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中醫養生 >

小暑到 特製的攻略助您冬病夏治

小暑到 特製的攻略助您冬病夏治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今日迎來小暑節氣,也意味著盛夏已經來臨。“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正值初伏前後,空氣溼度逐步加大,天氣由乾熱轉為悶熱; 此時節,不宜赤膊,運動應避烈日,謹防“情緒中暑”。備戰“桑拿天”,你準備好了嗎?

小暑到 特製的攻略助您冬病夏治

一年之中治療“冬病”最佳時節

許多人都相信冬病夏治在入伏第一天效果最好,因此,每年入伏第一天,各大中醫院人滿為患。

其實,同一季節各地氣候相差較大,入伏第一天未必都是各地天氣最熱、陽氣最為充盛的一天,因此,冬病夏治也並非只有在入伏的一天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從小暑開始,就進入了一年之中治療“冬病”的最佳時節。

所謂“冬病”,指的是某些容易在冬季發作或者加重的疾病,比如:風溼性關節炎,這些疾病通常是由“寒邪”引起的。

三花三葉三豆三果,趕走溼邪

三花——金銀花、菊花、百合花,沖泡成茶,消暑佳品;

三葉——荷葉、淡竹葉、薄荷葉,適合沖泡、入湯;

三豆——綠豆、赤小豆、黑豆,吃一碗三豆粥,能清熱降火;

三果——西瓜、苦瓜、冬瓜,清熱消暑、涼血解毒、滋肝明目;

小暑養生口訣

小暑少動心平和,

游泳瑜珈太極歌,

苦瓜果蔬粥湯品,

規律休眠情緒穩,

夏練三伏百步走,

避暑勝地好旅遊

少動多靜

從中醫理論方面講,小暑時人體陽氣旺盛,陽氣具有護衛體表、抵禦外邪的功能。只有保護好自身的陽氣,人體才得以健康無恙。小暑時氣候炎熱,人體能量消耗較大,此時宜遵循“少動多靜”的養生原則,以免陽氣外洩太過。

每天作息應有規律,除了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勞逸結合,運動時一定要掌握好強度,避免強度過大。

夏不坐木

小暑節氣氣溫高、溼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如小區或公園裡的木椅木凳,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可是經太陽一晒,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

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誘發痔瘡、風溼和關節炎等病,因此小暑節氣時不宜在木質凳椅上久坐

艾灸補脾

太白——脾經原穴

對脾系統的保健非常關鍵,按揉、艾灸太白可以補脾,對脾虛引起的食慾不振、渾身乏力、犯困、水腫、腹脹、腹瀉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若能在脾經主時(上午9至11點)艾灸,效果更好。

足三裡——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濁

二者為氣機升降之樞機,故養脾之升要同時養胃之降,需配合艾灸足三裡。

脾應於季夏,小暑大暑時節最需艾灸,以健脾化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zhongyi/1nv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