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難以想象 志願軍炮兵在朝鮮戰場竟如此強勢

難以想象 志願軍炮兵在朝鮮戰場竟如此強勢

炮兵是戰爭之神,也是抗美援朝戰爭時期陸軍建設的重點,從1950年底至1951年春國內緊急建立了6個炮兵訓練基地,組建了5個地面炮師和4個高射炮兵師。這些部隊接收了蘇聯裝備後只進行了1至3個月的突擊訓練,初步達到走得動、擺得開、打得響即入朝。至1952年,志願軍火炮總數已增至15000門,能夠有板有眼地與美軍進行相當規模的炮戰。

難以想象 志願軍炮兵在朝鮮戰場竟如此強勢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解放軍的地炮師數量發展到17個,高炮師發展到8個,其中大部分入朝參加過輪戰。同時,入朝參戰的陸軍25個軍的直屬炮兵,也都經歷了激烈炮戰的考驗。戰爭後期,志願軍炮兵已名副其實地成為起到重要作用的“戰爭之神”。據美國軍方統計,戰爭中美軍傷亡有62%系炮火所造成,32%系槍彈所造成,4%系地雷造成。戰後中央軍委為陸軍確定的編制中,炮兵連數量已經超過步兵連,炮兵火力已取代步兵火力成為全軍地面火力的骨幹。

這些戰績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炮兵司令部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志願軍炮兵指揮部、炮兵指揮所、炮兵主任辦公室主任。 在戰爭中,參加了第一至五次戰役,1951年陣地防禦作戰和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7月1日.美國地面部隊進入朝鮮,5日與朝鮮人民軍在烏山首次交戰,7月13日,中央軍委決定組建東北邊防軍,保衛東北邊防安全。決定抽調第13兵團的38、39、40、42軍,炮兵1、2、8師及高射炮兵、工兵 、運輸兵等各一部,共25萬餘人,組成東北邊防軍。

8月11日,13兵團司令員鄧華等領導,在瀋陽召集各軍頭頭彙報部隊思想情緒.武器彈藥、人數、幹部、供給運輸、衣服、戰術技水平等問題 當各軍軍長談完後,鄧華說:“匡裕民,談一下你們特種兵的情況吧。匡裕民說:“我們是3個師11個團,32100人,缺編3000人。現在—方面是裝備缺編較多,兵缺炮手、馭手,電話線缺200公里”。”鄧華截住他的話說:“你把數字給楊迪(作戰處副處長) ”匡裕民點點頭,然後說:“一方面是技術狀況不好。由於稿生產.把技術丟下,我們隊7月起佈置了一個月的軍事技術學習,要求部隊把單炮動作搞熟練”兵團副司令員洪學智提醒說:“要抓好乾部技術訓練”。匡裕民回答說:“調了94個連隊幹部集中起來搞訓練。”洪學智問道:“怎麼樣?”“有18個人不行,如果訓練不出來,準備調換。”

接著,鄧華、洪學智又向軍長們研究了怎樣加強我軍的炮火以適應有現代化裝備的美軍問題。大家都認為:一是部隊要加強反坦克炮及火箭筒;二是炮要往下推一層,加強基層的火力;三是朝鮮多山地水田,此種地形要研究怎樣保持機動問題。匡裕民說:“60炮下連,每連8門。輕機從6挺逐漸增加到9挺。”

38軍軍長樑興初聽到這裡插話說:“輕機槍每連給9挺,我們就缺243挺,60炮每連8門,缺135門。”鄧華覺得具體缺額沒必要談了,於是說:“我們先這樣確定,然後由作戰處統計一下數字。”匡裕民繼續說:“團追擊炮分給營,每營8門,少2門,逐漸補充到8門,重機槍6挺,火箭筒放在營、每營2門,團是92步炮補齊,成立重迫炮連。師成立火箭炮連。軍成立戰防炮營,4個連隊.”鄧華感到重武器放到基層不方便。對大家說:“師以下要能保持高度機動,重灌備我考慮還是放在軍裡為好,每個軍可以有3個炮兵營,一個戰防炮營,一個火箭炮營,一個重迫擊營。”並叫楊迪計算好列出表來。

9月15日.侵朝美軍在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轉入戰略退卻。10月7日,美軍不顧我國政府的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北犯。10月8日。中共中央根據朝鮮勞動黨和政府的請求與中國人民的意願,軍委主席毛澤東釋出命令,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準備立即入朝作戰,打擊美國侵略者。

與此同時,成立了炮兵部隊,志願軍炮兵指揮機構,開始為炮兵司令部,萬毅任司令員(未到職)、邱創成任政治委員。1951年2月,改為炮兵指揮所,匡裕民任主任。隨著炮兵的增多,1953年炮兵指揮所設司令部、政治部、幹部部,高存信任主任、劉何任政治委員。隊屬炮兵,也於1952年4月在兵團、軍、師建立炮兵室。

經過前三次戰役的作戰,志願軍炮兵部隊減員較多,武器裝備損失較大。為增強炮兵力量,部分部隊回國整補換裝,同時在國內加緊組建新的炮兵部隊。第四次戰役後期和第五次戰役中,新建和換裝的預備炮兵有4個師共10個團相繼入朝,隊屬炮兵大量增加。1951年4月15日,志願軍炮兵指揮所召開第一次炮兵會議,匡裕民強調炮兵作戰必須集中優勢兵力、火力於主要方向,貫徹“火力集中,陣地適當分散”的原則,重視白天作戰和協同作戰,加強對空防護和偽裝。第五次戰役中,參戰的火炮達700餘門,其中野炮、榴彈炮500餘門,有力地支援步兵突破“聯合國軍”防禦。在戰役後期的機動防禦作戰中,新組建的防坦克炮兵第31師大膽實施近戰,以側射、斜射火力組織交叉火力網,擊毀“聯合國軍”坦克25輛。從第一次戰役到第五次戰役,志願軍預備炮兵由9個團增加到16個團,其中包括野炮、榴彈炮、火箭炮和防坦克炮部隊;隊屬炮兵也大量增多,部隊的技術、戰術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1953年5~7月,志願軍在反登陸作戰準備的基礎上,為配合停戰談判,進行了夏季反擊戰役,先後實施3次進攻作戰。在第一次進攻作戰的科湖裡南高地戰鬥中,炮兵集中28個連(120門火炮),支援第67軍步兵5個排另2個班的攻擊。由於炮火突然、猛烈,步兵發起衝擊後,僅40分鐘就攻佔南朝鮮軍防守的陣地,並打退多次反撲,斃傷敵1300餘人。在第二次進攻作戰中,炮兵在北漢江以東集中各種火炮259門,編成5個炮兵群,支援第60軍3個團攻擊南朝鮮軍第5師第27團的堅固防禦陣地。作戰中,炮兵成功地運用火力假延伸,誘敵進入塹壕,予以大量殺傷。在炮兵火力支援下,攻擊部隊僅用50分鐘就全殲守軍,創造了自陣地戰以來一次進攻作戰殲南朝鮮軍1個團的範例。在支援第67軍攻擊座首洞南山南朝鮮軍的團防禦陣地中,炮兵有重點地使用火力,以直接瞄準實施破壞射擊,摧毀南朝鮮軍的工事達70%,保障步兵衝擊成功。在第三次進攻作戰的金城戰役中,炮兵集中各種火炮1100餘門,在主要突擊地段上構成每公里正面有100~130門火炮的火力密度。經7~28分鐘的炮火準備,步兵發起衝擊,僅1小時就突破南朝鮮軍4個師的堅固防禦陣地。隨後炮兵又支援步兵擊退“聯合國軍”上千次反撲,鞏固了所佔陣地。

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共斃傷敵15.8萬餘人,擊毀擊傷敵火炮570餘門、汽車880餘輛、坦克940餘輛,摧毀敵碉堡2490餘個,為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志願軍炮兵在戰爭中所取得的對現代化裝備的美軍作戰的經驗,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現代化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vdoz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