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蔣介石兵敗大陸兩個最主要原因:內部派系鬥爭

蔣介石兵敗大陸兩個最主要原因:內部派系鬥爭

關於蔣介石為何兵敗大陸一直以來就是史學愛好者十分關注的話題。以往的研究者多是從蔣介石個人的、主觀的方面找原因,認為是他的謀略不足和剛愎自用導致其在大陸的徹底失敗。但是近年來出版的一些專著和新公佈的史料對這種觀點提出了質疑和挑戰,為重新認識蔣介石重新理解現代史提供了新的視角、新的觀點、新的理論。

蔣介石兵敗大陸兩個最主要原因:內部派系鬥爭

蔣介石從北伐戰爭開始到抗日戰爭結束,縱橫開闔、叱吒風雲,削平各方軍閥,基本上統一中國。抗日戰爭中內聚國力、外爭援助,苦撐八年,取得全面勝利。沒有超人的謀略、智慧和勇氣是不可能創造如此輝煌功績的。

如果說抗戰勝利前的蔣介石是膽識過人、聰明睿智之人,那抗戰勝利後的蔣介石就變得剛愎自用、愚蠢武斷似乎不合人性,也不合邏輯。如果說毛澤東的智慧比蔣介石高出許多也不符合歷史真實。毛澤東和紅軍從遵義會議後到抗戰爆發一直被蔣介石圍追堵截,在陝北很難生存,甚至到了同意接受國民政府改編的地步;毛澤東在抗戰結束之初對打敗蔣介石很缺乏信心,以致於在國共和談之後準備把黨中央搬到江陰去辦公。

那麼蔣介石被毛澤東打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是“時勢”,是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出現了逆轉,時勢對蔣介石和國民黨不利而對毛澤東和共產黨有利。如果沒有時勢的發展變化毛澤東即使再有智慧也不可能打敗蔣介石。而所謂時勢變化就是"實力"的變化,這種實力主要是指的軍事實力。抗日戰爭"百團大戰”當中羊角堖戰鬥八路軍129師集中4個主力團殲滅不了日軍一個500人的大隊,究其原因何在,主要是武器裝備差距太大。如果說小米加步槍能夠戰勝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為什麼戰勝不了日軍,其中道理不言自明。

導致國民黨蔣介石迅速失敗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內部原因即軍隊內部的派系鬥爭,導致部隊戰鬥力大大降低;二是蘇聯支援和援助中共軍隊,使得中共軍隊的戰鬥力迅速提高。

一、國民黨軍隊內部的派系鬥爭

國民黨軍隊的派系鬥爭由來已久,是伴隨著國民北伐戰爭前黨軍的建立而同時出現的。北伐戰爭前建成的8個軍就屬於不同派系:

何應欽第1軍屬於屬於蔣介石嫡系部隊;

譚延闓第2軍屬於建國湘軍;

朱培德第3軍屬於滇軍;

李濟深第4軍屬於建國粵軍;

李福林第5軍屬於粵軍;

程 潛第6軍屬於湘軍;

李宗仁第7軍屬於桂軍;

唐生智第8軍屬於湘軍。

此外還有馮玉祥的西北軍和閻錫山的晉綏軍也屬於國民黨軍系列。隨著北伐的勝利,蔣介石收編了大量的各地軍閥部隊,嫡系部隊中央軍迅速壯大,成為國民黨軍中最強大的一支,1928年底達到50萬人;馮玉祥的西北軍達到42萬人,閻錫山的晉綏軍和李宗仁白崇禧的桂軍都達到20萬人;張學良的東北軍易幟後也加入國民黨軍,人數達30萬,而且裝備精良,擁有強大的海軍和空軍。這5大派系成為國民黨軍隊當中最為強大的力量,成為主導國民黨命運的主要力量。此外還有川軍、滇軍 、黔軍、回軍等小的派系。

這些地方軍隊雖然表面上都是國民黨軍,但是獨立性極強,政治經濟軍事完全獨立,對於中央政府的軍令政令基本上置之不理,我行我素。蔣介石和國民黨只是名義上統一了中國,實質上的統一始終沒有實現。

1930年蔣、馮、閻、李白4大派系爆發中原大戰,最終蔣介石在張學良的支援下取得勝利。馮玉祥下野,西北軍被蔣介石分化瓦解。閻錫山、李宗仁、白崇禧雖然也宣佈下野,但不久以後又重新掌握軍隊,稱霸一方,只有馮玉祥由於心胸狹隘失去軍心再沒能重新掌握西北軍。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事變,張學良無心抵抗,一潰千里,放棄東北全境,撤入關內,遭到國人唾罵,被迫辭職出洋考察。以往一直宣稱是蔣介石下令不許抵抗,真是冤枉了他。當時張學良在軍事上有完全的自由,蔣介石無法干涉,東北淪陷只是張學良一人所為,這一點張在晚年的談話中也是承認的。

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的6年間,蔣介石的主要軍事行動是圍剿紅軍,把紅軍壓縮到陝北這片貧瘠狹小的地區,使得紅軍生存非常困難。同時借追剿紅軍之機降服貴州軍閥王家烈,把勢力滲透進雲南四川。1936年發生西安事變,事變後張學良被囚禁,東北軍被蔣介石改編,從此和西北軍一樣四分五裂、失去統一領導。

抗日戰爭中,各派系之間都能以民族大義為重,捐棄前嫌、共赴國難,抵禦外侮,軍隊達到空前的團結,戰鬥力大大提高。中央軍、桂軍、西北軍、川軍、滇軍、東北軍都有出色的表現,出現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到抗戰結束時,在國民黨的102個正規軍中雜牌軍有49個,佔到近一半:

晉軍【含傅作義、商震部】11個軍、分別是19軍、23軍、32軍、34軍、35軍、43軍、61軍、83軍、暫3軍、騎1軍;

川軍9個軍:20軍、24軍、41軍、44軍、47軍、50軍、56軍、72軍、95軍;

西北軍7個軍:30軍、40軍、55軍、59軍、68軍、77軍、新8軍;

東北軍5個軍:12軍、49軍、51軍、53軍、96軍;

粵軍5個軍:62軍、63軍、64軍、65軍、暫2軍;

回軍4個軍:11軍、81軍、82軍、騎5軍;

桂系軍3個軍:7軍、46軍、48軍;

滇軍3個軍:58軍、60軍、93軍;

陝軍2個軍:22軍【井嶽秀陝軍】38軍【楊虎城陝軍】

抗日戰爭勝利後,外患解除,內亂又起,各軍事派別之間的矛盾鬥爭重新升溫,並且日益尖銳。由於蔣介石在派系鬥爭中姑息縱容中央軍,限制打壓雜牌軍,致使派系鬥爭愈演愈烈,嚴重削弱了國民黨軍的戰鬥力。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師以上的重大起義60餘起,起義兵力達114萬人,加上投誠和接受改編的部隊,總數達到180萬人,佔到國民黨軍總兵力的近40%,其中絕大多數是雜牌軍。

派系鬥爭對國民黨軍隊的戰鬥力產生了嚴重影響:

第一、蔣介石懷疑、壓制、打擊雜牌軍將領,致使其各懷異志、離心離德,軍心動搖。

由於對張學良的懷疑,蔣介石沒有采納啟用張學良統帥東北軍收復東北的建議。張學良的確是收復東北的最佳人選,在東北的威望影響無人能比。蔣介石沒有選擇張學良而是任用自己的親信熊式輝,這個錯誤決定為東北慘敗埋下了伏筆。

對桂系李宗仁和白崇禧剝奪軍權、限制其勢力發展。把李宗仁從第5戰區調到北京行轅,而且多加掣肘,使李宗仁非常氣憤。把白崇禧調任有名無實的國防部長,讓他坐冷板凳,而用陳誠擔任總參謀長指揮作戰。李白都是傑出的軍事指揮人才,能力應在陳誠之上,但由於不是嫡系蔣介石不但不敢放手使用,而且處處防範,積怨越來越深。49年蔣介石被迫下野主要是受李白二人的逼迫。

對於西北軍將領同樣遭到排擠,剝奪軍權。孫連仲、孫蔚如先後被明升暗降,離開自己的部隊。使得西北軍將領普遍對蔣介石心生怨恨,產生另尋出路的想法。在解放戰爭中西北軍是起義投誠最多的,是造成國民黨軍隊迅速失敗的重要因素。

對於滇軍蔣介石所採用的手段就更加陰險狠毒了,1945年10月發動事變,以軍事手段逼迫龍雲交出軍政大權,軟禁南京。

第二、由於中央軍與雜牌軍矛盾很深,雙方在戰場上缺乏配合,甚至見死不救,導致許多部隊被殲滅。

1946年9月在魯西南戰役中整編第3師趙錫田被圍,劉峙命令41師、47師、55師、68師增援,但這些雜牌軍懼怕被殲,行動緩慢,致整3師全軍覆沒,趙錫田被俘。

1947年7月整編第66師被圍於羊山集,兵團司令官王敬久命令雜牌部隊劉汝明的整編第55師馳援,但劉部行動遲緩,坐視66師被全殲。

孟良崮戰役中,整編74師被圍,周圍部隊互相觀望,就連同是中央軍的李天霞都不積極救援,致使74師全軍覆沒。正如張靈甫所言:"勇者任其自進,怯者聽其裹足;犧牲者犧牲而已,機巧者自為得志;彼此多存觀望、難得合作,各自為謀、同床異夢"。

淮海戰役中黃百韜兵團被圍,同樣情況再次上演,邱清泉、李彌兩兵團救援不力,致使黃兵團被全殲。

在解放戰爭中中共軍隊使用圍點打援戰術屢戰屢勝,就是看透了國民黨軍缺乏協作配合這一致命弱點。

第三、許多雜牌軍與蔣介石離心離德、心懷怨恨,在關鍵時刻倒戈起義,導致許多重大戰役的失敗。

1945年10月邯鄲戰役中,新8軍軍長高樹勳起義,致使第40軍被殲,軍長馬法五被俘。

1947年2月萊蕪戰役中,整編46師師長韓練成通共,致使國民黨軍6萬人被殲。

1948年9月濟南戰役中,整編96軍軍長吳化文起義,導致濟南失守,王耀武被俘。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中,第三綏靖區何基灃、張克俠起義,導致黃百韜兵團被圍殲;第12兵團85軍110師師長廖運周率部起義,打亂了12兵團的突圍計劃,導致12兵團被全殲。

第四、許多雜牌軍將領心存異志,見風使舵,看到國民黨蔣介石大勢已去,紛紛起義投誠。

起義投誠最多的是西北軍:新8軍、96軍、55軍、77軍、38軍先後起義或投誠;東北軍51軍、53軍投誠;川軍24軍、28軍起義;滇軍大部起義;回軍【82軍】陝軍【22軍】各一個軍起義;閻錫山晉軍和李宗仁白崇禧桂軍大部被殲。

1949年1月傅作義率所部25萬人接受和平改編,為以後大規模、成建制的部隊起義投誠開了先例。此後董其武、陶嶽峙、劉文輝、鄧錫侯、盧漢、程潛等等紛紛效法,上百萬國民黨軍投入中共陣營。

如果沒有派系鬥爭蔣介石不會這麼快就被中共軍隊打敗。從表面上看國民黨軍隊數量很大,有400多萬,其中中央軍只有200萬左右,其他的雜牌軍隊與蔣介石貌合神離,對共軍作戰並不積極,一味敷衍。如果國民黨軍能像抗戰時期那樣團結,國共兩黨誰勝誰負就很難說了。

二、蘇聯對中共的軍事援助

1945年8月蘇聯出兵佔領中國東北,由於國民黨在東北沒有任何政治軍事基礎,使得東北地區出現了政治真空。中共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迅速抽調10萬軍隊挺進東北。蘇聯紅軍為他們提供了30—40萬隻步槍、1萬多挺機槍以及火炮、坦克、飛機等大量武器裝備,使部隊迅速發展到30多萬人,武器裝備也大大改善。

蔣介石對東北的戰略地位也十分清楚,但當時國民黨軍隊大都部署在華南、西南地區,陸地交通又多被中共軍隊阻斷,一時很難進入東北,直到1945年11月才由美國海運在秦皇島登陸,並先後攻佔山海關、錦州等地。面對國民黨軍的進攻,毛澤東在蘇軍的支援下決定在四平和國民黨軍大打一場。四平保衛戰於1946年4月開始,歷時一個月,雙方都投入精銳主力參戰。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陣地戰,武器彈藥消耗非常巨大,如果沒有蘇聯紅軍的大力援助,是不可能堅持這麼長時間的。

四平保衛戰最終以中共軍隊的慘敗而結束,林彪的主力部隊大都被打殘,一路潰退到松花江以北,這是林彪軍事生涯當中最黑暗的日子。如果國民黨軍兵力充足,完全可以打過鬆花江把林彪攆到蘇聯去。林彪率領10多萬殘兵退入北滿以後,非但沒有一蹶不振反而迅速崛起,1947年9月發展到48萬人,12月猛增到73萬人,1948年更進一步發展到105萬人。編成12個野戰縱隊、14個獨立師、3個騎兵師、1個炮兵縱隊、1個鐵道縱隊。

林彪迅速崛起的奧祕何在?這百萬大軍的精良裝備從何而來?在既不靠繳獲(遼瀋戰役前林彪部隊繳獲很少)又無大規模軍工生產(1948年以前)的情況下只能是依靠外援,也就是蘇聯的幫助。

從1946年開始,蘇聯與美國的矛盾進一步加劇,和國民政府的關係也很緊張。為了遏止美國在中國尤其是東北發展勢力,蘇聯大力扶持中共。從秋天起斯大林下決心將存放在蘇聯境內的日偽軍90萬人的武器裝備全部交給東北民主聯軍,使林彪迅速武器裝備起武器精良的5個主力縱隊,還裝備起15個獨立師、4個獨立旅、13個騎兵團及大批後備兵力,全部兵力達到64萬人。1947年初蘇聯又將存放在滿洲里的一大批日軍重型裝備全部移交給東北野戰軍,同時還幫助中共在中蘇邊境建立了6個大型兵工廠,這些兵工廠(加之蘇聯控制下的大連兵工廠)後來為中共軍隊生產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到1948年,東北野戰軍的武器裝備已經十分完備、彈藥充足,火炮配備明顯超過國民黨軍的水平。完全具備了發動一場大的戰役全殲東北國民黨軍隊的實力,如果沒有這些精良充足的武器裝備,一次戰役殲滅敵人幾十萬人的重兵集團是完全不可能的。東北戰場中共軍隊對國民黨軍隊是以強勝弱、以眾擊寡的戰爭,打勝是在情理之中,打敗才屬意料之外,並不存在多麼高超的指揮藝術。

蘇聯的援助不僅支援了東北野戰軍,也大大地支援了華東、華北戰場,而以華東戰場受益最大,蘇聯控制下的大連巨大的兵工廠直接通過海道支援了華東戰場。華東野戰軍能夠取得驕人的戰績,蘇聯的支援是重要因素。華北野戰軍和西北野戰軍戰績平平,主要是因為得到的援助較少,武器裝備較差。

蘇聯的援助在國共兩黨的戰爭中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迅速改變了雙方軍隊的力量對比,使得勝利的天平很快偏向了共產黨一邊。當時的中國是一個貧窮的大國,軍工生產能力十分有限,主要的武器裝備全靠外援。因此,誰爭取的外援多誰就能在戰爭中取勝,反之就要失敗。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爭中能夠苦苦支撐,並最後取得勝利,主要是依靠美英蘇等盟國的大力支援(抗戰開始蘇聯給國民黨裝備了4個突擊軍,抗戰後期美國又為其裝備了45個美械師);而國民黨軍隊在抗戰勝利後迅速被共產黨軍隊打敗,是因為它失去了盟國(主要是美國)的支援。

蘇聯由於意識形態和地緣關係,對中共的支援是堅決和有力的,只有過很短暫的猶豫和搖擺;而美國對國民黨的援助卻始終搖擺不定、時好時壞,最終在1948年冬停止了對蔣介石的援助。

眾所周知,現代戰爭打的是武器裝備、打的是後勤保障。國共兩軍從1945年9月就開始進行內戰,在一年多的時間裡中共在關內失去了佔領的所有的大中城市,在關外失去了松花江以南的所有大中城市。當時中共軍隊也不是不想守,而是守不住。守淮陰、漣水、四平、石家莊等都沒有守住,說明什麼?說明武器裝備不如國民黨軍,戰鬥力不行;1947年下半年攻打四平、南麻、臨朐攻不下來,說明部隊裝備雖然改善了但缺乏攻堅經驗,不能打大的攻堅戰;1948年開始,幾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說明部隊的裝備水平和戰鬥力都超過了國民黨軍,這時國民黨的徹底失敗也就只是個時間問題了。

在裝備水平相差比較懸殊的情況下,戰場上的主動權只能掌握在裝備比較好的一方;在裝備水平相當的情況下,主動權掌握在謀略高的一方。1948年以後國民黨軍隊在東北、華北戰場被共產黨軍隊打得一敗塗地,主要就是輸在武器裝備上,而不是謀略上。蔣介石也不是沒有戰略眼光,而是內戰後期實力嚴重下降,加之將帥不和,許多正確的戰略構想無法實現。1948年初他就預感到東北、華北都守不住,勸說衛立煌、傅作義向關內和江南撤兵,試圖保住半壁江山,但二人不聽勸說,最終導致遼瀋、平津戰役失敗。

許多人至今還醉心於“小米加步槍”的神話,忽視戰爭規律,自欺欺人。如果“小米加步槍”能夠打敗蔣介石美式裝備的幾百萬軍隊,那為什麼抗日戰爭中中共軍隊連一個大隊的日軍都殲滅不了?是共產黨不抗日不想打嗎,當然不是,是武器裝備不行打不了。那時共產黨軍隊真是“小米加步槍”,所以不能打大的殲滅戰,只能打游擊戰;解放戰爭後期是“機槍加大炮”,是裝備精良的精銳之師,所以能夠打敗蔣介石的幾百萬軍隊。如果這時中共還是“小米加步槍”,就只能等著被蔣介石任意宰割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nm7mk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