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孫中山為什麼會把民國的政權拱手讓給袁世凱?

孫中山為什麼會把民國的政權拱手讓給袁世凱?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從國外歸來,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誰也沒有料到,1912年4月1日,任臨時大總統才3個月的孫中山卻被解除了職務,把政權交給了袁世凱。

孫中山為什麼會把民國的政權拱手讓給袁世凱?

當袁世凱稱帝的野心昭然於世時,人們就開始反思:孫中山為什麼當時會把民國的政權拱手讓給袁世凱呢?歷史學家曾對此作過解釋,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然不可否認,這絕不是某一個人的主觀意願,而是有其複雜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是歷史合力作用的結果。

首先,南京政府的腰桿不硬、革命陣營內部矛盾激化。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帝國主義國家截留中國海關稅收,使臨時政府財政極其困難,無法長久支援戰爭所需,更無法支撐政權建設,被迫與袁世凱妥協。辛亥革命剛開始取得勝利,革命營壘內部便已呈現出一派分崩離析的現象。地主階級反動勢力以及反對派的力量非常強大,虛偽狡猾、擁有實權的袁世凱成了反動勢力的核心力量,他們在革命陣營內部進行破壞。而資產階級還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十分軟弱無力,它的核心力量——同盟會政治理論幼稚,組織鬆散龐雜,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缺乏深刻的本質認識,同廣大下層勞動群眾的嚴重脫離。而孫中山的“讓位”就是在這樣的階級力量對比下釀成的。

其次,袁世凱當時的聲望和才識是他獲取政權的一個重要砝碼。袁世凱和以往的封建官僚不一樣,他是從政治上向資產階級轉化的官僚代表,在擔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任的時候,就塑造了“銳意革新”、“一代強人”的社會形象,於是贏得了資產階級的信任。當清帝被逼退位後,他的個人聲望更是達到頂峰。再加上袁世凱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北洋軍隊,掌握著軍政大權,使得當時社會各階層,包括資產階級的各階層,普遍產生了“非袁不可”的心理。

第三,帝國主義國家對袁世凱大力支援。清政府的統治,在武昌起義的炮火聲中土崩瓦解。帝國主義為了維護自己的在華權益,在“嚴守中立”的偽裝下,一方面,不斷在軍事、經濟、外交上向革命黨人施加壓力,逼迫革命黨人妥協;另一方面,支援袁世凱當政,特別是在外交方面。他們積極策劃南北和談,提出所謂“非正式照會”,逼迫南方向袁世凱妥協。英國外交大臣葛壘說:“我們對於袁世凱懷有極友好的感情和尊敬。我們希望出現一個政府,有充足的力量可以無所偏倚地對待各國,並能維持國內秩序以及革命後發展對華貿易的有利條件。這樣的政府將獲得我們所能給予的一切外交援助。”

第四,中國傳統思想中“誠信”觀念的影響。中國傳統思想中注重“承諾”,有“一諾千金”之說。革命黨人認為袁世凱在全國人民面前,宣誓維護共和,便會盡力維護共和制度,否則將受到輿論和道義上的譴責,對袁世凱的個人誠信產生了幻想。於是革命黨人將大總統讓與袁世凱,卻沒料到袁世凱會復辟帝制。

最後,有人認為還有孫中山個人原因。孫中山是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為政治抱負,沒有政治野心,權力意識比較淡薄。在他看來,只要能建立共和,實現民權,“誰當總統都無所謂”。無論孫中山當時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可是後來的結果卻讓他後悔不已。

因此,孫中山與袁世凱實行的妥協並非偶然,而是客觀形勢發展的必然結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在歷史上一直被人們認為是一大憾事,但人們也認識到:勝利不會一蹴而就,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也必將充滿坎坷和泥濘。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需要人們進行前赴後繼的努力才能成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8413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