,暗星的精度不高,而且在位置和自行上都有較大的系統誤差。

N30星表

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戰國《石氏星經》已有記載 第3張

FK3和GC星表的平均觀測曆元都在1900年前後,恆星位置的精度受自行誤差的影響而逐漸降低,因此摩根根據二十世紀以來的觀測資料,綜合了大約60本星表的內容,於1952年編成一本共有5,268顆恆星的基本星表,稱為N30星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xiuxian/shijie/xd4x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