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6年連喪3子朱元璋心如刀絞皇位給老四有何擔憂

6年連喪3子朱元璋心如刀絞皇位給老四有何擔憂

遠大的志向是熊熊燃燒的大火,可生命卻很無常。自洪武十年(1377年)朱標二十二歲起,朱元璋就讓這個太子開始學著管理朝政。也就是說每份奏章都要先讓太子朱標處理,然後奏報他。二把手是最難當的。如果一把手是個玩物喪志、吃喝嫖賭的角色,二把手相對還有點空間。如果一把手是把利劍,二把手就只能是團棉花了。剛柔組和是政治場上的最佳組合。也只有這樣的組合才能長期合作共事。朱元璋還諄諄調教他:“我之所以要你每天和群臣見面,聽奏報、批閱檔案,是讓你學習管理國家。你要記住幾個原則:

6年連喪3子朱元璋心如刀絞皇位給老四有何擔憂

1、仁。只有懷著一顆仁義之心才不會在處理問題上簡單粗暴;

2、明。明事理才會看到問題的本質,不至於被奸臣所迷惑;

3、勤。只有勤勤懇懇,才不會在安逸中喪失鬥志;

4、斷。遇事有自己的主見,才會不斷創新,才會不受束縛。我自從當皇帝以來,從沒偷過懶,一切事務,惟恐處理得毫髮不當,有負上天託付。天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安息,這是你天天看見的。你能夠學我,照著辦,才能保得住天下。”

儘管說了這麼多,但朱標畢竟是協助朱元璋管理朝政。而且朱標這個人又特別仁慈,所以即使有些事覺得和父親有看法,也頂多是爛在肚子裡,成了個政治垃圾桶。聽話、當乖孩子,是他最大的優點。每一個強勢的家長,也絕對不會放手讓自己的孩子單獨處理問題,總是指手畫腳、遙控指揮,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兒女。其實教育的最好方式就是放手,偏偏朱元璋緊緊攥住權利和太子的手不丟,讓太子很為難、很窩囊、很憋屈卻還得裝出來很愜意、很受用的樣子。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朱標到陝西巡視,同時想讓他看看西安是否適合作為都城。當時,朱元璋以應天為南京、開封為北京,臨濠為中都。御史鬍子祺卻推薦以西安為都,認為“舉天下莫關中若也”。另一方面,駐守在陝西的秦王朱樉犯了多次過失,已經被召回京師。派朱標去陝西,也是想讓朱標趁機調查一下秦王的言行。朱標巡視歸來後,獻上了陝西地圖,又替秦王說了一些好話,朱元璋才放朱樉回西安。這也看出朱標是不願意為難任何一個弟弟的。災難來得毫無徵兆。朱標從陝西回來後不久就開始生病,最後於次年四月撒手塵寰。太子的突然離世,讓65歲的朱元璋傷心不已。更為不幸的是,三年後,洪武二十八年三月二十日,秦王朱樉也患病身亡。此時朱元璋已經68歲高齡。

可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遠未結束。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三月十二,晉王朱棡也病逝。朱元璋這時已經71歲。風燭殘年,悲涼不已。接二連三的打擊,讓朱元璋迅速衰老。對晉王的死,他尤其悲痛。這是繼秦王去世後對他的又一個無情重創,朱元璋在感情上一度低落頹廢。為哀悼晉王辭世,朱元璋輟朝三日,舉國默哀。不久朱元璋便命晉世子朱濟熺繼承了晉王之位。秦王死後,晉燕二王成為北方的一二號人物。現在晉王也死了。燕王已經是39歲的藩王,在實力上,其他諸王也無法與他抗衡。而且,朱棣又第二次北征,再次樹立了威信。

原因是,洪武二十九年二月二十三日,在邊境上巡邏的騎兵發現道路上有脫落遺失的車輪,寧王朱權馬上將這一情況報告給了朱元璋。朱元璋認為這是蒙古騎兵仍在邊境活動的證明,蒙古兵很有可能再次騷擾邊境。而且朱元璋認為:“胡人特別狡猾。這是主動示弱,迷惑我軍。他們是提前設好了埋伏,在等我們上當。千萬不能出擊。

”於是命令燕王朱棣選精卒壯馬奔赴大寧、全寧,觀察敵情。三月,燕王朱棣再次率師出塞北征。軍行至徹徹兒山與蒙古軍隊發生戰鬥。蒙軍首領“孛林帖木兒”等數十人被俘。明軍乘勝追至兀良哈禿城,又與蒙軍“哈刺兀”等人發生戰鬥,明軍再次取勝。三個哥哥的相繼去世,出征打了漂亮仗,讓朱棣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成為無可爭議的藩王之首,無人能與他比肩。

而這時皇上朱元璋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威武的洪武大帝將要退出歷史舞臺。大明帝國的朝政眼看就要改弦易轍,新皇帝會對叔叔們悉心照顧嗎?一切的一切都成為變數。對於新皇帝的人選,朱元璋左右為難。按照程式,該朱允炆當。但朱允炆卻很文弱,能否擔起這幅擔子,朱棣實在太強大。可若是給了朱棣皇位,又怕開了這個頭,將來皇子們會刀兵相見,自相殘殺。在將皇位給老四朱棣還是孫子朱允炆的問題上,朱元璋破費腦子。最終,他還是心存幻想,覺得不該開這個頭,亂了祖宗章法。

朱棣會甘於臣服於自己的侄子嗎?劍拔弩張、刀光劍影的皇室宮鬥,一觸即發。事實證明,朱元璋最後關頭,安排的接班人朱允炆,最終還是沒能保住皇位。朱棣,這個讓朱元璋左右為難的皇子,最終還是沒有聽他老子的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486k7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