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抗日花木蘭”嚴秀峰的傳奇人生 臺灣抗日英雄

“抗日花木蘭”嚴秀峰的傳奇人生 臺灣抗日英雄

說起臺灣的抗日英雄,人們會聯想到蔣渭水、羅福星與李友邦等,其實李友邦的妻子嚴秀峰,也是巾幗不讓鬚眉。1日,嚴秀峰女士的公祭儀式在新北市板橋殯儀館舉行。

“抗日花木蘭”嚴秀峰的傳奇人生 臺灣抗日英雄

儘管經常以抗日將領李友邦遺孀的身份出現,嚴秀峰本身就是一位勇敢的抗日女戰士。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出身於浙江杭州富庶家庭的嚴秀峰才17歲,就效仿花木蘭勇上火線,投身抗日。

此後,她輾轉浙江各地,當時李友邦正在金華成立“臺灣義勇隊”準備抗日,兩人因而認識,並於1941年喜結連理,從此譜出一段戰地情緣,成為遠近知名的“烽火俠侶”。

李友邦1906年出生於現在的新北市蘆洲,曾加入臺灣抗日誌士蔣渭水創辦的“臺灣文化協會”,在日據時期多次參與抗日運動,高中時曾夜襲日警派出所,後因遭通緝轉往大陸,就讀於黃埔軍校,積極從事抗日運動。

抗戰勝利後,李友邦以中將軍銜攜妻子回臺,從事青年與婦女的組織發動工作,不料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李友邦被扣上“通匪”罪名解送南京監禁,當時身懷六甲的嚴秀峰趕赴南京向蔣經國陳情,才讓丈夫獲釋。然而1950年,嚴秀峰被以“知匪不報”的罪名判有期徒刑15年。次年11月,李友邦也被逮捕,並於1952年4月被祕密執行死刑,年僅46歲,留下一女四子,長女僅10歲,最小的不足3歲。

1965年,嚴秀峰出獄後才知丈夫已成槍下亡魂。她以做女紅、養鴨、賣菜等方式,艱難撫養五名子女,並創辦“世界翻譯社”,協助全臺中小企業與國際接軌,贏得“祖母創業家”美名。

1982年,嚴秀峰開始在雜誌上發表文章,為丈夫和臺灣義勇隊“正名”。她不顧年邁體弱整理李友邦文章出版成冊。更於 1985年,說服蘆洲李家七大房100多位家族成員,主動將市值10億新臺幣的祖宅捐給官方,列為歷史古蹟永久儲存。2006年,這座有百餘年曆史的古宅變身“蘆洲李宅古蹟暨李友邦將軍紀念館”,對外開放,是臺灣抗日戰爭紀念的重要場地之一。

“生逢沙場、死別冤獄,這半生魂縈夢繫”,嚴秀峰在2007年為臺北孫中山紀念館出版的臺灣先賢系列叢書寫序時,如此描述這段夫妻情緣。

今年6月14日,嚴秀峰與世長辭,享壽95歲,結束了她柔情堅毅的傳奇人生。

嚴秀峰的次子李力群說:“母親從大悲大冤到大愛,後期積極從事文化交流的活動,以彌合心中的傷痕。”嚴秀峰一向注重將抗戰與民族精神教育向孩子們延伸,李宅古蹟除了用於展示家族參與抗戰的史料和文物,也提供場所開展親子閱讀,並依古禮舉辦端午抓週等儀式,寄寓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

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1日也前往公祭現場頒贈嚴秀峰褒揚令、抗戰勝利紀念章暨李友邦將軍抗戰勝利紀念章,以感念她的卓越貢獻。馬英九在致辭時感嘆:“嚴秀峰見證大時代的動盪,與民族禦侮戰爭的悲壯,用女性的柔情與堅毅,為生命帶來耀眼的光芒。”

嚴秀峰曾兩次赴北京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50週年與60週年的座談會,追思丈夫及其他抗日先烈。老人在座談會上曾說:“盼有生之年,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早日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這是我的心願,也是包括李友邦將軍在內的臺灣鄉親的共同心願。”

心願未了,斯人已去。

或許她的一生正像她自己在一篇回憶文章中所寫的:“我渺小的一生,便是在這偉大的時代光輝的歷史中一粒微塵,但對於抗日衛國這段歲月,確是我與先夫李友邦先生,畢生難忘的時日與記憶,假使我們能重活一次,我會毫不猶豫的和我先夫李友邦,仍然願意把我們的生命,獻給偉大的祖國和具有民族血緣的臺灣故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r7n1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