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唐朝著名的父子名將:高舍雞和他的兒子高仙芝

唐朝著名的父子名將:高舍雞和他的兒子高仙芝

眾所周知,唐朝時期,高句麗是大唐的屬國,在征服高句麗後,有一批奴隸跟隨唐軍來到大唐。眾多奴隸當中有一位叫做高舍雞的人,他是個了不起的高句麗人,後來成為了唐朝將軍,他的兒子叫高仙芝,後來成為了唐朝著名名將。

唐朝著名的父子名將:高舍雞和他的兒子高仙芝

《舊唐書》中記載高舍雞是高句麗人,668年高句麗滅亡後,高舍雞內遷至中原,在河西軍從軍,後來在唐帝國的西域地區累任至四鎮十將、諸衛將軍。高句麗人尚武,在唐境內形成多處武人集團。

高句麗人強悍善戰,朝鮮半島三國鼎立的時候,高句麗和百濟聯合進攻新羅,新羅不能抗衡轉而要求唐政府保護。唐朝趁機吞併高句麗和百濟,封新羅王。就在這個時候,高姓家族被遷往中原,其中有後來的高舍雞。

高舍雞有子高仙芝,高仙芝是大唐非常著名的將軍。少年時高仙芝隨親父至到安西,因父親有功被授予遊擊將軍。20餘歲時即拜為將軍,並與父親班秩相同。高仙芝先後在安西四鎮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手下任職,未受到重用。後來夫蒙靈察擔任節度使時,發現了高仙芝的才幹,一再提拔重用。到了開元末年,高仙芝已官至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

天寶六年三月,唐玄宗下制,以安西副都護、都知兵馬使、充四鎮節度副使高仙芝為行營節度使,率軍萬人,征討小勃律。由於這次行軍要翻越雄偉的蔥嶺,所以高仙芝在出徵前做了充分的準備。

高仙芝兵分三路,會攻吐蕃在中亞的陣地連雲堡:一路由疏勒守捉使趙崇玼統3000騎兵從北谷向吐蕃連雲堡;一路由撥換守捉使賈崇瓘統領,自赤佛堂路南下;一路由高仙芝與中使邊令誠率主力從護密國南下。三路兵馬約定於七月十三日辰時在連雲堡下會合。

三路兵按時出發,如期抵達。此番大獲全勝。唐軍繳獲戰馬千餘匹,衣資器甲數以萬計。

高仙芝準備乘勝追擊,但邊令誠認為孤軍深入敵境過遠,懼而不敢進。高仙芝遂讓邊令誠率老弱士卒3000留守連雲堡,親率大軍繼續前進。又過了三天,阿弩越城守軍果然派人前來請降。次日,唐軍順利進入城中。入城以後,高仙芝先令將軍席元慶、賀婁餘潤率兵先修橋樑、道路。為了避免強攻造成大的傷亡,高仙芝決定用“假途滅虢”之計智取孽多城。次日,高仙芝令席元慶率1000餘眾行至小勃律首府孽多城下,對小勃律王說:“不取汝城,亦不斫汝橋,但借汝路過,向大勃律去。”城中有五六個首領,皆死心塌地投靠吐蕃。但高仙芝對此也早有準備,席元慶依計而行,果然俘獲小勃律眾大臣。小勃律王及吐蕃公主慌忙逃入石窟躲避,使唐軍一時無法找到他們的蹤跡。高仙芝率唐軍主力到達後,首先處死了那五六個首領,然後急令席元慶率軍砍斷通往吐蕃的藤橋。藤橋離孽多城有六十里,席元慶在日落時終於將藤橋砍斷。藤橋剛砍斷,吐蕃兵馬已至婆夷水東岸,但橋已砍斷,這座藤橋長有一箭之地,修復需要一年的時間,吐蕃兵馬只得隔水觀望,束手無策。接著,高仙芝又派人招諭小勃律王,小勃律王得知吐蕃兵眾被隔在水東,援軍路絕,生路無望,只得攜公主出降,其國遂平。自平定了小勃律國之後,唐軍聲威大震,“拂菻、大食諸胡七十二國皆震懾降服。”

八月,高仙芝押著小勃律國王和吐蕃公主經赤佛堂路凱旋而歸。

天寶八年,高仙芝入朝,加特進,兼左金吾衛大將軍同正員,一個兒子也被授五品官。

同年十一月初五,吐火羅葉護失裡怛伽羅上表朝廷說:“師王親附吐蕃,困苦小勃律鎮軍,阻其糧道。臣思破凶徒,望發安西兵,以來歲正月至小勃律,六月至大勃律。”高仙芝奉命出軍。從安西到竭師國的距離還要遠於小勃律,由於有了第一次遠征的經驗,高仙芝這次準備更加充分,加上形式對唐軍有利,唐軍的行軍雖然艱苦,但卻很順利。天寶九年二月,高仙芝擊敗了竭師國的軍隊,俘虜了竭師王勃特沒。三月十二日,唐廷冊立勃特沒的哥哥素迦為朅師王。

經過這兩次的征戰,使唐朝在對吐蕃的戰爭中取得了全面勝利,唐朝也發展到了其頂峰。同時高仙芝也為自己贏得了極大的聲譽,被吐蕃和大食譽為山地之王。高仙芝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的一個弱點就是貪婪。

天寶年間,在一派歌舞昇平聲中,唐玄宗開始不願過問政事,委政於李林甫、楊國忠等奸佞之人,一味縱情享樂,政治日趨腐化。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祿山以討楊國忠為名,從范陽發兵15萬,號稱20萬,南下反唐,向洛陽、長安進攻。唐玄宗驚恐,急派入京朝見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趕赴洛陽募兵迎戰。又倉猝部署對安祿山的全面防禦。十二月,安祿山率眾從靈昌渡過黃河。由於叛軍皆是精銳部隊,所到之處無不披靡。封常清雖然善於用兵,但所募之兵皆是市井之徒,無法與叛軍急鋒,連戰連敗,叛軍很快便攻下洛陽。封常清率殘部遲守陝郡時,陝郡太守竇廷芝已逃往河東,城中吏民皆已逃散。

玄宗聽說封常清兵敗,便削其官爵,讓他以白衣在高仙芝軍中效力,高仙芝命封常清巡監左右廂諸軍,以助自己。高仙芝率軍東征時,監軍邊令誠曾向高仙芝建議數事,高仙芝不從,使邊令誠懷恨在心。高仙芝退守潼關後,邊令誠入朝奏事,向玄宗反映了高仙芝、封常清敗退之事。玄宗聽了邊令誠的一面之辭大怒不已,派遣邊令誠赴軍中斬高仙芝與封常清。

十八日,邊令誠到潼關,先將封常清斬首,暴屍於蘆葦之上又帶100名陌刀手,對高仙芝宣示敕書,隨後高仙芝在無奈之下被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946g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