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張學良:走了五步臭棋丟掉東北 最後一生被軟禁

張學良:走了五步臭棋丟掉東北 最後一生被軟禁

《少帥》熱播後,關於張學良的話題越來越多了。回看歷史,張學良走了三步臭棋,結果把自己逼進了死衚衕,軟禁終生,也成為全國人民眾矢之的,罵不絕口。

張學良:走了五步臭棋丟掉東北 最後一生被軟禁

第一步臭棋:服從南京政府

張作霖1928年6月被日本人炸死,張學良在張作相等人的支援下,年紀輕輕就當了東北軍的家,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開始了他對東北的統治,上任不久,張學良宣佈服從南京國民政府,並向國民政府發出《絕不妨礙統一電》,易幟之舉從形式上完成了中國的統一。但是,這種統一的基礎是非常不牢固的,無論蔣介石還是張學良,都是各懷心腹事。

不久,張學良即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東北邊防司令長官,陸海空軍副司令,這時候他才28歲。

如果張學良不服從國民政府的統一,就沒有必要在日本侵佔東北三省的時候請示蔣介石,而是要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去做決定。

第二步臭棋:要搶回中東鐵路

張學良當家不久,年輕氣盛,也想揚名立萬,發動“中東鐵路事件”,當然本質上這是一次反侵略的愛國戰爭。

1990年張學良向唐德剛作口述時,是這麼給自己下的定論,“我跟俄國人打仗,是很自不量力呀。”當年年輕氣盛的張學良“很想施展一下子”,於是1928年希望能通過戰爭把掌握在蘇聯人手中的東清鐵路權、電話權和電報權統統收回,結果導致一場慘敗,東北軍死傷及被俘9000餘名(傷亡2000名,被俘7000餘名);蘇聯方面,蘇軍被擊斃143人,失蹤4人,受傷665人。而且扎賚諾爾、滿洲里、海拉爾被蘇軍攻陷。最終藉助美英調停,方才阻止局勢的進一步惡化。對於年輕氣盛的張學良而言,在這場戰爭投入的都是東北軍的精銳,因而這場戰爭失敗的打擊是巨大的。

對於東北軍內部來講,這是少帥主事後的第一戰,敗的如此慘烈,很多人開始懷疑他的能力

第三步臭棋:擁兵入關

1930年,馮玉祥和閻錫山聯合反蔣,中原大戰爆發。

9月18日,張學良通電擁蔣,入關參戰,將平津地區和河北北部納入勢力範圍,這無疑是張學良人生之中的一個輝煌時期。當然,這場戰爭中不得不提一個對後來局勢影響重大的人物“倒戈將軍”石友三。石友三當時在馮玉祥麾下,張入關參戰後,石友三見狀立即通電響應張學良,率部割據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地區。次年,張將石友三部編為國民革命軍十三路軍,石友三任總指揮,軍部駐邢臺,全軍6.4萬人。但石友三對此仍有不滿,圖謀奪取整個華北地區,因此埋下禍根。

1931年7月18日,石友三在張學成(張學良表弟)等人的鼓動下,接受汪精衛廣州國民政府的任命,出兵反對張學良。出兵後,石友三旋即遭到蔣介石和張學良的南北夾擊,7月31日,全軍覆滅。石友三逃往山東德州,託庇於韓復榘麾下。這場戰爭是20萬東北軍精銳入關的直接原因。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發生。

第四步臭棋:錯用熙洽

九一八事前前夕,當時日本已通過日俄戰爭奪取了旅順、大連和滿洲鐵路沿線並派兵駐紮,實際控制了遼寧省東部地區,關東軍主力1萬餘人,事後朝鮮增援3萬餘人,排除準軍事力量,共4萬餘人。而東北軍的駐防是,關內至錦州一線19萬人,為東北軍主力;遼寧(其實是遼西)主要是瀋陽正規軍1萬5,加上地方軍事力量保守約3萬;吉林駐軍正規東北軍5萬5千人(包括東北地區唯一一個重炮團),加上地方軍事力量保守估計約10萬;黑龍江駐軍正規軍1萬5千,加上地方準軍事力量約2萬。這裡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問題,就是與日軍直接對抗的遼東地區駐軍只有1萬多正規軍,而與之相接的兩個地區吉林和錦州卻放上了近30萬的龐大兵力,特別是吉林的10萬大軍,基本佔了東北的三分之二還多。加上以兩地背靠的張控制的察哈爾、熱河地區為縱深,形成了一個口袋。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張學良這個計劃最大破綻就是算漏某類人的二心。他也許正在欣慰的看著事態正如他預計的一步步發展的時候,吉林省的總官愛新覺羅熙洽為了復辟滿清投靠日本了,這直接導致張學良用來張網的近10萬大軍(排除少數抵抗力量)反倒成了對方對付他的利刃,成為日軍侵佔東北的先鋒和主力(因為防範錦州東北軍主力,日軍主力根本不敢北上,而侵佔整個東北大部靠的都是這些投降部隊改的偽軍)。估計張學良知道這個訊息後第一反映絕對是啞巴吃黃蓮,釣魚沒想到連魚竿都被魚吞了,如果不是其中的關鍵無顏對國人道,估計他絕對會振臂高呼“熙恰誤我,滿遺禍國”了。事情到了這一步,一切就不是張學良能控制的了,於是東北局勢終於如大廈將傾呼啦啦一洩不可收拾。

熙洽(1883年——1950年),遼寧省瀋陽人。姓愛新覺羅氏,是清太祖努爾哈赤親兄弟莫爾哈齊的後裔;辛亥革命時,熙洽曾經參與宗社黨的復辟活動,致力於恢復清朝統治。他的一句名言就是“(中國)這是什麼國家,我的國家是清王朝,早亡了”。他曾發誓說:“為恢復清朝的統治,就是肝腦塗地亦在所不惜。

現在已經有多方證明,吉林省的“不抵抗”命令,是熙恰通過軍政兩署緊急會議一手炮製的。而熙恰也就此成為九一八後第一個對日本開啟東北大門地人,而且是主動開門揖盜。如果說9月19日日本人還在騎虎難下,9月21日受熙恰主動投降鼓舞,關東軍司令官“依據幕僚的建議,獨斷決定向吉林派兵”,已經徹底堅定了日本侵華的野心。

第五步臭棋:接受民國政府的法庭制裁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發生。經過多方斡旋, 西安方面提出六條主張:1、停戰,撤兵至潼關外;2、改組南京政府,排逐親日派,加入抗日分子;3、釋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權利;4、停止剿共,聯合紅軍抗日;5、召開各黨派各界各軍救國會議;6、與同情抗日國家合作。

1936年12月23日晚,情勢急轉直下,張學良原本“要蔣接受並保證實施(六項條件)”改成只要宋美齡和宋子文擔保即可;把“先撤兵、先放人(七君子)”改成了只要蔣介石下令撤兵即可;

1936年12月25日, 張學良已經親自陪同蔣介石乘飛機離開西安前往洛陽。離開西安前,張學良留下手令,把東北軍交給楊虎城指揮。1936年12月26日,蔣介石抵達南京,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祕密軟禁起採,由大陸到臺灣,失去了自由。

張學良之所以送蔣介石回南京,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個是西安事變發生後,各路軍閥紛紛發表宣告譴責張學良,其實是蔣介石身邊人發動的,大意則是中國尚無一個人能夠壓茬的人,帶領大家與日本人作戰。張學良送蔣,能夠緩解輿論壓力。二是為了顯示自己一心為國毫無私念。三是博得蔣介石的認可。

所有這些,說明張學良沒有其爹的手腕,如果是張作霖綁了蔣介石,肯定會是另外一番結果。當然,張學良拿蔣介石當義兄,蔣介石卻沒有拿張學良當義弟,到南京就軟禁起來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rdkle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