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偏方 >

妙方除痞滿需辯證論治

妙方除痞滿需辯證論治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即使是同一種疾病,不同的證型也應該選擇不同的治法。

妙方除痞滿需辯證論治

中滿痞脹_脘腹痞滿(脾胃陰虛)方

處方:砂仁、桔梗各8克,蓮子肉、白芍、香櫞片、檀香、谷芽、白朮各10克,山藥、扁豆、茯苓、薏苡仁、沙蔘各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滋陰益氣,行滯消滿。用於反脹辨證屬脾胃陰虛型。症見脘腹痞滿,飢餓時反飽作脹,心下灼熱,嘈雜,噯氣不舒,乾嘔呃逆,飢不欲食,口乾鼻燥,精神不振,身體倦怠,言語輕微,睡眠欠佳,小便短少,大便乾結,舌紅少苔乏津,脈象弦細數。

專家點評:心下灼熱、嘈雜、飢不欲食、神疲乏力、舌紅少苔、脈細數為脾胃氣陰兩虛;飢時反飽作脹、脘痞不舒、噯氣乾嘔為中虛氣滯。治宜滋陰益氣,行滯消滿。

中滿痞脹_脘腹痞滿(氣虛血瘀)方

處方:黨蔘15克,黃芪、雞血藤各18克,丹蔘、赤芍、檀香、枳殼、白朮、茯苓各9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補氣行滯,活血化瘀。用於治療反脹中醫辨證屬氣虛血瘀型。症見胃脘久痛、刺痛,痛點固定,脘腹脹滿,飢時尤甚,或夜間胃痛,反脹較為突出,噯氣矢氣稍減,納呆食少,神疲乏力,面色不華,大便易溏,舌質晦暗或有瘀斑瘀點,或舌下靜脈粗脹,苔薄白,脈細澀。

專家點評:此乃脾氣虛弱,中虛氣滯而致腹滿反脹;氣虛血瘀而致脘痛如刺、舌質晦暗。瘀血性質屬陰,到了夜間,陽氣推動無力,更易加重氣虛和血瘀的程度,故每到夜晚,胃痛、反脹的症狀加劇。多見於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胃竇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

中滿痞脹_脘腹痞滿(脾氣虛弱)方

處方:黨蔘15克,白朮、茯苓、木香、枳殼、香櫞片各9克,炙甘草6克,陳皮3克,半夏4.5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健脾益氣,行滯消滿。用於治療反脹中醫辨證屬脾氣虛弱型。症見胃脘痞滿,間或隱痛,飢餓時脹滿尤甚,喜揉按,噯氣方舒,進食稍緩,或夜晚反飽作脹,必須坐起或下床活動才能緩解,影響睡眠。平素納呆食少,不能多食,稍有多食,則心下痞塞不適。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弦細。

專家點評:反飽作脹俗稱反脹,多發生在飢餓之時。此時食物早已消化。腹中空虛,但病人自覺脘腹脹滿不適。有的在上午11~12時發作,有的在午後5—6時出現,伴噯氣、矢氣,喜揉按等症,多於進食後反脹減輕。有的則在夜半或清晨脘腹脹悶不已,輾轉不安,影響睡眠,必須反覆揉按區域性,甚者下床活動,噯氣、矢氣之後,反脹方能緩解。該型患者納呆食少,腹脹便溏,神疲乏力為脾氣虛弱;反飽作脹,飢時或夜間尤甚,為脾虛失運,中虛氣滯。治宜健脾益氣,行滯消滿。多見於中老年人消化不良症,包括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等病。

中滿痞脹_脘腹痞滿(脾陽虛衰)方

處方:黨蔘15克,乾薑、炙甘草、白朮、萊菔子、檳榔、枳實各9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溫中暖土,理氣行滯。用於治療反脹中醫辨證屬脾陽虛衰型。症見胃脘隱痛,綿綿不已,空腹較甚,伴發明顯反飽作脹,噯氣頻頻,喜溫喜按,進食緩解。喜熱食,惡冷飲,或因氣候突然變冷而誘發;或泛吐清水,不思飲食,口淡不渴或渴喜熱飲,大便溏稀。平素四肢不溫,神疲乏力,面色淡白,舌淡胖,苔薄白,脈細弱或弦細或遲緩。

專家點評:胃脘隱痛,喜溫喜按,泛吐清水、四肢不溫為脾陽虛衰;反飽作脹,噯氣頻頻為中虛氣滯。治宜溫中暖土,理氣行滯。該型多見於十二指腸炎、十二指腸淤滯症、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pianfang/1oxo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