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她是李世民的妻子 更是無數嫁入豪門女人的榜樣

她是李世民的妻子 更是無數嫁入豪門女人的榜樣

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李治,在二哥的慶功宴之後,獨自回到寢宮,因為夜黑風高,加上喝了點酒,正所謂,燈下看美人,越看越精神,一興奮,就把自家的一個宮女給睡了。這個宮女姓劉,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劉氏確定,她有了李治的骨肉,第二年,李忠出生。童年的李忠,生活過的並不幸福,因為皇后沒有兒子,李忠作為皇帝的長子,成了很多人打主意的目標,永徽三年,以中書令柳奭提議,全體宰相附議的方式,李忠成了唐高宗時期的,第一任太子。貴為儲君,李忠依然是別人的棋子,當時武則天和李治的關係,已經相當好,就像新婚的夫妻,你儂我儂,但是身在後宮,主題永遠只有一個:鬥爭。皇宮等級森嚴,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即便這樣,還是有很多家族,想盡辦法,把他們的掌上明珠,往皇宮裡送,這麼多女人,每天挖空心思,甚至想把對方給掐死,為的,無非是爭一個男人。

她是李世民的妻子 更是無數嫁入豪門女人的榜樣

這男人絕對是萬人迷,不僅有錢,而且相當有錢,他能改變你整個家族,幾代人的命運。

站在這幫女人,頂點的,是皇后。

武則天得到李治的寵愛後,開始向皇后的位置,發起衝擊,擋在她前面的,是王氏。

這一次,武則天和李治,很默契的站在了一起,因為他們的敵人,是同一群人,宰相群體,元老重臣。

李治贏了,武則天也贏了,同時,受到牽連的太子李忠,被貶成了平頭老百姓,在貴州,親伯伯李承乾的家裡,渡過了四年餘生。

李忠是個悲劇,導致這個悲劇的原因,是唐太宗後期,宰相掌控的權力太大,也是皇后王氏統御後宮的能力不足,更令人惋惜的是,王氏其實有一位非常好的前輩,可以學習。

她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人,原配長孫皇后。

作為李世民老婆,長孫皇后的家族,來頭也不小,如果說到底蘊,這家族可以追溯到北魏建國。

鮮卑拓跋家建立的代國,被苻堅征服後,分裂成了兩個部分,而原先的皇族,全部被殺,拓跋珪因為年紀小,母親賀氏帶著他,逃了出來,雖然過的是逃亡生活,但畢竟血脈純正。

到了拓跋珪成年,就想把失去的王國奪回來,召集手下,長孫的祖先,叫長孫嵩,是當時南部部落的首領,屬於第一批跟著拓跋珪打天下的主力,因為兵多將廣,拓跋珪在建立北魏後,長孫嵩成了權傾一時的重臣,被封為柱國大將軍。

長孫的這個姓氏,也是漢化後,皇帝給賜的姓。

在那個當官,講實力,拼人口的年代,無論皇帝怎麼變,長孫的家族一直享受著榮華富貴,北魏、西魏、北周,甚至隋朝,長孫世家的幾位重要人物,在官場上,地位都很高。長孫皇后的父親,叫長孫晟,擅長騎馬射箭,據說一支箭能打死兩隻雕,因為護送北周公主,去突厥和親,在那待了一年,楊堅建立隋朝後,成為軍事顧問,策劃了突厥的東西分裂。長孫和李世民,訂的是娃娃親,長孫晟的哥哥,叫長孫熾,官拜戶部尚書、左候衛將軍,官大,權力也大,為了家族的良性發展,想和李家結成戰略聯盟,就拉著長孫晟,把小女兒,指配給了李世民。這本來是一樁政治婚姻,但是兩人還沒長大,就出事了,婚差點沒結成。

長孫的母親,姓高,屬於遠房的皇族後裔,北周武帝把北齊踏平之後,高氏家族的人,地位下降了不止一個檔次,原先的榮華富貴沒了,原先的爵位俸祿,也沒了,為了生活,準備找個好人家嫁了。

在隋朝官場找了一圈,最後相中了長孫晟。

當時的長孫晟,已經在突厥問題上,立下過大功,官拜車騎將軍、儀同三司,而他的原配,第一任老婆,生病,去世了,嫁過去就是少奶奶的級別,婚後,兩人的夫妻生活也很和諧。

但是,長孫晟作為外交官,需要經常出差突厥,還需要隨時準備開仗,精神壓力大,體力消耗,也大,到了隋大業五年,也就是公元609年,死了。

家裡沒了頂樑柱,剩下的,當然是掙家產。

高氏是第二任妻子,原配呢,是生了倆兒子,才去世的,按照傳統習慣,老爹的爵位,由原配的第一個兒子,也就是長子繼任,有了爵位,就是家族的新老大,族長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把後媽,高氏,連同高氏生的倆小孩,統統趕出家門。

嫁出去的女兒,被趕回了家,願意接手的,只能是自己的哥哥,也就是小孩的舅舅,叫高士廉,也是唐朝初期的名人。

高士廉是家中的長子,繼承了祖產,也在隋朝當了一官半職,算是有穩定收入的讀書人,為人很清高,在公務員的道路上,一直沒什麼表現機會。

高氏回了孃家,原先給女兒訂的婚事,因為失去了政治意義,就可能取消,不過高士廉對李家印象不錯,在他的堅持下,長孫和李世民還是走到了一起。

兩人結婚的時候,年紀都不大,長孫氏12歲,李世民15歲。

就在結婚的同一年,發生了兩起意外,雖然很不幸,但對於李世民和長孫來說,這兩件事後,才真正走進了對方的內心,為幾十年的幸福生活,開了個好頭。

大業九年,也就是公元613年,楊廣出征高句麗,同時負責押運糧草的楊玄感,發動叛亂,起兵,攻打洛陽,當時很多隋朝官吏,都和楊玄感眉來眼去。

或許這也是楊玄感,放棄李密的計策,一心攻打洛陽的原因,因為在洛陽,楊玄感也是有內應的,可惜叛亂失敗,最後大批官吏逃跑,其中就包括兵部尚書斛(讀hu)斯政。

這個斛斯政是楊素一手提拔上來的,楊玄感叛亂,他肯定脫不了干係,於是遠走高句麗。

(斛斯政逃跑的第二年,就被高句麗王抓了,送回國內,被處以極刑)

斛斯政走了,協同叛亂的罪名算是坐實了,同時連累了另一個人,高士廉。老高也是混官場的,也想升官發財,好不容易搭上了斛斯政,還沒來得及收網,要求提拔提拔自己,楊廣的判刑書倒是下來了。因為和斛斯政關係不錯,成了叛亂同謀,被貶官、流放,從中央,去了嶺南。長孫晟是609年死的,隨後高氏被趕出家門,613年,長孫氏結婚,同年,投靠的舅舅高士廉也被流放,母親高氏的日子,再次變得拮据起來,不過老高人不錯,把祖產變賣後,留了點銀子給長孫一家。先後兩次遭到打擊,長孫氏在老李家,算是徹底沒了地位,還好李世民沒有嫌棄她,感情也是一如既往,但同時,另一個不幸,也發生了。楊玄感在押運糧草的同時,李淵也沒閒著,活兒也差不多,都是運糧,因為擔心丈夫身體吃不消,李淵的妻子,也就是李世民的母親,竇氏,隨軍出征,但是在半路,老李沒事,竇氏卻病倒了,沒多久,死了。

竇氏一共生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李淵晚年爆發的,太子爭奪戰,如果竇氏還在,或許三兄弟之間,關係會更和諧,當然,歷史就是因為沒有如果,才顯得更精彩。

楊玄感的叛亂,徹底打亂了隋朝整個部署,隨後全國範圍的起義,開始爆發,國家管不住了,為了自保,楊廣去了江都,同時,李淵在太原,宣佈辭職,成立合資公司,在長安建立總部。

李淵做了皇帝,帶兵打仗的事,就全部交給了次子李世民。

李淵對這個兒子很放心,當初跟在自己身邊,能教的,都教了,李世民呢,也沒讓老爹失望,先敗薛舉,再敗劉武周,等竇建德和王世充兩人投降,整個國家,算是成了老李家的天下。

外面仗打完了,內部的矛盾,就開始熱鬧起來。

隨著仗越打越多,李世民的身邊,聚集了太多的將領,這些人,名義上,是李淵的人,但是他們效忠的,只有李世民,這也很容易理解,傳說中的嫡系部隊,就是在戰場上,培養出來的,過命的交情。

功勞大了,部下也多了,李世民對太子,也就多了一份想法。

因為天策上將,更因為楊文幹事件,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公開化,這時候,李淵身邊的人,就面臨著站隊的問題,最終無論大臣,還是後宮的嬪妃,都選擇了支援李建成。

對於這種情況,嫁入李家的長孫,還是有準備的,本來就是大家族出身,從小就經歷過,兄弟奪權,母親更是因此,被趕出家門,長孫永遠也不會忘記,那個夜晚,母親高氏,帶著他們倆兄妹,回到孃家時,落魄的情形。

於是,似有意無意,長孫與張婕妤和尹德妃兩人,來往的次數,開始變得頻繁。

張婕妤和尹德妃,是李淵晚年,最喜歡的兩個女人,幾乎每天睡覺,都摟著,長孫和她們的關係融洽,目的很明顯,就是希望李世民和李淵之間,不會弄的很僵,有個緩衝的餘地。

李世民是一個天生的統帥,戰無不勝,隨著仗打的越多,對自己也就越自信,而且打仗是要死人的,主帥手上沾染的鮮血,越多,人會越冷酷。

作為每天晚上,都睡在一張床上的夫妻,長孫是第一個感受到這種變化的人。

在某部電視劇裡,玄武門之變時,長孫拿著寶劍,守在子女的房前,等待秦王府行動的結果。

一些史書上,也記載,長孫的腰間,隨時都備有毒藥,正是知道丈夫的性格,長孫才會擔驚受怕,為了兩人結婚時,發下的誓言,就算李世民行動失敗,長孫也可以隨時,陪自己的男人,去往另一個世界。

結局是順利的,政變成功了,李世民成了大唐新的主宰,而長孫,也成了後宮之主,位列皇后,人生將進入新的旅程。

成為第一夫人的長孫,能夠名垂千史,甚至到了現代,還被拿來當做典範,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丈夫李世民太有名了,古往今來,幾乎只要提到好皇帝,肯定有唐太宗的一席之地,連帶的,作為妻子,被提及的次數,也就多了;第二,長孫對於自己家族的控制,只有一個,平穩;享受榮華富貴就可以了,官做的太大,容易成為目標,甚至遭到抄家滅族的威脅,在李世民上臺之初,希望將自己的大舅子,提拔到尚書右僕射的高位。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親信,在論資排輩,講功勞大小的時候,李世民把長孫無忌排在了第一,同時又是皇后的親哥哥,隱隱有了後戚干政的風險,對此,長孫勸過哥哥,甚至當面向皇帝,求過情。在整個唐朝初期,唐太宗也避免了這種情況,長孫無忌雖然位高權重,但是真正的實力,並沒有那麼雄厚,在褚遂良失敗後,長孫無忌甚至沒什麼反抗,在公元659年,輕易就被唐高宗罷官免爵,甚至流放。

到了上元元年,也就是公元674年,唐高宗就恢復了,長孫無忌的名譽,後代長孫元翼也順利接過飯票,成為趙國公,生活也再次進入了上層社會。

第三,長孫對於唐太宗的勸諫;

李世民長期打仗,身上難免殺氣過重,對於大臣,特別是魏徵這種東北漢子,說話很直,進諫也不懂繞彎子,直來直去,經常把李世民氣的吹鬍子瞪眼。

皇帝發脾氣了,大臣們也不敢勸,只有長孫,作為皇后,在後宮,以賢君名相的道理,勸諫皇帝,安撫一下,唐太宗也是一口氣,氣消了也就沒事了。

長孫的這些品質,總結起來,是智慧,也是善良,作為大家閨秀,作為李世民的老婆,長孫也是時刻用知識武裝自己,書讀的多,道理明白的也就多。

童年的苦難,家人的不幸,並沒有讓長孫,失去了對生活的嚮往,她崇拜佛教,相信輪迴。

長孫的另一位哥哥,就是那個當初,將他們母子三人趕出家門的長孫無憲,因為參與謀反,是長孫的求情,死罪變成了流放,後面直接連流放也省了,重新回到了中央。

長孫是皇后,也是妻子,更是三個兒子的母親,雖然在秦王府,長孫一直在擔驚受怕中渡過,但是現在,一切苦盡甘來,只是,這樣的日子,只維繫了十年。

貞觀八年,長孫和唐太宗去仁壽宮避暑,可能是天氣太熱,活動太少,就在這個夏天,長孫開始感染重病;

關於長孫,還有一個故事,就是的字,叫觀音婢,觀音是佛教典籍中的人物,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徵,但是長孫用這個名字,其實沒有太多的理由,原因很簡單,因為她從小身體不好,經常生病,為了祈求上天保佑,父母才以觀音婢為名。

貞觀八年的這場大病,從小積累下的病根,都開始發作,在床上,躺了兩年。

貞觀九年,唐高祖李淵去世;

貞觀十年,重病纏身的長孫,沒能等來兒子結婚,也沒有看到兒子登基,帶著對世界,無限的懷念,在自己三十五歲的年齡,離開了人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1yy8y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