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健康生活 >

患手汗症有哪些症狀?患手汗症怎麼辦?

患手汗症有哪些症狀?患手汗症怎麼辦?

手汗症不分男女都有可能發生,在東方民族的年輕人中相當常見,有家族性的可達12%。曾有見到父母均有多汗症者,4個孩子均有程度不等的多汗。許多手掌多汗患者有家族史,但並非一定會遺傳給下一代。那麼,患手汗症有哪些症狀?患手汗症怎麼辦?下面,和本站一起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錄

1、患手汗症有哪些症狀

2、患手汗症怎麼辦

3、手汗症術後會有哪些併發症

患手汗症有哪些症狀?患手汗症怎麼辦?

患手汗症有哪些症狀

1、腋窩多汗

有1/3的患者同時合併腋窩多汗,汗液易浸透衣服,腋下部位呈大片汗斑狀,因腋窩部位隱祕,容易導致該處面板細菌或真菌感染,嚴重時出現面板糜爛的情況。

2、面部多汗

這類患者較少。部位多集中在前額,汗液自上向下流淌,流入眼框和頸部,需不斷得擦拭以保持面部乾燥,多數患者還伴有面部潮紅。

3、手足生凍瘡、脫皮

手汗症患者手足出汗時多“溼冷”,手足溫度僅33℃左右,所以冬天易生凍瘡。因手足常浸於汗水中,也常出現“脫皮”現象。

4、足底多汗

有將近一半的患者同時伴有足底多汗,即便頻繁更換鞋襪也不能及時清除汗液及其異味,因此足底最容易發生面板繼發性病變,如皮炎、足癬、面板角化脫落、面板皰疹等。

5、手掌出汗

主要表現為不受外界溫度影響的雙側手掌多汗,常與情緒變化有關,精神緊張時出汗更多。輕度者僅表現手掌溼潤,重度者手掌可分泌出肉眼可見的汗珠,嚴重者會沿著手指下滴。

患手汗症有哪些症狀?患手汗症怎麼辦? 第2張

患手汗症怎麼辦

1、止汗藥

20%~25%氫化鋁與70%乙醇混合溶液是臨床上治療原發性區域性手汗症常用的一線止汗藥物。其作用機制是在面板表面使汗液稠厚、結塊阻塞小汗腺導管開口,並使汗腺分泌細胞萎縮,達到抑制汗腺分泌的目的。但是,如果長期使用常常會引起皮疹、瘙癢或疼痛等面板激惹症狀。

2、電離子滲透療法

電離子滲透療法是一種通過電流將離子匯入面板的方法,具體機制尚未闡明,推測是通過電流使粒子阻塞汗腺分泌管或使汗腺分泌管破裂,干擾汗腺功能。該法將手或腳浸入通了電流的水中,通過電流將抗膽鹼藥滲入面板內。因手腳較易浸入水中,故該方法主要適用於原發性手汗症和原發性足汗症。報道該方法對70%~80%的病人有效果,但該方法很費時,每天30~40min治療,1周至少4天,一般10~12周見效,且要長期堅持治療。Shen等採用抗膽鹼能藥物與三氯化鋁聯合先後匯入的方法治療手足多汗症,縮短了療程。該方法易引起面板過敏、乾燥和脫皮,患者不易接受,並且該法需長期治療,療效不能持久。

3、膽鹼能受體阻滯劑(抗膽鹼能療法)

其作用機制是阻斷汗腺乙醯膽鹼受體結合位點來達到抑制汗腺分泌的目的。機體內遍佈的膽鹼能受體使該方法可導致廣泛的抗膽鹼能藥物不良反應,如口乾舌燥、心動過速等,影響這類藥物的臨床應用。抗膽鹼能藥物為系統性的治療方法,常常用於全身性多汗症患者,並不適用於原發性區域性多汗症的患者。

4、肉毒桿菌毒素A阻滯療法

肉毒桿菌毒素屬於神經毒素,由肉毒梭狀桿菌產生,其中血清型A型的毒素對治療原發性手汗症效果明顯,肉毒桿菌毒素能抑制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經接頭處的乙醯膽鹼的釋放。肉毒桿菌毒素治療原發性區域性多汗症是通過區域性皮內多點注射肉毒毒素,有效率在50~90%不等,但隨時間推移,有效率逐漸下降。Perez-BernalAM等報道,注射後1月有效率可為53.6%,3個月有效率為33.3%,因此他建議注射後3月內需重新接受治療。由於該方法作用不能持久,需反覆注射肉毒桿菌毒素,因此未廣泛應用於原發性手汗症的治療。

患手汗症有哪些症狀?患手汗症怎麼辦? 第3張

手汗症術後會有哪些併發症

1、血、氣胸

氣胸是本手術術後常見的併發症。引起氣胸的原因主要與手術操作有關,多為術中膨肺排出胸腔內氣體不完全所致。術後輕度氣胸無需特殊處理,可待氣體自行吸收。

血胸術後較為少見,主要由於手術操作導致小血管破裂,術後可出現少量血胸。術後少量胸腔積血亦無需特殊處理,待其自行吸收。交感神經鏈的解剖位置毗鄰縱隔大血管,左側胸交感神經鏈靠近主動脈、鎖骨下動脈、迷走神經及胸導管,右胸交感神經鏈毗鄰腔靜脈和奇靜脈分支,術中需認清各結構的解剖位置,避免副損傷。塗遠榮等報道一例53歲患者,左胸交感神經鏈被扭曲擴張的主動脈覆蓋,術中操作難度頗大。其建議超過50歲以上者最好不做電視胸腔鏡下胸交感神經鏈切斷術。

2、霍納綜合症

霍納綜合症主要臨床表現為患側眼瞼下垂,瞳孔縮小,眼球內陷,同側額部或胸壁無汗或少汗,其發生與術中星狀神經節損傷密切相關,被認為是該術式術後較重的併發症。劉彥國等通過屍檢發現,第2肋骨中線到星狀神經節下緣平均距離為5mm,並且在顯微鏡下觀察了使用電凝切除的交感神經鏈,發現電凝引起的變性約2mm,從理論上保證了手術安全性。

在治療原發性手汗症時,手術切斷節段位於T3和(或)T4胸交感神經鏈,距離T2胸交感神經鏈距離較遠,理論上無損傷星狀神經節的可能。

3、心臟併發症

本手術最大危險在於解除交感神經對心臟興奮作用後,引起心動過緩,甚至心跳驟停。Lai等曾報道術中出現心臟驟停和術後出現嚴重心動過緩需起搏器維持的情況。因此心臟併發症被認為是本手術最嚴重的併發症。

左側交感神經鏈是支配心臟的優勢側,第1~5胸交感幹神經節分支加入心深叢及胸主動脈叢,其興奮能夠降低室顫發生閾值,切斷後對心率影響較大。大部分學者認為,這種手術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儘管存在,但一般比較微弱。

為防止術後出現嚴重的心臟併發症,術前常規行心電圖檢查,一般術前心率低於50次/分,左束支傳導阻滯為手術禁忌症。手術時注意患者心率(律)和血壓變化。手術時一般先行右側,再行左側手術,可減少甚至避免嚴重心律失常或心跳驟停發生。術後常規心電監護,及時發現病情變化。這些措施是預防術後嚴重心臟併發症的關鍵。

4、代償性多汗

代償性多汗(Compensatoryhyperhidrosis,CH;又稱轉移性多汗)是該手術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是指在患者手術治療區域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面板出汗較手術前明顯增多的一種現象,常難以預測。文獻報道,電視胸腔鏡下胸交感神經鏈切斷術治療手汗症後,代償性多汗發生率為5.3~86%。代償性多汗是目前原發性手汗症治療術後最棘手的問題,嚴重的代償性多汗是原發性多汗症患者術後不滿意因素之一。

目前,代償性多汗發生機制尚未明確。Skelley等認為可能與熱調節機制有關。林敏等則認為,正常人通過出汗調節體溫,術後手排汗量驟減,沒有去神經支配的部位,就會形成代償,因此稱代償性多汗,這可能是形成代償性多汗的關鍵。Lin等認為,術後代償性多汗可能與交感神經傳入下丘腦的負反饋資訊被阻斷有關,因此又稱轉移性多汗,保持完整的交感神經和下丘腦的負反饋是避免代償性多汗的基礎。

國內外很多學者進行了不同術式術後代償性多汗發生率的研究達成共識,就是切斷交感神經範圍越小,切斷的交感神經節節段越低,代償性多汗發生率及其程度就越低。

多節段胸交感神經鏈切斷術是早期治療原發性手汗症方法,Weksler等回顧性分析單節段及多節段胸交感神經鏈切斷術治療的原發性多汗症患者資料,通過調查問卷方式,比較兩組間患者術後代償性多汗及術後“滿意度”,發現超過一節胸交感神經鏈切斷術後患者的代償性多汗發生率明顯高於單一節段術式,術後患者對術後效果“滿意度”下降。因多節段手術術後較嚴重的代償性多汗,該手術方式已被摒棄。

5、味覺性多汗

味覺性多汗表現為聞到或見到一些特殊的食物(如辣椒等刺激性食物)頭面部等部位流汗,嚴重者汗珠可呈汗滴狀落下,其發生機制目前尚不明確,可能神經纖維錯誤連結有關,發生率約56%。

6、一過性多汗

一過性多汗,又稱“反跳”。多發生於術後1周內,表現為手掌出汗,其程度較術前嚴重或相同。可能是汗腺去交感神經支配後,效應器在1~2周內出現“敏感化”或過度敏感,引起汗腺過度分泌。其與術後存在神經殘枝鑑別在於,一過性多汗術後表現為雙側手掌大量出汗,程度與術前相同,並且觀察1周後手掌出汗症狀逐漸改善並完全消失;而術後存在神經殘枝未切斷表現為術後存在神經殘枝側手掌出汗。

標籤: 患手 汗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jiankang/81dlo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