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張學良的30萬大軍敗退之後 蔣介石沒有及時反應

張學良的30萬大軍敗退之後 蔣介石沒有及時反應

1931年9月,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坐擁38萬大軍的張學良不戰而退,把100多萬領土、3000多萬人民還有他老爹的骸骨都丟給了日本人。有很多人說是蔣介石命令張學良不準抵抗,但是當時的蔣介石長在江西前線,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後來歷史學家唐德剛先生專門向張學良詢問過此事,張學良的回答是:“這是我判斷失誤,和蔣先生沒有關係。”但是有一個問題就出現了,九一八事變之後,蔣介石為什麼沒有出兵收復東北?

張學良的30萬大軍敗退之後 蔣介石沒有及時反應

一、蔣介石有心無力,張學良不會允許中央軍進入

在中原大戰中,張學良率領20萬大軍入關幫助蔣介石。在戰爭勝利之後,張學良獲得了華北地區的控制權和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的頭銜。當時的張學良即是東北王又是華北王,同時還是副帥。九一八事變發生以後,張學良擔心過分刺激日本,因此命令關外的18萬軍隊撤入關內。雖然他不再是東北王,但他還是華北王,他仍有半壁江山。日軍佔領東北之後,需要很長的時間消化東北,暫時不會染指華北地區。而如果他做出抵抗就有可能拼光自己的家底,這是軍閥特有的心裡。在抗戰時期的閻錫山和宋哲元也差不多,只要日軍不碰自己的地盤,那自己就不會同日軍為敵。因此雖然張學良關內關外的軍隊多達38萬,但是沒有做出任何抵抗。

此時蔣介石真正能夠掌控的地區只有江南,蔣介石最多屬於勢力最大的諸侯,他僅僅是名義上的全國統帥。此時的蔣介石爭忙於圍剿江西地區的紅色根據地,根本沒有精力處理東北問題。蔣介石即使有這個心也沒有這個力,想收復東北就必須先經過華北,但是張學良絕對不會讓蔣介石的中央軍入境。張學良首先擔心的不是東北地區的日軍南下,而是蔣介石的中央軍會不會鳩佔鵲巢。就當時的局面而言,蔣介石根本沒有能力收復東北。既然蔣介石都沒有表態,那麼其他軍閥更是不會做這個出頭鳥。最終日本扶植早已退役滿清皇帝溥儀出任滿洲國執政,而中國只能把這一問題上交國聯處理。不過國聯那種打醬油的處理方式,讓中國和日本都十分不滿。

二、蔣介石並非什麼也沒有做,一系列的軍事工業都在籌劃中

在希特勒上臺的初期,中國與德國的關係一度相當好。中國一些軍官畢業於德國軍校,例如內戰中自殺的邱清泉。1934年,中國與德國簽署了軍事互助的協議,中國用自己的農產品交換德國武器。中國還計劃在6年的時間內,在德國的幫助下,在武漢、南昌等地建設5座軍工廠。中國並沒有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就在同一年,中國派出代表訪問蘇聯,商議軍事援助的相關事宜。中國此舉是為了防患於未然,一旦中日開戰,中國的沿海地區可能會被日軍佔領。在德國武器運不進來的情況下,也就只能進口蘇聯武器。蔣介石計劃在1941年左右完成中國軍隊武器的統一化,基本上以德制武器為主。

從一個方面來說,蔣介石之所以對日本一讓再讓,完全是在為戰爭爭取準備時間。就當時的局勢來看,幾乎誰都看得出來中日戰爭無可避免。但是中國處於絕對的劣勢,這就意味著中國必須進一步贏得時間。但是時間到了1937年,戰爭幾乎已經無法避免。德國與義大利、日本成為了軸心國同盟,德國為了顧及日本的感受中斷了與中國的軍事合作。但那時中國軍隊的換裝率還不到30%,這也使日本有足夠的底氣發動戰爭。1937年7月,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宋哲元、閻錫山等北方軍閥認為局勢沒有那麼糟糕,備戰沒有那麼衝突,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同意中央軍進入自己的地盤。但是為時已晚,京津地區先後淪陷,中國軍隊退守保定、石家莊一線。

三、蘇聯和美國的援助,成為抗戰主要的組成部分

在抗戰初期,蘇聯給予了中國大量的援助,不過蘇聯援助中國的原因是為了使中國更好的拖住日本,蘇聯擔心德國和日本會聯合夾擊自己。1940年,德國已經橫掃整個歐洲大陸,法國、荷蘭、比利時先後投降。蘇聯方面也開始了擴軍備戰,蘇聯終止了對中國的援助。在此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中國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與日軍鏖戰,這段歲月確實艱難。隨後日本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日本主動自己了美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隨後美國主動對日本宣戰,美國的參戰極大的扭轉了當時的戰爭形勢。美國在對付日本的同時,還可以騰出一隻手援助英國、中國和蘇聯。在抗戰的後期,中國主力部隊的武器已經徹底鳥槍換炮,大量的美式裝備開始出現在最前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rlvv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