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揭祕嚴嵩的壞名聲是怎麼得來的

揭祕嚴嵩的壞名聲是怎麼得來的

嚴嵩是哪個朝代的

揭祕嚴嵩的壞名聲是怎麼得來的

嚴嵩是明朝著名的奸臣之一。他出生於1480年,那時在位的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憲宗,之後則是孝宗,而在他高中進士的1505年,孝宗去世武宗繼位,而嚴嵩真正報效的皇帝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

因為嚴嵩在考中進士幾年後,突發大病不得不退官回家,之後有整整十年時間一直在家隱居讀書。等到他重新回到官場後,又有十幾年一直北京和南京的翰林院任職,並沒有大的作為。直到他高攀上自己的同鄉、當時已經是禮部尚書深受皇帝寵信的夏言後,嚴嵩才真正步入官場,被人所熟知。而那時,早已經是明世宗在位的嘉靖年間。

嚴嵩重新做官的時候大約是40歲,而等到他升為南京禮部尚書時已有52歲,所以嚴嵩屬於那種為官較晚成名更晚的人。不過之後,因為先有夏言的扶持、後以自己的討好換來皇帝的寵愛,嚴嵩一路高升,很快入朝為官得到皇帝信任,僅僅只花了十年就成為了內閣大學士,之後沒幾年就成為內閣首輔,從此把持朝政。

嚴嵩專權了大約20年,1562年他被罷官抄家。最後無家可歸的嚴嵩,在外流浪了兩年,因病去世,享年87歲,而明世宗也是在那一年去世

對於一個大臣而言,他的一生主要就是為官的那些年。而嚴嵩為官的幾十年,從得到重用開始到結束就一直是明世宗在位期間,所以,嚴嵩總的來說是明朝嘉靖年間的人。

嘉靖與嚴嵩

《嘉靖與嚴嵩》是一本歷史圖書,作者名叫苦鄉,2011年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平裝版共354頁,定價38元。由名字就可以知道,該書講的是嘉靖皇帝與他的寵臣嚴嵩之間的故事,而它的全名還包括“是非君臣”,可以說整部書是在為這兩人平反。

苦鄉是湖北人,原來是一個農民,後來發表了許多作品,大約300萬字,其中也有不少獲得了各類獎項。他是中國農民迄今為止唯一的一位百萬言鉅著作家。苦鄉的代表作品有《北京城裡的農民工》、《刀刃上的明朝權臣——嚴嵩》等。

嘉靖與嚴嵩,後世對這兩人的評價大多以負面為主,認為一個是昏君,一個是奸臣。但歷史常常是掩藏的,真相併不一定就是主流觀點說的,尤其是嘉靖皇帝一直頗有爭議。

對於嘉靖皇帝,人們大多知道的是他沉迷道教,重用奸臣嚴嵩,但對於他的優點和功績常常就被忽略了。比如,嘉靖極為聰明,據說絲毫不必朱元璋差;統治前期出現了“嘉靖中興”,有頗多改革之處。有一點必須說明,嘉靖沉迷道教,喜好煉丹來長生不老,二十幾年沒上朝,但這不代表他就不顧朝政。其實,他白天修煉,晚上批閱奏章,時常要到凌晨幾點才睡,因此嘉靖一直掌握著朝廷大權,所以才能因為道士的一句話就讓權臣嚴嵩丟官回家。

而嚴嵩也不只有缺點,除了他在書法文學方面的造詣,據說他還有勤奮好學、忠於妻子、知人善用等不錯的地方。

嚴嵩壞名聲是怎麼得來的

嚴嵩被《明史》列為明朝六大奸臣之一,後世流傳的故事、改編的戲劇和電影裡,他也一直是以奸臣的形象示人。但其實,嚴嵩有不少評價是錯誤的,而且也有許多優點。那麼嚴嵩如此惡劣遺臭萬年的名聲是怎麼得來的呢?

首先,來自他權力鬥爭的對手。嚴嵩專權二十年,剷除了不少異己,也樹立了許多政敵,比如徐階。徐階不僅是嚴嵩倒臺的幕後推手,據說也是讓他兒子嚴世蕃罪名成立而被斬首的策劃者。而他想要鬥倒嚴嵩,謀取更大的權力,就必須潑髒水。所以他們對嚴嵩的指責和批評,往往是有誇張和誣陷的地方。

其次,來自文人的指責和辱罵。文人需要贏得名聲謀取官位,除了自己寫出一首好詩、好文章之外,還有一個方式就是批評惡人來樹立自己正義的形象,而嚴嵩是一個不錯的物件。兒子啊眾多罵嚴嵩的文人裡,罵得最凶的是王世貞,他為嚴嵩寫的傳記裡對他極盡指責,此外據說以嚴嵩兒子嚴世蕃為原型的小說《金瓶梅》也是出自他手。

然後,來自清朝朝廷的貶低。清朝剛建立,漢族對滿族統治的反感還很深。清廷為了使漢族文人士大夫服從統治,一方面大興文字獄,另一方面就是尋求與他們的相似處。為了減輕牴觸,清廷就拿明朝來說事,把嚴嵩定性為奸臣加以貶責。

最後,來自百姓的不知情。嚴嵩的故事和小說在民間各種流傳,然後又被改編成戲文搬上舞臺,不明2真相的百姓聽著故事看著戲劇,裡面嚴嵩奸臣形象也慢慢就深入人心。

嚴嵩的下場

嚴嵩的下場並不好,他是明朝有名的大奸臣。嚴嵩在妻子死後按舊制回鄉,此時的嚴嵩已經八十多歲了,話已經講不清了,他上陳的奏摺多是請別人代寫。皇帝對那些嚴嵩的周折很不滿意,對他非常不滿。

這時的嚴嵩還和次輔發生了矛盾。次輔知道皇帝對嚴嵩的不滿後,買通皇帝親近的道士。那道士對皇帝說現在有父子在朝堂上興風作浪,正等待皇帝的發落。皇帝心有所動。不久後,皇帝的寢殿發生了大火,嚴嵩建議他去南宮居住。南宮曾是英宗被囚禁的地方,皇帝覺得很晦氣,對嚴嵩愈發不滿了。次輔提出修建更華麗的寢殿的建議更得皇帝的歡心。

朝堂上其他的臣子也發現了皇帝對嚴嵩的態度,上奏彈劾。在次輔的暗地操作下,嚴嵩被削去所有的官職。嚴嵩的兒子是個非常貪婪的人,經常用他手中的權利欺壓百姓。為此,他也受到御史的彈劾。嚴世蕃本是守衛雷州的士官,後來卻逃回了老家。嚴世蕃的行為被人告發,皇帝非常生氣,最後判處了斬刑。嚴嵩受到了兒子的牽連,被削籍成為了普通百姓。嚴嵩的家產也被全部沒收。皇帝將那些被查收的錢財一半充入國庫,一半用作軍餉。

年邁的嚴嵩最後只能在茅草屋中艱難過日,飯也經常吃不飽。兩年後,嚴嵩孤獨地去世了。嚴嵩死時甚至沒有棺材,也沒有來弔唁的人。嚴嵩的下場不可謂不悽慘。

明朝嚴嵩的簡介

嚴嵩是明代的六大奸臣之一,在嘉靖年間專權長達二十年。嚴嵩一生通過討好高官、皇帝來獲取官位,通過剷除異己來增加權勢,通過結黨貪汙來豐富錢財,最後因為道士的一句話而被削官抄家,落了個無處安葬拋屍荒野的下場。

一開始,嚴嵩只是一個翰林院的小官,而且一當當了十來年。之後,嚴嵩通過巴結討好同鄉的頂頭上司夏言,在他的舉薦下才平步青雲,之後還被調入了京城任職,見了皇帝做了高官,甚至進入了內閣。不過等到嚴嵩官居高位,他就開始忘恩負義,各種誣陷謀害夏言,慫恿世宗將他罷官,最後踩著他的屍體更上一層,當上了內閣首輔。

除了巴結夏言,嚴嵩更會討好的其實是皇帝。世宗沉迷道教,喜好煉丹等長生不老之術,於是嚴嵩就投其所好,不遺餘力地為皇帝建造齋醮修煉用的宮殿,花費大量精力來撰寫皇帝喜歡的青詞,因此他也被稱為“青詞宰相”。就是因為他懂得朕心善於討好,所以才能在敏感善猜忌的嘉靖皇帝身邊保持恩寵如此之久。

嚴嵩自己權傾朝野,他的兒子和黨羽也是為虎作倀,橫行霸道。他們不斷結黨營私,通過貪汙、賣官等各種方式斂財,嚴嵩的兒子嚴世蕃曾經誇下海口說,朝廷還沒他有錢。

最後,把持朝政二十年的嚴嵩卻突然失去聖寵,又是罷官又抄家,而原因只是一個道士給皇帝做的一次扶乩,說的一句話而已。

歷史上的嚴嵩是奸臣嗎

判斷一個人是忠臣還是奸臣,一般從他的功績和品德兩方面進行分析,兩者相加,功大於過,善大於惡,那就是忠臣,反之則為奸臣。而從嚴嵩的生平來看,他在這兩方面都稱不上好,所以是一個奸臣。

嚴嵩一生為官大約40年,其中二十多年官居高位,甚至身為內閣首輔等同丞相,專權一時。加上明世宗嘉靖皇帝對他十分信任,嚴嵩原本是可以大展巨集圖,做出一番事業來改變當時朝政的混亂、官場的腐敗等問題。但是就已知的史料來看,他並沒有做出什麼功績,既沒有勸阻皇帝專心朝政,反而鼓勵縱容他沉迷道教。嚴嵩一生做出了不少危害社稷的事情,比如,嚴嵩陷害了不少忠良,比如提拔他的夏言、彈劾他的楊繼盛等人;比如,賣官鬻爵,瘋狂斂財;比如,縱容兒子和手下為非作歹等。

就嚴嵩的個人道德而言,後世存在一定的爭議,畢竟人性複雜。從之前舉例的惡行來看,嚴嵩的品德應該用敗壞來形容。但是,嚴嵩也有不少亮點:比如勤奮好學,一生筆耕不輟;比如,一生只有一個妻子沒有小妾並一直忠誠於她;比如,熱心鄉里,為家鄉修建了不少橋和路。

不論嚴嵩的個人道德是否惡劣,至少稱不上美好,而他又毫無功績反而惡貫滿盈,無論如何都只能稱之為一個奸臣。與他相反,張居正,雖然專權貪汙個人品德不佳,但改革政治功在社稷,所以總的來說是一忠臣。

嚴嵩父子的人物介紹

嚴嵩因為一生忠於自己的妻子,沒取小妾,所以子嗣不多,據記載,只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嚴世蕃。因為是獨子,嚴世蕃從小深受嚴嵩寵愛,他也一直仗勢欺人胡作非為,最後嚴嵩悽慘的下場也可以說某些程度上是受到了兒子的牽連。

據說,嚴世蕃長得短小矮胖,和瘦瘦高高的父親嚴嵩很不相同。不過他在智力方面很好地繼承了嚴嵩,所以從小聰明機靈,長大後通曉時務,很回揣測他人的心意,甚至被稱為是嘉靖時期第一鬼才。嚴世蕃沒有通過科舉入朝為官,而是借了嚴嵩的恩蔭,先在國子監讀書後來直接做官,在嚴嵩的扶持提拔下,一路高升。

後來因為嚴嵩官居高位,任內閣首輔,但年事已高又要時常伺候在皇帝身邊,於是他就慢慢把政務工作交付給兒子嚴世蕃來接手。而他寫的公文票擬十分迎合嘉靖皇帝的心意。此外,據說嚴嵩被皇帝讚賞的許多青詞,也是出自嚴世蕃之手。由此可見嚴世蕃的聰明,因此在當時父子倆被稱為“大小丞相”。

父子倆權傾朝野後,愈發肆無忌憚,嚴世蕃更是驕奢淫逸,無惡不作。嚴世蕃通過賣官鬻爵等方式大肆搜刮錢財,多到富可敵國,他把金山銀山藏在地窖裡,有次給父親看,嚴嵩就感覺可能大禍臨頭。嚴世蕃的生活更是奢靡,妻妾27個,侍女更是無數,據說《金瓶梅》裡的西門慶就是以他為原型,當時還有關於他的美人盂的故事。

最後,嚴世蕃被彈劾入獄,第二年被斬首,也是因為他,已經被削官的嚴嵩被貶為庶民,抄盡家產。

宰相嚴嵩是哪裡人

嚴嵩是江西新餘市分宜縣介橋村人,所以他的號裡有一個就是“分宜”。因為是嚴嵩的故里,那裡也一直在以嚴嵩作為自己發展旅遊業的文化名片,保留了許多嚴嵩的遺蹟和文物。據說現在,村裡還有許多與嚴嵩同族的嚴姓後裔。

嚴嵩一生在世87年,其中25歲高中舉人前一直居住於家鄉,而之後不久他因為患上大病而退官回到原籍整整十年,以及最後他倒臺後死前也是被送回家鄉。因此,嚴嵩一生有接近40年的時間是生活在家鄉的,因此,他給家鄉留下了許多文物和遺蹟。

據說在巖鬆的家鄉,和他有關的歷史遺存,有數百件之多。比如他的故里有幾十棟明清時期的古祠,有嚴嵩的真假墓地,有嚴嵩的家廟等,同時也流傳了不少有關的傳說。比如,介橋村原來叫介溪村,因為當地有一泉水自西向東流淌,形成了一個池塘,被稱為介塘。嚴嵩的父親在當地捐資修建了一座石橋,嚴嵩後來把它稱為介橋,於是該村就改名為介橋村。

擅長詩詞的嚴嵩,據說一生寫了1300多首詩詞作品,其中描寫讚頌江西省名山名勝的詩詞就有200多篇。比起他的詩詞,嚴嵩更為留名青史的是他的書法。就跟詩人喜歡在旅遊時寫首詩來抒發感慨一樣,擅長書法的文人大多也喜歡在名勝古蹟留下自己的墨寶,此外也有許多人願意來求他的墨寶。所以在嚴嵩的家鄉,他的書法作品有不少。

現在發現的嚴嵩的文物不多,兩方私印,一張卷軸,一件御賜的皇袍,兩件象牙朝笏等。

至公堂和嚴嵩的關係

至公堂是中國古時候科舉考試的大殿,就是考場。而與嚴嵩有關的至公堂位於現在的北京,是清朝時期京城順天府鄉試的貢院,因為此處大殿的匾額上“至公堂”三個字據說就是嚴嵩本人所寫。

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製度,發明於隋唐,到明清才趨於完善。科舉考試分為童生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四級,鄉試是第二級考試,明清時期每三年在各地省城舉行一次,考中就是舉人,而在舉人中位列第一的就是解元,而舉人在原則上就已經獲得了選官的資格。

順天府鄉試,因為位於京城更接近朝廷,其他各地的鄉試相比,雖然名義上是平等,其實更高階一些,所以被稱為“北闈”(“闈”是科舉試院的意思),是天下鄉試第一。而作為鄉試貢院的門面,匾額上的“至公堂”三個字竟然是上一朝著名的奸臣所寫,自然有失朝廷體面,甚至是大逆不道。

所以當清朝乾隆帝知道此事後就極為不舒服,想要把它換下來。於是,他命令滿朝文官推舉書法好的人來寫“至公堂”這三個字。而乾隆本人也是以博學文采著稱,所以喜歡舞文弄墨他自己也書寫了好幾遍。可是,最後乾隆發現,不管是自己御筆寫的還是百官寫的,都還不如嚴嵩已經寫好的三個字。無奈之下,乾隆只好作罷,仍由嚴嵩書寫的“至公堂”匾額掛在那裡。由此可見,嚴嵩雖是一代奸臣,但書法造詣的確不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8zyl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