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王陽明為何被稱聖人 一代聖人王陽明的處世之道

王陽明為何被稱聖人 一代聖人王陽明的處世之道

王陽明——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曾國藩曾這樣評價他:“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他繼承了宋代大儒陸九淵的思想,以自己的體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心學”體系,在他看來,人活於世,煩惱苦悶皆由心生,而他提出的處世五法則是引導眾人以心之力抵禦外界紛擾,重拾中庸、淡然之境。

王陽明為何被稱聖人 一代聖人王陽明的處世之道

自古以來,聖人都在為我們講述一個真理:心為天地萬物之主。王陽明也不例外,因而他說出了“其發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的深刻道理,他在《與楊仕德薛尚謙書》一文中寫道:“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說的正是心力於人的強大作用。浮世之中,總有許多人為追求物質享受、社會地位和顯赫名聲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憊不堪。他們怨天尤人、欲逃離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內心,不明白萬事以修心為先的道理。

修身養性的最高之境,在於無論面對何事都能不急不焦保持內心的寧靜。正如王陽明在《傳習錄》中提到的:“天地氣機,元無一息之停。然有個主宰,故不先不後,不急不緩,雖千變萬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無主宰,便只是這氣奔放,如何不忙?”忙碌是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的一種生活狀態。不幸的是,與身體的操勞相伴隨而來的,還有內心的忙亂急躁、焦慮不堪。所謂“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給內心留一份悠閒,而使其深受煩惱與擔憂所累,便更難在為人處世之時做到遊刃有餘、瀟灑自在。

“如今於凡忿懥等件,只是個物來順應,不要著一分心思,便心體廓然大公,得其本體之正了。”這句的意思是:如今,對於憤怒等情緒,只要順其自然,不過分在意,心體自會廓然大公,而實現本體的中正了。依王陽明之見,心胸狹隘的人,只會將自己侷限在狹小的空間裡,鬱鬱寡歡;而心胸寬廣的人,他的世界會比別人更加開闊。

王陽明所提倡的“心學”在某種程度上與道家所說的“順其自然”相仿,但相對於老莊的無為之態,王陽明推崇的是“無為之下的有為”,即以退為進大道至簡的本真心態。聖人做學問追求一種“大道至簡”的境界。人活一生也應如此。為什麼人們會不厭其煩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風光,實際上令人身心疲憊的“負擔”呢?皆因內心少了一種簡單的人生態度。與其困在財富、地位與成就的壁壘中迷惘,不如嘗試以一顆簡單的心,追求一種簡單的生活。

誠字有以工夫說者。誠是心之本體,求復其本位,便是思誠的工夫。在王陽明看來,人的本心就是真,這世上只有兩樣事,一件為真,一件為假。求真必然務實,求假自然務虛,虛實之間,體現的不僅是對人的態度,更是對自己的認識。糊弄別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難。這是個物慾橫流、爾虞我詐的社會,當我們想盡一切方法武裝外在的自己時,卻往往忽略了禦敵最強大的武器其實就藏在每個人的胸膛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1kny3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