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養生保健 >

生存環境變糟糕 3“武裝”法做健康保衛者

生存環境變糟糕 3“武裝”法做健康保衛者

現代人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劣,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各種大氣、水源、化工的汙染之下,人的健康受到致命危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下,在這種環境下,我們能做些什麼?

生存環境變糟糕 3“武裝”法做健康保衛者

內容簡介:

氣候篇:好健康,你得憑實力說話

汙染篇:好生活,我的地盤我做主

營養篇:好營養,吃錯了可不行

21世紀最熱的關鍵詞是什麼?當然非“健康”莫屬!大工業時代物質文明的迅猛發展不僅讓生態環境漸漸失衡,導致乾旱、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四處肆虐,地球健康遭受拷問,其衍生的附屬品——汙水、化肥、農藥、食品安全、輻射隱患……也無一不讓我們的身體災害重重。我們要維護的不僅是體外大生態環境的平衡,更需要維護體內小生態環境的平衡,在值得紀念的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裡,為地球減災的同時,別忘了為自己的身體減點災。

做一個靠譜的健康保衛者

是時候開始為身體健康保衛了,給身體減減負,扔掉多餘的慾望,避開迷亂人眼的資訊轟炸,不要去依賴保健品,也不必頻繁地出入醫院和健身房,只需要想一想,面對主觀可以決定的60%,我們能夠做什麼?

我們的身體如同日益惡化的地球環境一樣,由於我們的過度開發,正面臨枯竭的危險:股票傷害你的心臟,垃圾食品傷害你的腸胃,電腦傷害你的頸椎,持續的加班傷害你的腎,代表友誼的酒精傷害你的肝……

怎麼辦呢?在保健品上花錢?去健身房開卡?到醫院看病?可是,保健品可能含有毒成分,健身的時間可能是你連夜加班節省下來的,去醫院更不用說,人人知道看病難。你當然還可以求人不如求己,養生保健的各種資訊幾乎揮手即來,可是,越看心越慌——怎麼周身都是病?又該相信誰?

世界衛生組織公佈過這樣一個數據:影響人類健康長壽的15%決定於遺傳,10%決定於社會因素,8%決定於醫療條件,7%決定於氣候影響,60%決定於自己。看見了吧,有病沒病其實在於自己。可是,事實上我們對自己的身體做了什麼?我們總是在透支身體,來為人生謀利,追求成功的生活猶如一架停不下來的馬車,我們總是希望身體能像永動機一樣,永遠不會停,並且最好永遠不要生鏽,不要壞。這怎麼可能呢?當你沒日沒夜地為房子、車子、孩子疲於奔命時,壓上的首付就是你脆弱的身體。到最後,你不得不承認,你透支身體換來的金錢,終有一天都要拿出來為身體健康買單。

某成功企業人士曾經這樣描述工作與生活中其他事物之間的關係:“想象生活是一個比賽,你必須同時丟接五個球,這五個球分別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以及精神生活,然而你不可以讓任何一個球落地。你很快就會發現工作是一個橡皮球,如果它掉下來,它會再彈回去,而其它四個球——家庭、健康、朋友以及精神生活是玻璃製成的,如果你讓這四個球其中任何一個落下來,它們都會磨損、甚至粉碎,將不再和以前一樣。”

總是有人會讓健康這個球落地,所以城市裡才會有那麼多抑鬱症、過勞死。“要錢還是要命”?這樣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選擇題總是有人答錯。在金錢、物質和虛榮面前,我們押上了身體,拋棄了健康,失去了快樂!可我們卻泰然處之,麻木不仁,任由那些看似美好的藉口對我們的身體巧取豪奪。有時我們又總是太貪心,既想要健康的身體,又想要每年的升職加薪,既想討好老闆,又不能不取悅自己。於是乎,一邊加班熬夜,一邊吃藥補身。健身俱樂部年費4000元,一盒安利倍力健418元,一季度瑜伽班1200元,一粒偉哥128元……好吧,錢都不在話下。可是,到頭來,保健品像吃糖一樣地吃,健身房一年去不上幾次——即便去了,那一兩個小時的時間,還得搭上一路上的塞車和連續幾天加班的代價。

表面上看來,我們越來越捨得為身體投資,可是卻找錯了方向,我們都高估了自己的知識,而低估了身體的智慧。有幾個人是順應自然地去對待自己的身體呢?而事實上,這才是對待身體的正確態度。

是時候開始為身體健康保衛了,給身體減減負,扔掉多餘的慾望,避開迷亂人眼的資訊轟炸,不要去依賴保健品,也不必頻繁地出入醫院和健身房,只需要想一想,面對主觀可以決定的60%,我們能夠做什麼?

氣候篇

好健康,你得憑實力說話

溫室效應帶來的是氣候的反覆無常,在換季時節表現的尤為明顯,如果抵抗能力有限,無法更好地應變緊急的環境變化,極易導致疾病紛至沓來,不得不到醫院扎堆就醫去,傷身又傷錢,不如提升下健康“應變力”,再無常的天氣也不怕!

晝夜溫差大導致感冒流行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氣溫的驟然下降讓醫院被患者擠得水洩不通,最遭罪的是體溫調節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和老人,一眼望去,幾乎全是他們排排坐、掛吊瓶的身影,一問,基本都是感冒的。

健康應變力

老百姓通常所說的感冒,實際上是自鼻腔至喉部之間的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種,藥只是緩解感冒症狀,並不能“根治”感冒。此外,感冒有“自限性”,即使不服藥,一般5~7天也可痊癒。感冒的產生有多種原因,預防是關鍵,生活中的8個小細節將有助你輕鬆預防感冒。

早晨起床後,及時開啟窗戶,呼吸室外新鮮空氣,同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早上用冷水洗臉,晚上用熱水泡腳,長期堅持可促進血液迴圈,提高身體抵抗力,有效防止感冒。

每天晨起後,堅持到室外慢跑20分鐘,或者做做早操、打打太極拳,可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

每天堅持早晚各用淡鹽水或茶水漱口,可殺滅口腔感冒,保持口腔清潔。

穿 根據時令氣候、天氣冷暖及時加減衣物,不可硬撐。

準備一瓶陳醋或者白酒,經常開啟蓋子聞一聞,可提神醒腦,增強免疫力,有效預防感冒。

晚上睡覺前,用蘿蔔加醋熬湯,或者用生薑泡茶飲用,對防止感冒有很好的效果。

把陳醋加熱,關上門窗,隔一段時間在房間裡燻蒸一次,可有效殺除感冒等病毒。

值得注意的是,秋季草枯葉落,空氣中過敏物較多,會誘發過敏性鼻炎,它的初期反應和感冒很像,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若出現服感冒藥一週後未能緩解症狀的情況,最好到醫院的耳鼻喉科檢查,以確診是否患有過敏性鼻炎。

天氣轉冷使心腦血管病高發

氣溫下降時,人的血壓往往會升高,高血壓患者需要小心了,因為高血壓是這個季節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它會引發多種疾病,不少冠心病、腦血栓患者以及腦出血患者都同時患有高血壓。

健康應變力

老年人和有心腦血管病史的患者,天氣寒冷注意保暖,切不可抽菸,否則會加重血管痙攣,不要過於激動、興奮或是勞累。以前曾患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出現胸痛、胸悶、心慌、喘氣等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就醫。起居要有規律,早睡早起,可以適當進行散步、爬山等戶外活動,同時要調整好心態。高血壓患者應多進行血壓測量,監測自己的血壓情況,如出現身體不適,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由於早上氣溫較低,高血壓患者最好晚起後再鍛鍊。

寒冷刺激引起女性內分泌失調

內分泌失調也會呈現季節性高發,大部分受害者是女性。一般情況下,人體在內分泌和神經系統的共同調節下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各種激素處於平衡狀態,如平衡狀態被打破,就會出現各種內分泌失調的臨床症狀。子宮內膜異位症、痛經、月經不調等都是婦科內分泌失調的疾病,還有乳腺疾病、面部色斑、脾氣急躁、肥胖、不孕症等也和內分泌失調有關。

健康應變力

秋冬交替,很多女性除了手腳冰涼,身上其他地方也不那麼暖和,可能是營養不平衡型別的寒症。經常減肥、偏食的女孩子和正值中年的女性,最容易維生素攝入不全面,而維生素B2又是平衡人體耗氧量的重要物質。所以,屬於這種怕冷的人群,此時可以多吃些菌類和山藥等“暖性食物”來抗寒。

保暖不當誘發關節炎

關節炎患者的溫度調節機制比健康人差很多,隨著秋天氣溫的下降,他們的關節溫度也會下降,使關節滑膜黏度增加,給關節活動製造了阻力,隨即出現疼痛。此外,別以為關節炎只會欺負老年人,若不注意防護,中青年人也一樣逃不掉。

健康應變力

即使到了秋冬季節,依然有不少女性為了愛美而穿上短裙,這也導致了女性患關節炎的比例遠高於男性,尤以膝關節炎最為常見,還是儘量穿過膝的裙褲吧,晚上睡覺時一定要遮蓋住關節部位。有關節炎症病史者,可選豬蹄燉海風藤、木瓜雞蛋酒等藥膳,以祛風通絡、化溼止痛,還可用當歸、雞血藤、桂枝、杜仲等煎湯藥浴,對防止關節痛發作有積極治療作用。

辛辣食物和酒讓胃腸很難受

每到秋季,人體受到冷空氣的刺激,血液中的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腸易發生痙攣性收縮,這是由於自身的抵抗力和對氣候適應性下降所致。此外,由於氣候轉涼,人們的食慾隨之旺盛,喜歡用辛辣食品和酒來禦寒,而這些都會使腸胃功能的負擔加重,導致胃病、膽囊炎、胰腺炎的復發。

健康應變力

除了注意保暖之外,需要控制的還有菸酒及高脂肪食物,以改善胃腸道的血液迴圈,增強胃腸的適應力,減少發病機會。平時要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少攝取辛辣、酸性食物。飲食以溫、軟、淡、素、鮮為宜,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粘的食物。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色拉等涼性食物。

汙染篇

好生活,我的地盤我做主

中國目前疾病譜和死亡譜的改變,環境因素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充滿著大大小小的汙染,很多亞健康和疾病都是因此誘發而來,雖然大多數時候,我們無法選擇環境,卻可以選擇生活方式,對於佔據了我們每天90%時間的各種封閉小空間,更需要時刻貫穿綠色生活的健康宜居理念。

Option1

移居田園,為了富氧的空間

對居住環境的重視反映著人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多人移居郊區、田園、山林,為什麼?除了對空間的需求,更多是對綠色的渴望。城市中心雖然越來越繁華,但平攤到個人頭上的綠色資源越來越稀缺。目前都市中產階層的郊外居住潮和當年歐美富裕階層曾經做出的選擇一樣。如果可能,選擇郊外居住,你會發現身體的含氧量大大提高。當然,如果暫時沒有移居計劃,至少,可以選擇人口密度比較小的社群居住。

Option2

實行每月一次的大掃除計劃

窗明几淨的家居環境不僅讓人心情愉悅,還是健康的必須。有寵物、有寶寶的家庭對每月的大掃除日更是不能馬虎——想想你家的長窗簾多久不曾拆洗過、沙發靠墊裡吸收了多少狗狗的口水、地毯上是否依舊有寶寶小便的味道?要知道,68%的疾病與室內環境有關。而廚房的操作檯、浴室的馬桶四圍、沙發和地毯的縫隙即使佈滿了細菌,我們的肉眼也很難識別。因此,實行每月一次的大掃除計劃吧。

Option3

用植物來裝點居室

每20平米的居住面積中就應有一盆植物。大葉盆栽如巴西木、散尾葵等,一方面是點綴,更重要的是淨化空氣。電腦、電視旁邊尤其需要可吸收射線及製氧的植物,如仙人掌就是一種可以24小時釋放氧氣的植物,是居家健康的良伴。但注意不要選擇蘭花、百合、含羞草、鬱金香、杜鵑、夾竹桃、夜來香等刺激性花草——含羞草內有含羞草鹼,是毒性很強的有機物,會導致頭髮脫落,渾身不適;百合香味則含有興奮劑,使人徹夜難眠;夾竹桃整株有劇毒,莖、葉的汁液會刺激面板,誤食還有中毒的危險。

Option4

每天別忘開窗30分鐘

天冷的時候我們都喜歡在溫暖的室內呆著,辦公室中央空調的暖風也開到最大。孰不知,即便是空氣質量不那麼好的日子裡,也該適當開窗換氣,因為室內的空氣比外面差5倍!另外,在乾燥的季節裡,暖氣通常讓整個房間裡的溼度過低。而室內溫度太高、溼度過低容易使人患病,所以越是在寒冷的季節裡,越應注意加溼、勤換空氣。有研究標明,當空氣中的相對溼度低於40%的時候,鼻部和肺部呼吸道黏膜會因脫水而降低,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同時容易發生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類疾病。

Option5

科技可以為健康環境服務

流感病毒在乾燥的環境中繁殖速度會加快,並且由於它是附著在浮塵上存活的,因此乾燥的空氣會加速流感的傳播,並引發過敏性皮炎、面板瘙癢不適等過敏性疾病。加溼器不是什麼高科技產品,它的功能就是為小環境迅速製造溼潤。乾燥的秋冬季裡,不妨置辦幾個,放在經常活動的區域——例如電腦旁邊和臥室。但睡覺時要關上,不然對身體有害,因為人睡著時面板毛孔會張開吸入溼氣。除了製造溼潤,很多加溼器還能製造負離子,對人體健康有益。另外,如果你所處的環境經常有人吸菸,可考慮購買空氣淨化機,儘量減少小環境汙染對健康的損害。

Option6

請留意你的洗滌習慣

家用洗滌劑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劑,有強洗滌作用,可以去除碗筷、瓜果上的油漬和農藥。用洗滌劑洗瓜果,浸泡的時間不要太長。草莓之類表皮不光滑的,浸泡十幾秒即可;洗青菜只需浸泡30秒就夠了。洗滌劑本身是安全的,但需要提醒的是——洗滌劑在傾倒時千萬不能與馬桶中殘留的潔廁劑混在一起,因為潔廁劑是用鹽酸勾兌成的,氯的含量較高,與洗滌劑相互作用會產生有毒氣體——氯氣,汙染家居空氣,使人中毒。

Option7

對付輻射比你想象得更容易

電視機、電腦、音響裝置、電冰箱、掃描器、印表機……雖然現在還沒有人知道電腦的輻射對人體健康到底有多大影響,但其存在電磁汙染已是不爭的事實。電腦機箱中的各種配件以及外部裝置,如UpS、印表機、掃描器等在工作時都在向外界發射無線電波。為減少輻射,應使辦公室保持通風乾爽,這樣能使那些有害物質儘快排出。同時在電腦桌下放一盆水或放一盆花草。另外勤洗臉也能防止輻射波對面板的刺激。

Option8

居室裝修拒絕重複與過度

住房裝修最好一次到位,且儘量選擇加工過程簡單的環保型建材,這樣可以降低身體可能遭受室內汙染的機率。如果剛裝修完新居,入住前需開窗透風至少3個月。這期間可在房間內同時放幾盆仙人掌、萬年青之類的綠植改善空氣質量,或放置甲醛捕捉劑、空氣淨化機,以減少室內空氣汙染。可在新傢俱的抽屜裡放適量茶葉、佛手柑等物吸收異味,全面達標健康家居。

Option9

實現五星級的座駕衛生水準

汽車載著我們每天衝殺在辦公室和家之間,你每天至少也需要跟它共處兩個小時。車內衛生往往被人忽視。新車出廠一定要去做一次環保檢測,開窗透氣超過24小時後才可放心駕駛。不要在車裡放味道怪異的芳香劑,如果要放,活性碳包和天然花草製成的香包更適合你的鼻腔和肺臟。每週給愛車從裡到外做個徹底清潔也非常必要。需要說明的是,車上的空調器片需要定時清洗或更換,因為它是聯絡車內外空氣置換的關鍵。

延伸閱讀

小環境健康全球搜

日本:全民鍾情美化環境小發明

日本人熱愛各種小發明,關於美化環境的小物件更是比比皆是。做工精巧、型號各異的竹碳包、安撫情緒製造各種味道的芳香袋更方便女人們隨身攜帶。

法國:居室環境貼近自然

法國人非常善於運用植物精華為小環境造福。花香味的蠟燭在法國的家庭中非常普遍,帶有各種植物香氣的蠟燭可以淨化室內空氣,讓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普羅旺斯滿山遍野的薰衣草香和玫瑰香。法國人很重視衛生間的氣息,植物精油也經常在這裡發揮所長。

挪威:家居環保流行DIY

北歐人裝修房間喜歡DIY,包括鋪地板和打造傢俱。他們鍾情木材傢俱和純木地板,一張實木的餐桌,一旦做好可以服務好幾代人,完全不會因為需要款式更新而輕易淘汰,自然又環保。居室永遠洋溢著森林的味道。

營養篇

好營養,吃錯了可不行

現代人缺的不是營養,而是平衡,再好的東西若無節制,也將對身體造成損傷,比如維生素,過量也可能會帶來健康風險。

中國人五六十年代只知道魚肝油,七十年代熱愛紅黃鐵罐的麥乳精和維生素C,八十年代開始流行蜂王漿。到了現在,放眼看看各大超市和藥房,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瓶瓶罐罐,每一樣都號稱能補充身體必需的各種礦物質、維生素。可是你真的需要吃保健品嗎?就拿維生素來說,市面上的維生素藥丸種類越來越多,宣稱功效從抗老化到預防癌症都有,但是有越來越多研究發現,攝取過量的維生素藥丸可能帶來健康風險,可不能盲目跟著亂吃。

常有人戲謔,美國人早上到辦公室所解的第一泡尿是全世界最貴的——因為從1912年維生素和礦物質陸續被發現後,美國人已養成大量補充維生素的習慣。最常見的場景是,吃完一桌子的鬆餅、炒蛋、培根、牛奶或咖啡,再開啟廚房某個櫃子,倒出所有的維生素補充劑,其中有一顆綜合維生素、再加幾顆維生素E、C與鈣片,與一些個人特殊的補充品,比如魚油或鋅。就這樣配著水嚥下去。接著開車上高速公路,經過30~50分鐘的車程,進了辦公室正好去上第一次廁所,早上所吃的精華,有一半就排了出來。所以,連美國的營養學家都形容:“那泡尿所含的營養素,幾乎可提供發展中國家50個人一天所需,可以存下來賣錢。”

與這種情景遙相呼應的是,在中國,各種各樣的維生素廣告也開始充斥電視螢幕,時時處處在向觀眾透露這樣一個資訊:想健康嗎?趕快補充維生素!

維生素補充為什麼會有這麼驚人的趨勢?我們也該這麼吃,才跟得上時代潮流嗎?答案是NO。

流言說:一日三餐無法滿足需求

其實,維生素補充品只是用來治療營養嚴重缺乏的人,如維生素C用來治療壞血病,維生素B用來對抗腳氣病。但近年來廠商卻進一步創造出新賣點,例如,強調飲食不夠均衡,營養會在烹調過程中流失,所以需要補充維生素丸。接著,抓住人們對年輕美貌的期待,以及對預防疾病的需求,進一步將維生素的魅力推到最高點。比如被稱為抗氧化劑的維生素C、E、β胡蘿蔔素,礦物質中的硒與鎂,各有不同的專長,能抗老化或避免因自由基攻擊所帶來的疾病。這些都深深打動你我的心,讓大家卯足了勁吃維生素丸。

認真回顧一下維生素在國內發展的歷史,我們就不難發現,人類對維生素補充品的態度,已從基本的“需求量”,進入想要抵抗疾病的“保健量”。很多人吃的維生素都是從直銷商處購得,直銷商常會誇大某些理論,不能傳遞正確的營養觀念。比如,某些直銷商會特別強調,食物的營養素會在烹飪過程中盡失,所以需要補充維生素丸。這或許是企業營銷的需要,但卻誤導了不少的健康愛好者。其實,只要人們合理的安排一日三餐就足以補充身體基本所需的各種維生素。

流言說:人人都應補充維生素

面對父母家裡日益增加的維生素丸,或有人不斷跟你推銷,甚至連你都開始對自己嘀咕:“我是不是該吃維生素了?”你該考慮的是什麼?

如果從“需求量”來看,可以先看看自己或父母能否有“均衡飲食”。那就是每天有蔬菜水果5~9份,五穀根莖類6~11份,奶類1~2杯,蛋豆魚肉4份,油脂2~3湯匙。根據食物金字塔的原則,最底層的五穀根莖類一定要吃得夠,一份大概是一個飯碗的量,蔬菜水果不能少,奶類一定要喝,魚、豆、蛋、肉適量就好,一份是自己半個手掌大,油、糖、鹽越少越好。如果能堅持這樣的食譜,其實就不必擔心自己會營養不足,也無需再補充任何維生素。

但現代人生活忙碌,或有個人偏好,很容易忽略某些食物。如果實在做不到上述所列的均衡飲食,那麼一天補充一顆綜合維生素也就夠了,這樣即使和食物所攝取的營養素有重複,對身體也不會造成負擔,因為綜合維生素的劑量都是根據每日建議量所合成,並不會過量,多了也會隨尿排出。

流言說:維生素補充越多越好

想積極使用維生素C、E或β胡蘿蔔素來抗癌或預防疾病,一直是西方科學家過去20年研究的重點,其中最出名的是,1996年芬蘭所發表的一項研究。這項研究是以1萬8千名居住在芬蘭石棉工廠的抽菸男性為研究物件,想測試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的成效。結果出乎意料,因為之前的假設都是β胡蘿蔔素能降低肺癌的風險,結果卻發現,服用β胡蘿蔔素的人肺癌罹患率反而高出28%。這項研究結果帶來很多爭議,但也讓研究人員對維生素的補充更加謹慎。

到目前為止,維生素E的研究結果較為明確。許多大型研究都顯示,它能有效降低心臟病的發生。此外,維生素E也能降低前列腺癌和腸癌的發生,建議每天攝入量不得超過400毫克。如果每天超過800毫克則可出現中毒症狀,長期(半年以上)每天服用量為300毫克可產生不良反應——造成維生素A缺乏,致夜盲症、乾眼病、眼睛畏光、眼疲勞等;致使骨骼肌無力,出現疲勞、肌痛以及生殖功能紊亂及胃腸症狀,如腹痛、腹瀉、腸絞痛等。由於維生素E會延緩凝血的時間,要手術開刀的人,一定要先告知醫生,讓醫生在使用凝血製劑時有所依據。

至於維生素C,則是正反意見都有。早期發現,適量的維生素C能減少心血管疾病、胃癌、大腸癌和胰臟癌的發生。但近年來又有研究指出,高劑量補充維生素C,可能有損DNA,維C自己會成為自由基,而不再是抗氧化劑。

延伸閱讀

這些營養也會讓身體出現“災情”

過多會導致尿量增多,在心、胃功能不全時可發生水中毒,加重腎臟負擔和心力衰竭的程度,使身體浮腫。

過多會招致肌肉鬆弛,易生膿瘡,加重糖尿病病情、齲齒及食慾不振等。

過多可引起食慾不振、嘔吐、腹瀉、大便異常。

脂肪 過多能引起消化不良、腹瀉、食慾不振、肥胖,甚至加重動脈硬化和高脂血症的病情。

蛋白質 過多會使人食慾不振,大便乾燥,加重腎功能衰竭及尿毒症。

結語:不想有一天死在這些人造災難手裡,你就要多學些健康小常識,把自己的身體“武裝”起來!(文章原載於《養生雜誌》,刊期:2012.10,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baojian/len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