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明英宗朱祁鎮為何不得不殺于謙?于謙有何罪過

明英宗朱祁鎮為何不得不殺于謙?于謙有何罪過

明英宗朱祁鎮為什麼不得不殺于謙?

明英宗朱祁鎮為何不得不殺于謙?于謙有何罪過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女醫明妃傳》讓明英宗朱祁鎮火了。

這是位傳奇的皇帝,但是他並不英明神武,反而在歷史還有昏庸之名。他先是輕信宦官,以致土木大敗,天子被俘。後在奪門之變復位之後繼續任用奸佞,冤殺忠臣于謙。

于謙的貢獻和地位在歷史上早有定論,是絕對的忠臣和國之柱石。要是沒有他,明朝在1449年土木堡之變後就可能已經瓦解,更別說堅持到了1644年。是他堅決地駁斥了朝廷中“南遷”的主張,統一了朝廷上下抗戰的認識,堅定了上下背水一戰的決心,運籌帷幄,大敗瓦剌,守住北京城,使大明轉危為安。

就是這樣的一個忠臣加功臣,在朱祁鎮奪門之變復位之後,卻第一時間被下獄,幾天後就被處死。

朱祁鎮以謀逆罪殺掉于謙,當時輿論譁然,誰也不相信于謙會謀逆,這成了朱祁鎮除土木堡之變之後另一個終身汙點。

于謙有功,朱祁鎮心裡清楚,但是即使如此,朱祁鎮也不得不殺掉于謙。理由很簡單:為了皇位的正統性!

本來一開始朱祁鎮也不想殺于謙,參與奪門之變的徐有貞建議朱祁鎮殺掉于謙時,朱祁鎮只說了一句和:“謙實有功。”

但是徐有貞接著說的一句話,就讓朱祁鎮起了殺心,這句話就是:“不殺于謙,此舉無名”。翻譯成白話就是:如果不殺掉于謙,我們奪門之變就沒有正當的名義。

所謂“無名”,意思就是說,朱祁鎮這次的復位沒有法理和道德上的正當性。正中朱祁鎮的痛點,所以朱祁鎮必須殺于謙。

這裡可能會有人不明白了,皇位本來就是朱祁鎮的,現在他復位,為什麼還會擔心自己復位的正統性?何況他都是皇帝了,為什麼還要擔心這個正統問題?

明朝受程朱理學影響頗深,對正統性異常看重,當年朱棣奪位就千方百計地找理由來說明自己當皇帝的正統性,甚至到了不惜連媽都不認的地步。朱祁鎮的第一個年號也是正統,可見正統對皇帝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當時的朱祁鎮內心對於自己通過這場政變奪回皇位心也是有點虛的,如果朱祁鎮真的對自己奪回的皇位政治正確性那麼堅信的話,他沒理由被這一句“此舉無名”所打動而殺掉于謙。

為什麼他對奪回皇位的正統性不自信,我覺得有兩個原因:第一,政治慣例上的不合理,第二是對大臣們的擁戴自己的不自信。

首先,政治慣例上的不合理

古代又不是法治國家,政治慣例和道德往往就跟現在的憲法差不多,按照當時的一般看法和政治慣例,只有太子或者皇帝遺詔指定的人繼位,這個皇帝才是合法的。

當時的政治環境下,朱祁鈺在國難之際由群臣推上皇位,雖然不合常規,但是他的皇帝的合法性受到了滿朝文武的認可,所以,只有朱祁鈺才有立嗣的權力。

但他廢掉了原太子朱見濬(也就是後來的明憲宗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後來朱見濟夭折,滿朝文武求立朱見濬為太子,朱祁鈺就是不答應,並經常懲罰有此動議的大臣。可見朱祁鈺主觀上就是不想把皇位還給朱祁鎮一脈。

朱祁鎮也知道自己弟弟不會這麼好心主動還回皇位。所以奪回皇位,只能先否定朱祁鈺皇位的正統性,才能確定自己皇位的正統性。而於謙正是將朱祁鈺推上皇位的主導人,如果於謙不死,也就是代表朱祁鎮認可於謙當年推舉朱祁鈺是正當的,那麼也就是否認了自己現在奪位的正當性,這當然不行!

所以搞政治鬥爭的就是這麼矛盾,就算朱祁鎮心裡認可於謙當年這麼做是對的,但是在表面上,又不能承認于謙是對的。

事實正確和政治正確說到底是兩回事。

所以于謙死於政治。

其次,對大臣擁戴自己的不自信

皇位的正統除了先皇指定,還有就是大臣的擁戴。朱祁鈺的皇位合法性就是這麼來的。而朱祁鎮之所以退位,是因為自己闖了大禍,差點斷送了大明帝國。後來瓦剌人帶著他去勒索明朝,開始還能勒索地到錢,後來一分都沒有了,沒人管他死活,朱祁鎮很自然會覺得是群臣拋棄了他。

朱祁鎮被軟禁的7年,可以說與世隔絕。禮部每年元旦和朱祁鎮壽辰時都會要求朝賀太上皇,但是朱祁鈺沒有一次答應。連朱祁鎮送給太監一把金刀都會變成一樁大案。所以這7年來沒人敢來看朱祁鎮,自然更加加深了朱祁鎮的印象——他是個被群臣拋棄的人,即使朱祁鈺死了,大臣也很可能不會再擁立他復位。

以上兩個原因,使朱祁鎮對自己的正統性開始心虛。所以,他自己一開始也覺得自己這場政變是絕對有必要也有意義的,所以他並不反對用“奪門”二字來形容這場政變。

因此就算他後來知道了朱祁鈺病重,不久人世,皇位很快會空缺,他也並沒有否定發動奪門之變的石亨等人的功勞。

但實際上,滿朝文武支援朱祁鎮的大有人在。這其中還是當時人心中固有的“正統性”在作祟。比如在朱祁鈺的獨子朱見濟夭折後,很多人覺得這是天意,比如御史鍾同就上疏:

“父有天下,固當傳之於子。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意思很明顯,就是天命是朱祁鎮一脈!這個說的還算客氣,還有人更不客氣,有個叫章綸的簡直是簡單粗暴:

“上皇君臨天下十有四年,是天下之父也。陛下親受冊,是上皇之臣也”

朱祁鈺自然是勃然大怒,對該二人嚴刑拷打。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可見當時很多臣子心中,朱祁鎮才是正統。

這些朱祁鎮當時肯定是不知道的,但是復位之後就肯定都知道了。加上以石亨幾個發動奪門之變的所謂功臣恃寵而驕,囂張跋扈,朱祁鎮越來越不滿,也漸漸開始反思這其中關節。然後有個叫李賢的來了個臨門一腳,讓朱祁鎮徹底開竅。

李賢說,這皇位本來就是陛下您的,您再說奪門,就顯得名不正言不順,當時郕王(朱祁鈺)病重,又無子嗣,大臣自然會迎您復位,又何必奪門?

朱祁鎮並不一定相信李賢的話,但不管信不信,李賢的話至少證明了大臣們的共識:無論自己是否奪門,皇位的正統性都是在自己這裡的。既然大臣們承認了自己的正統性,那再自己通過奪門之變復位,倒顯得好像自己是篡位的一樣了。於是朱祁鎮下令以後不許使用“奪門”二字。

既然“奪門”是沒必要的,自己的正統性不需要殺于謙來“正名”,那麼當初我幹嘛還殺于謙給自己抹黑啊?所以從那之後,朱祁鎮才開始後悔錯殺于謙。

所以,無論朱祁鎮是殺于謙,還是後悔殺于謙,理由都是一樣的——為了皇位的正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g073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