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抗戰英烈廖海濤 日寇為新四軍這位英雄旅長立碑

抗戰英烈廖海濤 日寇為新四軍這位英雄旅長立碑

廖海濤,1909年3月出生於福建省上杭縣大洋壩大嶺下村的一個農民家庭裡。一個新的生命呱呱墜地,給生活艱辛的農家帶來了一線希望,卻也增添了無限的憂慮。父母為他取名“海濤”。雖然崇山峻嶺的閩西有的只是山間的溪流,離波濤光洶湧的海洋是那麼的遙遠,但“海濤”這個名字寄託了父母親對他的殷切希望。

抗戰英烈廖海濤 日寇為新四軍這位英雄旅長立碑

廖海濤從小就飽經了生活的磨鍊。為了求學,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帶著冷飯糰和鹹菜乾,打著赤腳翻越高聳的雙髻山,跑到20多裡的山路到鄰鄉白沙去上國小,早出晚歸,從不間輟。11歲那年,父親病故,家庭經濟更加困難。賢惠的母親見他刻苦好學,不忍心讓他停學,便克勤克儉繼續供他讀完國小。國小畢業後,海濤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縣立中學,但終因家庭日益貧困,他未能唸完中學,就早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當廖海濤目睹中國在三座大山的壓迫下,民不聊生,哀鴻遍野的悲慘景象,心中十分苦悶和迷惘之時,1927年9月,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率領的南昌起義軍經過汀州、上杭、南下廣東潮汕。起義部隊在沿途振奮人心的宣傳,使處於黑暗之中的海濤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並開始嚮往革命。1929年,時值廖海濤20歲,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率領紅四軍先後兩次進軍閩西,大大動搖了國民黨反動派在閩西的統治。閩西各縣的農民紛紛舉行起義,廖海濤的家鄉大洋壩的農民在共產黨員羅壽春的領導下也舉行武裝暴動,暴動取得勝利,建立了蘇維埃政權,血氣方剛的廖海濤,毫不猶豫地參加了暴動,在鬥爭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迅速成長為區、縣的主要領導人,他像一滴水從此匯入了革命的海洋。

自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那天起,廖海濤就下定決心以自己的一切去履行在黨旗前所立下的誓言。1934年10月,主力紅軍長征後,留下的部隊進入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時期。蔣介石糾集了8個正規師,加上地方民團、壯丁隊、鏟共團等共10多萬兵力,“圍剿”閩西南的紅軍游擊隊。在這種艱難的歲月裡,有人退卻,有人叛變,而廖海濤卻毅然擔任起以惲代英烈士命名的代英縣蘇維埃主席的重擔,隨後又擔任杭(上杭)代(代英)縣軍政委員會主席。在強敵重兵壓境的極端困難情況下,他置個人的生命和家人的安危於度外,召集分散於各地的黨員和游擊隊員,以海拔一千多米的雙髻山為根據地,為粉碎敵人的“清剿”,展開了英勇頑強的鬥爭。

敵人在“清剿”中,除了在軍事上的進攻外,採取了“保甲制度、“連坐法”、“移民並村”、“計口購糧”、“計口購鹽”等辦法,企圖割斷紅軍游擊隊同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把紅軍游擊隊困死、餓死在雙髻山上。然而,這一切無法難住廖海濤這樣土生土長、有勇有謀的出色指揮員。他時而帶領一支精悍的小分隊,夜裡摸進敵人嚴密控制的鄉村,慰問受難的群眾,宣傳革命道理,鼓動和組織群眾團結起來開展鬥爭,粉碎敵人的種種陰謀;他時而親自率領游擊隊夜襲敵人的炮樓,鎮壓罪大惡極的民團頭目,繳獲敵人的槍枝彈藥。這一切不但使敵人的種種陰謀破產,而且使敵人惶惶不可終日。

慘無人道的敵人見軍事上的“清剿”不能得逞,則把魔爪伸向廖海濤的家人,他們逮捕了他的母親、妻子和幼子作為人質,要挾廖海濤投降。當廖海濤得知家人落入敵手的訊息時,不禁為之淚下。為了革命事業,他幾乎無暇去顧及家人,甚至連見面的機會也很少。此時,反而因為自己的緣故,他們在受著敵人的折磨,這怎不叫海濤的心痛如絞。然而,這又怎能讓他放棄自己的信念呢?他在給敵人的信中憤怒地寫道:“只有鐵骨錚錚的共產黨員,沒有屈膝投降的布林什維克。”惱羞成怒的敵人慘無人道地槍殺了廖海濤的母親,他的妻子也備受凌辱慘死獄中。敵人甚至連剛滿週歲的幼兒也不肯放過,將他扔入黃潭河中活活淹死。廖海濤家中的幾間房子也被縱火焚為瓦礫。噩耗傳來,戰友們都為海濤掉下了眼淚,可他卻把眼淚咽入肚裡,忍著家毀人亡的巨大痛苦,以更加堅強的意志堅持游擊戰爭。

渡過了艱難困苦的三年游擊戰爭,又迎來了民族解放的偉大戰爭。1938年2月,廖海濤被任命為新四軍二支隊四團政治部主任,奔赴皖南抗日前線。在戰場上,他英勇殺敵,戰功卓著,不斷被委以重任。1939年冬任四團政治委員,1940年1月,又升任新四軍二支隊副司令員,7月再任江南指揮部政治委員,1941年3月改任新四軍第六師十六旅政治委員兼蘇南抗日根據地軍政委員會主任。

作為一名出色的指揮員,廖海濤總戰鬥在最前沿。1940年三、四月間,廖海濤率領二支隊司令部和特務連駐紮在戴家邊,與日軍駐地相距不遠。一天早晨,廖海濤帶領著參謀長和通訊員登上赤山面北的小山坡觀察敵情,發現100多名日軍正向赤山方向撲來。廖海濤迅速作了戰鬥佈置,他率領支隊特務連和三營七連埋伏在赤山腳下,等敵人接近時,他一聲令下,機槍、步槍一齊開火,給敵予重創,日軍中隊長吉田率其餘的日軍,企圖利用戴家邊的拱橋,負隅頑抗,等待援兵。廖海濤下令集中所有的手榴彈,猛攻拱橋。結果橋下的日軍除兩名受傷被俘外,其餘全部被炸死,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

赤山之戰後,日偽軍出動3000多人,在幾十輛裝甲車、200多騎兵配合下,向新四軍廖海濤部駐地撲來,企圖報復。廖海濤機智地把部隊轉移到茂密的森林中,與敵人周旋。敵人用步兵把森林包圍起來,而後派騎兵衝進森林。廖海濤沉著地指揮戰鬥,他說:“騎兵在密林裡作戰,不能發揮作用,只有死路一條。同志們瞄準好,敵人進來一個打一個。”果然,當敵騎兵進森林時,被打得人仰馬翻,不得不退出去。隨後,廖海濤抓住黑夜的有利時機,利用兩部分敵人的接合處,帶領部隊分兩路神不知鬼不覺地摸出重圍。結果,日軍和偽軍彼此誤以為對方是新四軍,在森林中狗咬狗地打了大半夜。這次戰鬥結束後,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陳毅、粟裕兩位首長髮來賀電,並傳令嘉獎參戰的全體指戰員。

1941年11月28日,正當廖海濤在漂陽塘馬村召集蘇南杭日根據地各縣黨政負責幹部開會時,日偽軍3000多人利用晨霧向塘馬村襲來。當時十六旅所屬的四十六團、四十七團都已外出執行任務。與旅部同駐在塘馬村的只有四十八團一個營和旅部三個直屬連隊,加上地方武裝僅1000人,處境十分險惡。為了掩護地方黨政幹部和機關人員安全轉移,廖海濤命令旅參謀長帶上四十八團為撤退人員衝鋒開路,他自己留下來指揮旅直屬部隊阻擊敵人。經過浴血奮戰,敵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被打退。戰鬥持續到當天下午。突然,重機槍手中彈陣亡,廖海濤立即接過機槍,對準敵人猛烈掃射。於是,敵人便集中火力,向我重機槍陣地猛烈轟擊。不幸,一顆罪惡的子彈,射中廖海濤的胸膛,他壯烈犧牲在重機槍旁。子彈早已打光了的戰士們見此情景,怒不可遇,個個眼含熱淚,端起刺發與敵人展開肉搏,直到全部壯烈殉國。

廖海濤犧牲後,抗日根據地人民將他的遺體葬在塘馬,春秋祭記,永遠紀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x1mnzx.html