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休閒 >世界之最 >

世界最早記載的膽道蛔蟲病症 《金匱要略》書中記載距今已約1800年

世界最早記載的膽道蛔蟲病症 《金匱要略》書中記載距今已約1800年

世界最早記載的膽道蛔蟲病症在哪裡?病因及相膽道蛔蟲症是指原來寄生在空迴腸的蛔蟲經十二指腸鑽入膽道,引起膽道口Oddis括約肌痙攣而發生腹部陣發性絞痛,稱為膽道蛔蟲症。膽道蛔蟲症是臨床比較常見的急腹症,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尤以七歲以上兒童最為多見。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世界最早記載的膽道蛔蟲病症等相關內容。

世界最早記載的膽道蛔蟲病症 《金匱要略》書中記載距今已約1800年

蛔蟲鑽入膽道後,有的可以自行或被動退出,大概有三種原因:①蛔蟲進入膽道的過程中,頭在膽道內,尾在十二指腸,由於頭部受到括約肌痙攣的壓迫,尾部強烈捲曲而迫使蟲體鑽出膽道。②蟲體全部進入膽道後,繼續遊動,有時調轉方向逐漸鑽出膽道,退出十二指腸。③由於蟲體麻痺或死亡,且部分腐爛,隨膽汁排出腸道。

膽道蛔蟲症與原發性肝膽管結石關係密切,為其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由此而導致近、遠期併發症如感染(膽管炎、肝膿腫、膈下膿腫、膽囊蛔蟲病)、膽道狹窄、膽源性胰腺炎等,使該病病情複雜化、治療棘手。

鑑別診斷

體格檢查:單純性膽道蛔蟲病一般僅劍突下或稍右方有輕度壓痛若併發膽道感染胰腺炎肝膿腫等則會出現相應的體徵。B超檢查是本病的首選檢查方法顯示為膽管內有平行強光帶偶可見蛔蟲在膽管內蠕動,有確診價值。ERCP偶可見膽總管開口處有蛔蟲ERCP,還可進行治療。

超生檢查時應注意以下情況:

管道重疊,肝門區內有動靜脈等多個管道系統,掃查中可以出現重疊現象,有時候類似蛔蟲的現象,應多切面探查,尤其注意其解剖走向,另外,血管通道內均為透聲好的無回聲影,有時可見血液的流動,必要時可用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易於鑑別。蛔蟲位於膽道內,膽道內是沒有血流的,且蟲體腔內一般都有稀疏點狀弱回聲。

世界最早記載的膽道蛔蟲病症 《金匱要略》書中記載距今已約1800年 第2張

膽道引流管也呈雙線索條狀結構,但影象有僵硬感,而且一般有手術史。膽道結石,蛔蟲不動或失去活力後,因回聲較強,有時易與結石混淆,但蛔蟲一般後無聲影且呈二條平行線狀。膽道蛔蟲症初期,蛔蟲欲鑽入時,病人臨床症狀明顯而B超卻無明顯的異常所獲,易漏診,應在必要時複查B超。

膽囊內殘存蟲體團塊應與膽囊癌鑑別,膽囊癌絕無隱約可見的雙線狀結構,如果有,即可排除膽囊癌。膽道蛔蟲的典型超聲表現主要是擴張的膽管內平行雙線狀強回聲帶,內夾無回聲液性暗帶,彩色多普勒於暗帶內未探及血流訊號。環中環、同心圓、環內圓點、環內雙環、擴張的膽管內小等號樣回聲是診斷和鑑別診斷的重要依據,而膽囊內蛔蟲主要表現為膽囊內麻花樣或弧形線條光帶,活體蛔蟲可見其蠕動。超聲診斷膽道蛔蟲直接快速、簡單準確、無創傷、可動態觀察。

世界最早記載的膽道蛔蟲病症

世界最早記載的膽道蛔蟲病症 《金匱要略》書中記載距今已約1800年 第3張

漢張仲景在《金匱要略》書中記載了膽道蛔蟲病症治。他在書裡《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蚘電病證治》寫道:“蚘蟲(今名:蛔蟲)之為病,令人吐,心痛發作有時蚨吐者,當吐蚘,令病者靜而復時煩,此為髒寒,擾上入膈(實是膽道)故煩I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蚨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蚘。”又說,治此病,須用“烏梅丸方”藥物,乃有效。此距今已約1800年,,是世界最早記載的膽道蛔蟲病症。《金匱要略》是東漢張仲景所著的中醫經典古籍之一,著於3世紀初。經晉王叔和整理後,其古傳本之一名《金匱玉函要略方》,共3捲上卷為辨傷寒,重卷則論雜病,下卷記在藥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xiuxian/shijie/6lo8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