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名人養生 >

名人養生 季羨林的“三不養生法”

名人養生 季羨林的“三不養生法”

季羨林一位文學界的泰斗,他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們對於他也不是那麼的陌生,他不但學識廣、影響大,而且還是以為98歲百歲的老人。那麼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季羨林的長壽祕訣是什麼呢?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揭曉下吧。

名人養生 季羨林的“三不養生法”

季羨林的“三不養生法”

季羨林老先生是相容百家、學貫中西的學界泰斗、國學大師,他去世的時候是98歲,在北京301醫院病逝,他出生在山東的國學大師有那麼高的壽命,有那些大的造詣,我們來緬懷的同時,看看季老的長壽祕密吧。

季羨林先生自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分別從北京大學副校長和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的位置上退下來,之後他家中幾乎天天坐滿婉辭不掉的客人以及來訪者,在他的書桌上,永遠擺放著一篇篇、一部部尚未完成的文章和著作……這一切,對於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者來講,實在是過於繁忙和勞累了。然而,說起來的確很奇怪,除了老年哮喘和白內障之外,事務如此繁忙的季老卻一直保持著一副自稱“頑健”的體格。每天凌晨3、4點鐘,季老的書房中就亮起了北大校園裡的第一盞燈,直到晚上10點才入睡。季老的工作和活動日程總是排得滿滿的。以九十之軀來承擔如此重負,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實在是難以勝任的。那麼,季老到底有什麼養生祕訣呢?經多方瞭解,原來精力充沛、身體頑健的季老有自己獨特的養生之道——“三不養生法”,即:不鍛鍊,不挑食,不嘀咕。

季老反對為鍛鍊而鍛鍊

說起不鍛鍊,人們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其實,季老反對的只是那些為了鍛鍊而鍛鍊,除了鍛鍊之外,似乎就沒別的事可做的所謂的“鍛鍊主義者”。他認為人生的第一要事是工作,如果將大量時間用於鍛鍊身體,這對於他來講實在是本末倒置。在日常生活中,季老並不排斥鍛鍊,他年輕時就喜好游泳和打乒乓球。上了年紀之後,在繁重的工作之餘,他有時也忙裡偷閒地到北大未名湖畔去散散步,以鬆弛身心,養精蓄銳。季老一生勤于思考、筆耕不輟,這對於人的大腦來講,正是最好的鍛鍊方法,他至今思維敏捷,常常寫出備受讚歎的佳作與巨著,這與他平時的鍛鍊是分不開的。而這個“不鍛鍊”的提法,不過是季老數十年來執著地將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而無心他顧的結果。

不挑食、不忌口反而保證了營養均衡

季老在飲食上一直都是不挑食、不忌口、不吃補品的,他們一家的生活都是非常的樸素的,吃的飯也都是正常家庭吃的家常便飯,在大城市生活了很多年的季老,依然非常喜歡吃家鄉的菜,保持著家鄉的飲食習慣。

他的早餐,總是簡簡單單的幾樣:幾片烤饅頭或麵包片,一碟花生米和一杯清茶。午、晚兩餐也是以素菜為主,較少肉食。一碗綠豆小米粥,就是老人眼中的美味佳餚了。當然,飯桌上也會有驚喜。季老的嬸孃將她從北大校園中挖來的薺菜,包成鮮美可口的餛飩,這就是季老讚不絕口的“極品”了。作為山東人,他有時也要提一點小小的要求:一個辣椒,一根蔥,以此作為佐餐的調味品。季老的家人還經常將烤好的饅頭片放在他書房的一個餅乾盒裡,以作為季老工作飢餓時的應急之需。老人這種不挑食、不忌口的飲食習慣,使他平時所吃的食物品種多而雜,從而保證了各種營養充足,均衡補充於身體。這也是他能健康長壽的一大要素吧。

心裡沒負擔加上“勤”,自然百病不生

不嘀咕指的是季老先生心胸開闊,從不去糾纏那些想不開的事,從不為自己的健康怕這怕那。他最反對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百般禁忌:吃雞蛋怕膽固醇,吃肉怕高脂肪,吃飯又時時計算熱量,就連吃水果也要消毒幾遍。嘀咕來嘀咕去,錢花了不少,自己卻落了個瘦骨嶙峋外加營養不良。季老說自己“心裡沒有負擔,胃口自然就好,吃進去的東西都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和利用。再補之以腿勤、手勤、腦勤,自然百病不生了”。同時,對於壽命的長短,老人也從不嘀咕。他所期盼的只是儘量在晚年把那些對祖國、對人民有利的工作做完。其實這種崇高而又灑脫的境界,也是季老長壽的祕訣之一。

生活有規律也是長壽的奧祕

除了“三不養生法”,季老平時的生活也極有規律。每日3、4點鐘即起床,進行學術研究或寫作,幾千字的文章可以一揮而就。7點多鐘早飯結束後,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與生活。午飯後,他都要在書房的舊藤椅上小憩片刻。而這時,老人鍾愛的小貓咪便會跳上他的膝蓋,這老“小”同眠的情景,頗為老人繁忙的生活增添了幾分童趣。工作累了的時候,季老會提起水壺為窗臺上的花草澆澆水、鬆鬆土,在滿目青翠之中尋覓一份心靈的寧靜和一種生命的活力。這短暫的活動與休息,對季老無疑是頗有裨益的。晚飯之後的時光,老人則要看看電視新聞、報刊和剛收到的新書與郵件,以瞭解新的資訊和收穫新的知識。晚上10點鐘準時就寢。除極特殊的情況外,這樣的作息規律是從不改變的。

從不都不會刻意的去追求養生辦法的季老,卻能夠在幾十年的忙碌生活和工作中,擁有了一個非常有個人特點的養生方法。而且,每一種做起來也都非常的簡單,也就是生活中的小事。

季羨林的嗜好

季羨林還有兩個嗜好:一是看書,二是養貓

他一生以讀書為樂,在他看來,書能給人智慧,給人知識,給人快樂,給人希望。在文革的時候,季羨林的藏書量已經達到了數萬冊。不管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他一坐到自己的書屋裡,什麼煩惱都煙消雲散了。

他還愛養貓,他餵養過一隻叫“虎子”的強悍的貓,每天讀書寫書累了,虎子就與他逗鬧撒歡,給了他很多樂趣。後來,他又有了雪白的波絲貓,起名叫“咪咪”,與虎子一起陪他玩耍。後來咪咪老死了,他又得了新貓,起名為“咪咪二世”、“咪咪三世”。在他的老伴、女兒等親人相繼過世,精神最苦悶的時候,是這些貓給了他很大的安慰。他為他的貓寫過散文,寫過詩詞,文中流露了他對這些小動物的感情和寵愛。

探索季羨林長壽的原因,與善良、有愛心、勤勉工作、胸襟寬闊、不挑揀生活、淡泊名利等等都有很大關係。“養生無術是有術”就是他對自己長壽的最好總結。

養生無術是有術

“養生無術是有術”對現在很多人來說特別適用。就像大師所說的,現在很多人吃東西禁忌多如牛毛,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嘗。吃一個蘋果要消三次毒,然後削皮,削皮的刀子還要消毒,更過分的是有人將削了皮的蘋果還要消一次毒,此時的蘋果已經毫無味道了。一個人養生到了這個地步,還有什麼人生之樂呢?

同樣,如今很多人鍾情各種各樣的保健品和養生良方,特別是一些愛美女性不惜服用各種含有雌激素的保養品,試圖讓自己青春永駐,結果引發疾病,甚至患上了乳腺癌、宮頸癌,這樣的養生不如沒有。

心態平和才是長壽之道

季大師說,一個人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如果要說長壽之道的話,此是長壽之道也。中國古話說:“盡人事而聽天命。”人世間,波詭雲譎,因果錯綜。只要能做到“盡人事而聽天命”,就能永遠保持心情的平衡,就能保證身體的健康。

大師在80歲的時候說:“我從來沒想到,我能活到80歲;如今竟然到了80歲,然而又沒有80歲的感覺。豈非咄咄怪事!” 到了他90歲的時候,他說:“我已屆九旬高齡,古今中外文人能活到這個年齡者只佔極少數。我不相信這是由於什麼老天爺、上帝或佛祖的庇護,而是享了新社會的福。現在,我目雖不太明,但尚能見物;耳雖不太聰,但尚能聞聲。看來距老年痴呆和八寶山還有一段距離,我也還沒有這樣的計劃。”可見,大師不但是個心態平和的人,還是一個知足常樂的人。

順其自然,坦然面對老去

大師生前,深知自己已是老年人,但他認為,人上了年紀,有點這樣那樣的病是合乎自然規律的,用不著大驚小怪。他不想做長生夢,對老年,甚至對人生,他採取的態度是道家的,但他對工作的態度卻是儒家的。大師的觀點,充滿人生的智慧,值得借鑑。他說:“我一向有一個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看法: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卻不是為了吃飯。到了晚年,更是如此。我還有一些工作要做,這些工作對人民對祖國都還是有利的,不管這個‘利’是大是小。我要把這些工作做完,同時還要再給國家培養一些人才。我仍然要老老實實幹活,清清白白做人;絕不幹對不起祖國和人民的事;要儘量多為別人著想,少考慮自己的得失。人過了八十,金錢富貴等同浮雲,要多為下一代操心,少考慮個人名利,寫文章決不剽竊抄襲,欺世盜名。等到非走不行的時候,就順其自然,坦然離去,無愧於個人良心,則吾願足矣。”

季羨林好午餐有4個金標準

第1步:選擇優質蛋白質

研究發現,午餐攝入一定的蛋白質,可以保持整個下午都會精力充沛。等量的蛋白質食物比等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維持飽腹感的時間更長。蛋白質優質來源包括:乳酪、堅果、豆腐塊、金槍魚及煮雞蛋等。

第2步:加點粗糧

粗糧(全穀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為身體提供主要燃料。粗糧比精製食物含有更多有益健康的纖維素、微量元素和植物營養素。午餐中可增加的粗糧包括:全麥麵包或餅乾、穀類為主的零食、全麥鬆餅及糙米飯等。

第3步:一定有水果和蔬菜

果蔬中含有多種抗擊疾病的植物化學物質、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的纖維素。午餐增加果蔬可以使營養更全面。常見水果包括:蘋果、梨、香蕉、藍莓等。主要蔬菜包括:洋蔥、黃瓜、胡蘿蔔和芹菜等。

第4步:從容、享受的心情

細細品味,盡情享受自己精心準備的“營養午餐”,也是“好午餐”的重要標準,千萬不要叫外賣糊弄了事。自備營養午餐既有益健康,又非常省錢。

結語:看完季羨林季老的養生之道,我們是不是非常的佩服這位學術淵博的國學大師,一生中一直都是活在忙碌的工作中卻依然能夠活到98歲,沒有刻意的養生,只是注意平時的生活習慣。對於季老的“三不養生法”,現在也一直都很多人學習著。

標籤: 養生 季羨林 名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mingren/g4d9e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