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健康生活 >

佛教的素食養生

佛教的素食養生

素食是佛教養生之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佛教所謂素食,即不食葷腥。或許很多人覺得不吃肉身體不可能健康,但是經研究,還是發現吃素食更有利於身體健康。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佛教素食養生的原因。

佛教的素食養生

首先,素食營養豐富。人體最需要而又最重要的營養物質是糖、脂肪、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水和空氣,而人需要從食物裡獲得的營養素食裡全都有。糖不必說了,因為本來就是從植物裡提取的。脂肪能夠供給人體大量的熱量,是非常重要的營養素,脂肪酸總共有13種之多,但所有的動物性脂肪加起來只有6種,而植物性脂肪裡卻全部擁有。而且動物性脂肪為飽和脂肪,含膽固醇量多,易引起血管硬化、高血壓、心臟病,亦有利於癌細胞繁殖;植物性脂肪為非飽和脂肪,能促進膽汁酸的分泌增加,使膽固醇降低,可避免心臟病和各種血管病症。一般人所關心的蛋白質,植物中的含量也很高,甚至比肉類和蛋類都要高,尤其是黃豆和黑豆,黃豆的蛋白質含量是豬肉的兩倍多,近於雞蛋的三倍。更不用說維生素與礦物質了,植物食品的含量比肉類要高得多,所以素食者只要搭配合理,根本不會營養不良。素食食品中不會有如上所述的肉食中的種種毒素,更容易消化、吸收,且沒有副作用,可以說是人類的安全食品。

第二,素食使人聰明。《大戴禮記》雲:“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古人的這種認識逐漸被現代科學所證實。近代日本平山雄博士以科學的方法研究發現,素食者嗜慾淡,肉食者嗜慾濃;素食者神志清,肉食者神志濁;素食者腦力敏捷,肉食者神經遲鈍。根據大腦生理學上的說明,人的大腦活動力,是由腦細胞內具有正反兩種力量互動作用,在大腦之中不斷衝擊而形成的,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思考”。這樣的衝擊到了最高層,總有一方的作用獲得勝利,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決定”。但是要使大腦細胞能夠充分發揮其正反兩種作用,就必須充分供給大腦細胞所必需的養分,這種養分主要是麩酸,其次為維生素B及氧等。而食物中以完整穀物及豆類,含麩酸和各種維生素B最豐富,肉類則次之且量微。人體本身也可製造維生素B,但如果偏食肉類,血液就會變為酸性,從而損害其製造功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研究員也有類似的報道說,吃健康飲食,尤其是全麥食物能促進腦筋化合作用,創造心靈深處的安寧幸福。所以素食的人可以獲得更為健全的腦力,也才能使智慧與判斷力提高。

第三,素食可以抗癌,防治多種疾病。根據人類演化的研究顯示,我們的祖先都是天生的素食者。人類的身體結構如牙齒、腸胃等,更適合於素食。肉食動物的小腸和大腸都短,而且大腸特別地直而平滑,有利於排毒。相反地,人與素食動物的小腸長,大腸也長,來回重疊,腸壁有皺褶又不平滑,所以人們吃下的肉容易在腸中久留、腐敗併產生毒素。這些毒素與結腸癌的發生有關,另外還會給具有解毒功能的肝臟增加負荷,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第四,素食可以減肥。現代人已經認識到,“肥胖並非是福”,特別是過度的肥胖給身心都帶來了巨大的負擔,間接的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如各種心血管疾病等。而且肥胖的人行動起來十分不便,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尤其是愛美的女性更是深為肥胖所苦。因此多種減肥健身的組織與活動在全世界興盛起來。而通過素食來減肥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為素食中纖維質多,能減少消化過程中對脂肪的吸收,有助於控制體重,不會增加多餘的贅肉而發胖。

第五,素食可以美容,除體臭。對於素食的人來說,經常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何有的素食者容顏膚色紅光煥發,而有些素食者面黃肌瘦?除了各人先天的因素和所居住的環境因素外,有些素食者信仰偏激,或不懂、忽視了飲食規律,偏於某一種或幾種食物,且烹調不當,長期如此,自然就會導致身體缺乏必要的營養,引起生理上的失調,面黃肌瘦,且容易生病。其實,素食者若能遵循飲食規律,保持飲食平衡,五穀雜糧和各種蔬菜、堅果都吃一些,完全可以保證營養充足,氣色光潤。

第六,素食者耐力強。世人有一個很普遍的錯誤觀念,以為辛苦的工作須要耐久的體力,非吃大魚大肉不可。可是許多試驗證明,肉食者爆發力強,而素食者富有耐久力。在動物界,我們見到的素食動物如牛、馬、大象、駱駝等,不僅身軀壯碩,而且耐力特強。這也充分說明素食者耐力強過肉食者。

第七,素食者神清氣爽,健康長壽,不受惡報。五穀、蔬菜、水果等自然植物,得水土之養,沐日月之光,感四時之氣,種類繁多,色澤豐富,五味俱全,實為綠色、衛生、安全、健康的食品,經過適當的烹飪、搭配,不僅味道清淡、鮮美,容易消化,而且絕少毒副作用,完全可以滿足人體營養所需,吃起來令人放心、舒心,也最符合“尚淡泊”的養生之道。

通過對上文的瞭解,希望廣大朋友多吃素食,科學合理的飲食,儘量避免因為過多的食用肉食帶來的疾病。

標籤: 素食 養生 佛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jiankang/0nkmz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