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漢高祖劉邦為什麼不殺功臣張良?

漢高祖劉邦為什麼不殺功臣張良?

網上有人問劉邦為什麼殺張良,畢竟劉邦在登基後殺了不少有功之人。自古帝王,都有戰國勾踐那樣兔死狗烹的行為,一旦國家鞏固了,就會猜忌身邊的功臣,想方設法除掉,以絕後患。其實歷史上張良是善終的,與其說劉邦為什麼殺張良不如說劉邦為什麼不殺張良來的貼切。

漢高祖劉邦為什麼不殺功臣張良?

張良是一代謀聖,以他的智謀怎麼會看不出劉邦的心思。他知道劉邦坐在皇位上一直不安心,總覺得要剷除掉那些威脅漢室江山的人,所以認為應儘早離開,就像戰國的范蠡一樣。張良向來身子弱,經常生病,早在劉邦入關後,他就因為生病經常不出門,後來劉邦的江山趨於穩定了,他也就漸漸隱退了。除了參與劉邦想廢立太子一事外,基本上遠離政治核心,在劉邦剷除異性王時也幾乎不參與。

劉邦封給張良的食邑是齊國的三萬戶,張良推辭了,只要了第一次見到劉邦的留地就離開了。他說:“秦滅了韓國後,自己就成為平民,現在作為一個平民能夠受封為侯並得到萬戶的食邑,已經很知足了。現在國家日漸穩定,朝中事有人謀劃,為韓國報仇和封侯的願望也實現了,此生足矣。”據說張良到張師山附近的黃袍山過著隱居的生活,偶爾也會授課,也有說他去修道了。

劉邦沒有殺張良,一方面是張良自身的因素,他看清形勢,能夠及時隱退,不貪戀權位,協助劉邦奪得江山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給韓國報仇和推翻暴政;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劉邦信任張良,數次得到張良的救助,況且張良沒有異性王的兵權,在朝中也沒有實際的權力。

漢高祖劉邦寫的大風歌如何

《大風歌》是劉邦所寫的詩歌。當年英布造反,勢頭正旺,劉邦御駕親征,平定英布叛亂,回來的路上經過了沛縣,與一起的好友、前後輩一起喝酒歡聚了十幾天。有一天劉邦喝到興頭上,邊擊築邊唱起了即興之作《大風歌》,並跳起舞來,憂傷感慨。

原文翻譯:大風使勁的刮啊浮雲在風的作用下飛揚翻騰,我的威望施加到四海之內啊,如今可以榮歸故鄉,怎麼才可以得到勇猛的將士啊去守護國家的邊防!這首詩歌只有三句,短小精簡,每一句都各有情景和心境,表現了劉邦作為勝者的憂慮。

《大風歌》的首句堪稱千古佳句,不是直白地講述自己與部將在沙場上打擊敵軍的,而是通過“大風”、“雲”這兩個意象展現戰爭中激烈震撼的場面。這些場面指代的應該是秦朝末年各路群雄起兵反秦爭奪天下造成的混亂局面。第二句的“威”字恰當的說明劉邦的威望在其他諸侯王之上,他們都要向漢稱臣,也表現了劉邦的威風與豪氣,稱霸天下。在群雄戰亂中成為天下之主,劉邦這時候回到沛縣就是衣錦還鄉,榮耀之至。通過前兩句,我們也可以看出劉邦承認自己統一天下有運氣的成分在,儘管他自己也有智慧,也很努力,但如果碰不上這樣的時機,也沒有稱帝的可能,因為他沒有辦法左右著風起雲湧的自然變化。

《大風歌》的第三句直接表達了劉邦當時的所思所想,不同於先前作為勝利者的驕傲與喜悅,反而是表達了自己的憂慮。劉邦在取得天下後開始思考如何守住這份基業,在擔心要從哪裡招募優秀的猛士來守住國家。此句既是對國家未來的展望,表達壯志抱負,也是對如何守護好國家的焦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p894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