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養生保健 >

養生小常識 飯後護肝2訣竅

養生小常識 飯後護肝2訣竅

養肝護肝要從小事做起,比如吃飯2個小訣竅就能做到!想知道如何養肝?看下面怎麼說吧:

養生小常識 飯後護肝2訣竅

肝臟是一個脆弱的器官,如果保護不好便可能致病。病毒侵入肝臟後,肝臟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肝細胞變性腫脹,肝臟內出血,炎性細胞浸潤,導致肝臟腫大,正常功能衰退。大部分肝病可治癒,但少數遷延不愈,變成慢性肝炎。

肝臟的保養很重要,專家建議要在生活中學會養肝護肝。飯後養肝護肝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肝病患者應忌飽餐

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代謝和解毒器官。因為人體胃腸道所吸收的各種物質,包括營養物質和毒素等,經胃腸道的血管系統,由肝臟的門脈進入肝臟內進行分解、合成及解毒。肝病後,為維持肝細胞的代謝和細胞修復、再生,必須供給足夠的能量和營養物質,但必須適量,俗語說“物極必反”,如果飲食過量,不僅增加了肝臟及其他臟器的負擔,而且導致物質吸收過剩,出現脂肪肝、高血脂等併發症,久則會出現肝硬化,因此肝病患者應忌飽餐。

2、飯後靜坐休息10-30分鐘

專家提醒大家,吃完飯後靜坐休息10-30分鐘的時間,再去睡午覺、散步或是做別的事情。這對人們肝臟的保養,尤其是有肝病的人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肝臟是人體造血和用血的重要器官,身體內的營養成分也是要藉助血液經由腸道經過靜脈運送到肝臟的。但是,當人們在吃完飯後,尤其是午飯,因為午飯吃得一般都比較多,身體內的血液都集中到消化道內參與食物消化的活動,而且,有資料能夠說明,當身體由躺下到站立,流入肝臟的血流量就要減少30%,如果再行走、運動,血液就又會有一部分流向手足,此時,流入肝臟的血流量就要減少50%以上。

如果肝臟處在供血量不足的情況之中,它正常的新陳代謝活動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對肝臟的不同程度的損害。對於患有肝病的朋友,因為他們的肝臟本身的運轉能力、抵抗損傷的能力都較平常人要弱一些,所以更要注意不能在剛吃飽飯後就做別的事情,可以像專家建議的閉目養神10-30分鐘,努力在肝臟細胞被損害的時候,儘可能使血液多流向肝臟,供給肝細胞氧和營養成分。

最不靠譜的長壽誤區

不少醫學家提倡“中和以養生”,即無論飲食起居、思慮情感等身心活動,都要有所節制,恰到好處。“能中和者必久壽”,只有保持不偏不倚的和諧狀態,才能延年益壽。

勞動者一定能長壽?

資料表明,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生存能”,其釋放速度快慢與壽命長短相關聯,釋放越慢則壽命越長,反之則越短。劇烈的體能消耗加快了生命過程,加速了身體某些重要器官的“磨損”和“創傷”,會導致早衰發生。

足夠的證據表明,過度運動也會對身體造成損傷。流行病專家調查了2500名從事長跑運動的男女,一年後,1/3以上的人因肌肉拉傷等原因縮短或放棄了這項運動,1/7的人由於運動過量而引起損傷,不得不進行治療。

因此,許多學者提出了新口號——“生命在於運動加靜養”。眾多以終生靜養為主的作家、畫家、科學家、作曲家等長壽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吃素者一定能長壽?

營養學家認為,人類所需要的蛋白質有兩種。一種是完全蛋白質,又稱優質蛋白質,含有人體所必需氨基酸在內的所有氨基酸,奶類、精肉、禽蛋和魚蝦等動物性食物是此類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另一種是不完全或半完全蛋白質,所含氨基酸數量不足,而且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植物性蛋白質即屬此類。如果長期吃素,完全蛋白質得不到及時與足夠的補充,則會引起血漿蛋白降低、體重減輕、貧血、浮腫、免疫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骨折不癒合等。

低膽固醇者一定長壽?

很多中老年人為預防動脈硬化症,對動物內臟、蛋黃、肥肉等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敬而遠之。但有人指出,對膽固醇不必“聞風喪膽”。一是膽固醇有好壞之分,其中的高密度膽固醇是良性膽固醇,可預防動脈硬化發生。因此,在膽固醇總量內,如果高密度膽固醇佔大多數,即使膽固醇含量高也不會導致動脈硬化。反之,如果低密度膽固醇含量佔大多數,即使膽固醇總量不高也可以導致動脈硬化。

二是膽固醇對人體有重要和必需的一面。如類固醇激素、性激素、皮質激素、維生素D等,這些維持人體正常生理與代謝功能的重要物質,其合成的原料就是膽固醇。另外,人體的免疫功能只有在膽固醇的參與下才能發揮作用。實驗證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與癌症的發病率呈反比例關係,尤其是食道癌、直腸癌、淋巴瘤等。長期不吃高膽固醇含量食物的人,由於血液中膽固醇過低,其癌症的發病機會是膽固醇正常人的3倍。

刷牙不徹底會減壽13年

美國科學家稱,刷牙不徹底導致的牙菌斑、牙周炎問題可能加大患癌症死亡的風險。一項研究更顯示,嚴重的牙菌斑、口腔細菌問題會將患癌死亡的風險增加80%,可能減少13年壽命。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1日報道,美國科學家稱,刷牙不徹底導致的牙菌斑、牙周炎問題可能加大患癌症死亡的風險。據報道,五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有口腔感染和發炎症狀。一項研究更顯示,嚴重的牙菌斑、口腔細菌問題會將患癌死亡的風險增加80%,可能減少13年壽命。

據報道,牙周病會導致口臭、牙齦出血、嚴重則致齲齒、退縮齦以及牙齒脫落等。科學家稱這與一系列慢性疾病有關,如心臟病的部分病因是由牙齦開始出現的炎症進入血管導致的。

瑞典科學家所做的類似研究稱,口腔衛生不良可能意味著同時擁有其他一些容易引致癌症的生活習慣。

瑞典科學家從1985年開始進行了一項長達24年的研究,他們在斯德哥爾摩隨機抽取了1390名成年人進行了體檢,研究起步時所有被調查者的年齡在30-40歲,科學家將他們有可能引起癌症的生活習慣(如吸菸等)記錄在案,包括口腔健康情況,被調查者中沒有人有嚴重的牙周病,但牙齒和牙齦表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牙菌斑問題。

至2009年,已有58人死亡,其中1/3是女性,35%因患癌症而死。研究中,男性平均死亡年齡為60歲,女性則為61歲,這些死者中,女性比預期壽命短13年,男性短8.5年,所以他們被視作過早死亡。研究中女性主要是因乳腺癌死亡,男性所患的癌症種類卻不相同。去除其他因素(如是否吸菸)的影響,患有牙菌斑、牙周炎和過早死亡間的相關性仍然較高。

結語:我們能活多久不是取決於上帝,而是由自己決定的。一個人如果每天抽菸、酗酒,還妄想談什麼健康、長壽簡直就是痴人說夢。(文章原載於《都市健康人》,作者:盧色、樓雨、計線上,刊期:2012.10,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標籤: 小常識 護肝 養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baojian/mmrr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