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文史百科 >

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事件介紹

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事件介紹

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中國的歷史上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西漢政權剛剛建立的時候,國家因為多年戰亂而十分貧困,於是統治者都崇拜道家的“清靜無為”思想。這樣就是想讓老百姓安於現狀,不要急於有所作為。

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事件介紹

但是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國力強盛,又想要平定匈奴,實現“大一統”。那麼道家這種“清靜無為、小國寡民”的思想是無法滿足漢武帝時期漢朝的需求的。這時候,漢武帝就特別需要一種新的思想體系。這種思想既要符合統一的局面,又要為皇權專制做一個理論支援。於是,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這樣誕生了。

董仲舒提出的這個政策,正好符合漢武帝的需求。於是漢武帝就採取了董仲舒的建議,獨尊儒術。儒家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正式取代道家成為中國“正統”的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是非常受統治階級歡迎的。因為它維護了封建統治秩序,又神化了專制王權,對統治者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自從提出了這個以後,日後凡是入宮為官的人,都要懂得儒家的學說,法律問題上還要用儒家的思想來解釋,總之儒家思想充斥著整個官場。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開始實行之後,漢朝開創了兩個新政策。第一舉任賢才、廣納儒生,這個曾經在劉邦時期也有人提出過,但是劉邦並沒有採納,直到漢武帝時期,儒生才終於得到重用。第二實行教化,興太學。這個政策的實施,使得教育可以全面化,讓更多人接觸儒學,學習儒學。

董仲舒有哪些故事

西漢思想家董仲舒不僅僅是著名的思想家,他還是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以儒家學說為基礎思想,建立起了一個具有神學傾向的新儒學思想體系。因此董仲舒被譽為公羊大師、儒家大儒。那麼在他的生平中董仲舒的故事又有哪些呢?

關於董仲舒的故事,據相關歷史資料的顯示中,董仲舒的生平有兩件軼事:“三年不窺園”、“有客老狸”,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兩個故事吧。

第一個故事:“三年不窺園”。

董仲舒在很小的時候就很聰明,在年少的時候就非常的喜歡讀書學習,還常常學習起來忘記吃飯和睡覺。而他的父親董太公卻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的作息,他決定要在宅子後面建造一個花園,這樣孩子在空餘時間可以來花園溜達溜達,休息一下。在第一年的時候,他的父親則一邊派人去南方學習如何建造花園,另一邊則著手準備磚瓦等修建花園的材料。初建成時花園裡陽光明媚,他的姐姐曾多次叫他來花園玩,他依然手拿書籍,專心看書。在第二年的時候,花園裡建造了假山,旁邊的孩子紛紛爬上假山上玩。唯獨他頭也不動的書寫文章。在第三年的時候,花園完工,好友前來觀看,可他依舊埋頭於書本中。

第二個故事:“有客老狸”

有一次,董仲舒正在講課,有一位客人前來拜訪,董仲舒一看就知道他不是一個普通人。客人說:“快要下雨了。”誰知董仲舒跟他開玩笑說:“住在巢裡的知道外面在颳風,住在洞裡的知道在下雨。您如果不是狐狸,那就是鼷鼠。”於是客人就變成了一隻老狐狸。

董仲舒新儒學的內容是什麼

“新儒學”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戰國末期,比如說當時著名的儒學代表和學者荀子的學說和思想主張,就曾被稱為“新儒學”,而西漢時期著名的學者和思想家董仲舒對儒家的闡釋和解讀,也被後人稱之為“新儒學”。值得一提的是,董仲舒所構建的儒家體系已經不是孔孟時期的儒學思想了,而是呈現出了一種多圓的開放結構,在這當中,董仲舒還融合了道家的黃老學說在自己的思想中。

董仲舒的學說除了被稱為“新儒學”之外,也被人們稱為“董學”。他的學說是在繼承先秦時期孔孟學說的基礎上,以道家陰陽五行作為框架,吸收其他家的思想精華,建立了一個具有神學傾向的新儒學體系。第一個理論是“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天人學說。他利用和改造了陰陽家和道家的思想主張,建構了一個既具有傳統的儒家思想,又包含完整的天人宇宙論的全新思想體系。同時還竭力把皇帝的統治和天道的執行規律組合在一起,形成了陰陽五行和人事政治互相一致又彼此互相影響的理論作為自己思想的核心,在這個基礎上完成了對先秦儒學的重新闡述。

第二個是“天有四時,王有四政”的思想。這一思想是在對當時統治者的地位來源做出合理的解釋,為維護當時的社會穩定和鞏固統治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第三個思想主張便是“三綱五常”。這一思想主要的目的在於規範個人的行動,限制個人思想的泛濫,有利於控制當時人們的思想,維護社會的健康穩定發展。

董仲舒的新儒學體系對於後世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已經成為歷代統治者鉗制個人思想的重要理論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wenshi/x17n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